曹磊
春末夏初,又到了枣树开花的季节。早起出门,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甜香,老家贼叽叽喳喳、连蹦带跳,摇落了满地金黄。
疯狂的枣树
北京人喜欢枣树,住胡同大杂院那会儿,房前屋后都得种上两棵。刚认识的朋友头回上门,实在找不着共同语言,就可以拿院里的枣树当话头……呦呵,您家这棵枣树不赖啊!有年头了吧?……敢情!这是我爷爷的爷爷那辈种的,正经八百马牙枣,皮薄肉厚,酸甜口。像什么上树打枣、捅马蜂窝,这些事打小我可没少干。可惜就是它现在有病了,疯啦……
枣疯是枣树特有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得了这种病的枣树,先是密密麻麻疯长出好些黄弱的细枝,然后就是掉叶子、不结枣,耗来耗去,最后难免死路一条。前两年,府学胡同的一棵老枣树疯了,天南海北的专家抢着给它开药方,各路媒体还连着发了好几天新闻。“流量”这么大的一棵树,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呢?
文天祥和指南枣
800多年以前,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文明进入全盛时代,向西打到欧洲,往南灭了大金,偏安一隅的南宋危在旦夕。蒙古铁骑起先觉得“南蛮子”又矮又瘦,性格还有点“娘炮”,人高马大的白种人都让他们揍得满地找牙,十年灭宋就跟白玩一样。没承想一脚踢出去就踹到了铁板上,灭宋战争前后打了将近50年,还搭上了大汗蒙哥的一条性命。
继承汗位当上元朝皇帝的忽必烈心里门儿清,就算宋朝小皇上被逼在崖山跳了海,老百姓照样口服心不服。要想真正打败这些人,就必须摧毁他们的精神,灭了他们的念想。破局的关键是一位叫文天祥的战俘,临危受命当过南宋宰相,已经在大都城关了很长时间。刚开始,元朝人打算用好吃、好喝、好待承的办法收买他,没想到文天祥压根儿不吃这套。眼看软的不成,忽必烈决定换换套路,玩硬的,下令把他关到兵马司衙门附属的土牢里,吃喝穿戴全不给,也不让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怎么难受怎么来,试图逼文天祥就范。
枣树在北京最多、最常见,关在牢里的文天祥不知从哪里挖了棵树苗,往院里背风向阳的地方一栽,隔三岔五浇浇水,憋得实在闷得慌,就守着它一块儿晒晒太阳、聊聊天:“枣啊枣,人家都说桃三年,杏四年,枣树当年就见钱。有你在这儿,明年秋天是不是就能吃上枣啦?我老家是南边的,不怎么产枣,不过水蜜桃真挺有名。小时候几个伙伴去桃园偷桃,看园子的老大爷抡着锄头,嚯,跳着脚地骂街……”
“贵客到!”门口站岗的狱卒猛地喊了一声。
文天祥抬眼一看,来人是个小伙子,年纪大概二十上下:“嗯……您是?”
小伙子尴尬地笑了笑:“文卿家,你连小王都不认识啦?我是赵?(xiǎn,宋恭帝)呀!唉,文卿家,如今连我们姓赵的都降了元,你……你这又是何必呀?不为自己,也得为老婆孩子想想,她们可还在人家手里当奴才受苦呢。”
文天祥叹了口气,整整衣服,规规矩矩行了个礼,只说了一句话:“尊驾请回吧。”
公元1283年腊月初八,忽必烈最后把文天祥请到宫里,用上赶着的口气对他说,你是个人才,我佩服你,留在这儿当个宰相,舒舒服服活着不好吗?文天祥的回答是只求一死。转过天来,彻底死心的他下令将文天祥押赴兵马司北边的柴市口当街处斩。柴市口,顾名思义,就是卖劈柴的市场。特意挑这么个地方行刑,图的就是来来往往的人多,能起到广而告知、杀一儆百的作用,道理跟后来清朝把刑场放在菜市口一样。
面对聚拢过来的人群,文天祥拱拱手,询问南在哪边。马上就有人指了出来。他朝南行了个礼,瞧瞧刽子手:“我的事情办完了,你动手吧。”民间传说,手起刀落、红光崩现的瞬间,柴市口平地刮起一股黄风,而且越刮越大,逐渐扩散到整个大都城,一连刮了三天三夜。忽必烈心惊肉跳,赶紧让长春真人丘处机算算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丘处机告诉他,杀了人人敬仰的大忠臣,老天爷不答应,他自己的魂灵也不安宁,要想平息大风,就得给文天祥个名分。
忽必烈马上让大臣去柴市口把文天祥留下的血迹用清水洗刷干净,再给他立牌位,烧香磕头,可风还是没停。丘处机掐指再一算说,文天祥是大宋的忠臣,牌位上写的全是咱元朝的官衔,他哪能答应呀。忽必烈又让人把牌位上的名号改成“大宋宰相”,黄风这才慢慢平息下去。土牢狱卒躲在屋里避了三天风头,这时出门再一看,院里的枣树已经让风刮歪了,成了一棵“指南枣”。
文天祥就义后不到100年,朱元璋北伐成功,赶跑了元顺帝,“指南枣”也长成了参天大树。明朝洪武九年,按察副使刘松在柴市口顺天府学旁边的土牢旧址设立文天祥祠,祠堂东墙外的胡同因此得名“文丞相胡同”。
偷吃“指南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会儿,柴市口早就改名成了交道口,周边全是规整的胡同区,大杂院里的小孩就近划分到几个以所在胡同命名的小学读书,离文天祥祠最远也就两站多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回语文课讲到《正气歌》,老师总要把学生带过去搞搞情景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按小学作文的传统套路,在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秋天午后,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兴高采烈来到了位于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那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个师范学校刚毕业的小姑娘,麻花辫、鸭蛋脸,水汪汪的大眼睛,做派古板又认真。参观完毕,也得学着老教师的架势,把学生聚拢在“指南枣”下,加深体会、升华思想:“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学习参观,大家一定要对照课文深入领会。文天祥我们的民族英雄,这棵指向南方的枣树就是他……哎,那谁……你,你,还有你!嘴里吃什么呢?別吃啦!谁手里还有,麻利儿的都给我交出来!”
多年过后,往事经过时光修图,定格为这样一幅画面……阳光透过枝叶,斑驳地投射在树下的空地上,给收缴上来的一堆“赃枣”,还有一群蔫头耷拉脑的小孩全镀上了层金色,树上的季鸟聒噪不停,班主任的眼镜片一闪一闪:“你说说你们啊!这是什么场所?咱们今天干什么来了!敢偷这树上的枣,什么思想,什么觉悟……”
车马燕山闹,谁家早管弦;偷桃昨日事,回首哭尧天。文丞相如果地下有知,听说几百年后的一群孩子偷他树上的枣吃,大概也会伸手抓抓后脑勺,咧嘴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