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世界,其他的读者(短篇小说)

2024-05-07 10:08广奈
作品 2024年4期
关键词:朵拉爱德米拉

广奈

一、千年孤独

迪奥米拉城拥有一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小说,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小说。从爱德克斯一世开始,其家族每一位成员都会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进书里,直到死去为止。这部小说从七千年前一直书写至今,仍未断绝。目前,迪奥米拉城的爱德克斯家族已形成了两千多个支脉,他们的生活故事都汇集于《爱德克斯家族》这本书中。每个人的写法各有差异,每一代人的用语习惯也各不相同,有些融入了方言、外语,也有一些成员自创了新的语言,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甚至毫无交集,将他们彼此联系起来的只是: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祖先,谁爱上了谁,谁离开了谁。所以,读者要想读懂这本书,首先得理清爱德克斯家族长达七千年的人物谱系。

有人将这本书称为迪奥米拉版的“千年孤独”,因为马尔克斯曾在某次隐秘的论坛上提起,“《爱德克斯家族》是我写作《百年孤独》的灵感来源。”但是,《爱德克斯家族》不属于魔幻现实主義文学,这种简单的分类显然无法体现出它的特色,实际上《爱德克斯家族》的内容一点儿也不魔幻,一切都在描述历代人的真实生活。它缺乏一个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既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每个人在其中所占的内容不过几十年而已。就连爱德克斯家族的成员,也不知道该将这部小说归为哪一类文学。迪奥米拉图书馆只好单独为其设立了一间馆藏室,每天前来阅读的市民络绎不绝。一些学者注意到,这部小说或许可以用于研究迪奥米拉城的语言流变史,或者人口迁徙史,其家族人口的流变,恰好印证了迪奥米拉城的两次人口大爆发事件。个体的经验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人人都在为自我立传,欲图在消逝的历史长河留下自我的痕迹,然而他们却共同汇成了河流,彼此淹没彼此,谁也无法幸免。

《爱德克斯家族》的存在无疑会令外来者感到惊叹,当然也会使一些人觉得索然无味。迪奥米拉人常说,了解历史最好的方法不是阅读历史,而是阅读《爱德克斯家族》,不过,遗憾的是,从来没有人将它读完过。

二、书术

民主城市克洛艾的图书数量是该城总人数的五十倍,在二十六世纪初,一次最具决定性的选举大会上,书以多数票压倒人类,成为了克洛艾城的统治者。

“阅读”在克洛艾是一项特殊的荣誉。人类被摆放在书架上,按照国籍、性别、年龄、性格特征等分门别类,等待书籍前来挑选它们的阅读者。成为商品似乎并不是出于人类的自愿,但绝对出于他们对选举权的尊重,这种权利同样也适用于非生命的物品上。每当一本书有了独立的选择权后,它就会摒弃拙劣的读者,专门挑选那最适合它也最懂得它的一个人——打开它,翻阅它的内心,理解它脆弱又复杂的感情,为它书写评注,将它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就像爱人看见彼此的内核,写下永恒的誓言。这个过程实在艰辛漫长,正如“爱”可遇而不可求。常有书说,一本书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有三个人,一个是第一次打开它的人,还有一个则是将它翻阅得遍体鳞伤但最终抛弃的人,最后一个,则是让它重新变得完整,并与它共度余生的人。“遗憾的事件”却是常有的,这是连接书与人的重要元素之一。

作为一名专业的读者,除了学会讨好一本书,还必须掌握编辑、折叠(一种书术,即读书的法术。常见的书术有:量子阅读法——将小说进行最小单位分割,变成一堆量子,然后通过观测量子运动以及量子之间的角色扮演来了解整部小说的情节;吸星大法——在有星星的夜晚,坐在夜空下摊开一本书,让月光和星光照耀书中的文字,书的内容也会被星球吸收,于是,读者只需要沐浴在光中,就能感应到书中的故事;盲读——一般意义上,盲读就是闭着眼睛阅读,但其实,阅读是人与书互相凝视的过程,书对人的凝视会给读者带来理解的干扰,因此“盲读”的意思是,读者需要找到一篇文章的题眼,然后挖掉文章的眼睛,使一本书变成盲书,读者再对其进行阅读,这样可以使读者极大程度地排除书设置的干扰;折叠——将眼前的书进行无限次折叠,使故事趋近于零,最终精巧地获取故事的核心)和评论等各项能力,最重要的是:学会爱。一本有良知的书不会过多相信那些花言巧语,它会收集不同人群的意见,逐渐完善自身。读者们必须把握机会,在被书挑选阅读后提出合理建议,成为一个令统治者满意的阅读产品。评语写作有一定规范:书名、阅读时间、阅读地点、关键词、中心论点……当然,读者也可以放弃阅读,拒绝书写任何文字。日渐累积,书们要么忘记他们的存在,使其沦落屋角积满灰尘,要么偶然发现了他们,觉得毫无用处,索性扔进垃圾桶里,或者廉价卖给其他书。

一个读者需要认真对待他的每一本书,不含糊其词也不夸夸其谈,如果遇到实在艰深晦涩的内容,对它说声:“不好意思,我现在还没有能力为你批评指正,只能勉为其难地将你读完好吗?”大多数书并不会过分苛责他们,因为一本书知道,它得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无数次寻找,才能发现少数知己。它不会因为将这少许时间花费在普通读者身上而苦恼,也不会为了他们改变自己,一本书的生命比一个人更长久,它愿意等待下去,穿越长河,就像在等待一种类似爱情的东西。

一些意外也经常在克洛艾人类商店里发生,有些人厌恶了被挑选阅读的宿命,漫长的等待耗费了他们所有热情,在没有管理员的时候,他们便从货架上跳了下去,了结这监狱般的生活。有些人由于没能写出令书满意的评论,内心日渐异化,产生报复社会的行为,枪战、谋杀、抢劫、强奸……在货架上持续上演。关于藏尸、关于婚外情、关于革命起义……所有事件即使改变了时间地点,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时刻都在发生着。克洛艾人类商店的管理员们——灰帽蓝衣制服笔,在偶然观察到这些发生于玻璃橱窗后的事件时,便将它们记录成有趣的故事,编纂成新的书,当它们成功出版后,就会来到人类商店,挑选它们的第一批阅读者、第二批阅读者……似乎是在寻找身体里早已写下的另一半,那是来自人类的故事,却形成了书的生命,也许这是冥冥中注定,也可以叫作缘分。“他们在哪里呢?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那些人,他们在哪里呢?”

三、通往阅读之路

菲朵拉是一座变幻莫测的城市,将一本书从阳光下挪至月光下,受到温度、光源、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书除了发生物理变化,书中的内容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太阳照耀下,手捧一本故事书,它会变得尤为清凉,像带你进入了一片湖泊,在瀑布下游泳,又像置身于飘着小雨的黄昏,你踩在青苔上不知往何处去。若是夜晚拿起手中的书,它会微微闪烁,如同一颗正在坠落的流星。内容的改变不受思维控制,你恰好在读一则童话故事,突然窗外响起喇叭声,你手中的书立刻变成了一本《出逃指南》;旁人打了一个喷嚏,它察觉到这轻微的晃动,书里瞬间出现一行关于台风的记录。有时候,你正读到最吸引人的部分,却只是因为稍微挪动了一下位置,背靠窗台,书中内容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恐怖故事转换为爱情小说——你又得重新进入一个新故事了。

但是,读书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在菲朵拉阅读,发生改变的不只有书,有时也会让读者产生变化。如果你是一位百万富翁,在阅读到某本以乞丐为主角的小说时,你的金钱也会渐渐流失,等你合上书页,就会发现自己正蹲在河边的桥下,衣不蔽体,昔日的荣光已经逝去,如今迎来的是穷困的后半生。但也有一些更不幸的事情会发生,假设某一页上,正好有人被远处的子弹击中,你也无法幸免,在还未读完时,你就会受到致命一枪,从阁楼上掉下来。一本书有成千上万个读者,每个人都会默认自己是书中的主角,永远能够陪伴他们读到最后。而在菲朵拉,并不是所有读者都能幸运地成为主角、阅读主角的一生。他们会被命运的骰子选中,成为无关紧要的芸芸众生,成为革命者脚下的尸体,成为被宰的猪,成为一个家破人亡的叛徒,成为魑魅厉鬼,成为一坨牛粪,成为恶的一部分,总之,菲朵拉这座城市实在太大,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有一帆风顺的幸运,“阅读”和“祈祷”一样,命运随机安排了你的人生,也随机安排了你的死亡。盡管如此,仍有人选择进入这场阅读的豪赌,最危险的道路往往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因为“阅读”是改变人生的一条捷径,一旦被命运眷顾,便能走向人生的巅峰。“既然生活已经无路可退,还会惧怕失去什么呢?”菲朵拉聚集了大量外城的流亡者,他们也许是罪犯,也许是难民,也许只是行者,人们来到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阅读获得新生。主角,一个多么吸引人的词语,似乎之前的人生一文不值。只要到达了菲朵拉,就有成为主角的机会,在阅读的圈套里,无数人死在了沟壑中,滋润菲朵拉的泥土,丰富这座城市的幻梦,消散为蛊惑人心的空气。越来越多的尸体堆积成山,新来的囚徒一路攀登,令他们产生通往自由之路的感觉,于是有人举起了双手,像在拥抱希望。但在遥远的人看起来,那种姿势更像是标准的投降。

四、迷醉

有一种书不是用来读,而是用来听的,只有在阿纳斯塔西亚,人们才能听见词语破碎的声音。

小孩子在地上滚铁圈,远处布谷鸟的啼叫,汽车穿过闹市到达郊区,七色的彩虹旗在空中呼呼作响,光被折断,宇宙大爆炸传来的余音……在阿纳斯塔西亚,每翻开一页,你都能听见文字们发出自然的声响。“老嬷嬷摔破了瓷碗,她站起身来……”如果不认真“阅读”,你就会被听觉欺骗——还以为是身后的女佣收拾厨具摔了一跤。“一只鹅从身后飞过了。”“孩子们正在沉睡。”“冰河破裂。”

你听见书里风吹的声音,听见一整天的雨声,听见逝去的亲人在书里呼唤你的名字,尽管你无法看见他们的模样,但那些声音都真实地在你耳边回荡。阅读就像在对抗死亡……阿纳斯塔西亚就是这么一个令人着迷的城市,它的书页里藏着塞壬女妖的歌喉,你得有强大的自控力,才能从书中挣脱出来——可是,若你真的从中脱离,又怎能享受到书籍的动人乐声呢?谁不想倾听天使的祷告?谁不想感受爱人的呼吸?谁不想在忧郁的夏天听一夜的海风?

在阿纳斯塔西亚,人们沉浸于书籍带来的幻境,外来者时常以为这是一座热爱阅读的城市,可是只有长久身处其间,你才会发现真相:所有人都是书籍的俘虏,阿纳斯塔西亚的主人是书而不是人。他们被书籍的声音控制,而失去现实声音的敏锐感知。他们本想通过“阅读”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却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远离了现实。成为俘虏有时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就像沉迷于香烟和酒精带来的幻觉中,忘记现实的忧郁。那些来自真实世界的呼唤,他们却怎么也听不见。“不要再读了!我求求你,不要再读了,醒醒吧。”年迈的母亲这样呼喊,然而她们憔悴的儿子,正在声音的幻觉中,享受着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五、小宇宙

摩利亚那的每一本小说,都存在一本与它相反的小说。相反不仅仅代表结局相反,它包含一个更大层面的内容:情感、时间、地点、行动、事件、逻辑、观念,等等。人们将它们分别归为正集与负集,当读者选择阅读一本正集中的书,他就无权再去阅读它的负集故事了。摩利亚那有一句至理名言:“人不能阅读两本相反的书。”因此,每一次阅读之前,人们都必须做好准备,选择阅读其中一本,同时意味着放弃另一本,而他们的观念就在自我的选择中被塑造了。

每一本书都会引导着读者阅读下一本书,同时放弃那些与之相反的书,如同一座无限延展的迷宫,每一条小径都会分化出两条路,不断分割,疏离,每一步都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在摩利亚那,没有谁是谁的导师,没有谁有能力教会其他人做出何种选择,走向怎样的未来,没有两个人在一生中会完全选择阅读同样的书籍。每个摩利亚那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从选择第一本书开始,他们就注定了无法与他人产生共同的情感、了解同一个故事、知晓同一种历史。

他们一本接一本书地读着,然而,他们读得越多,所放弃的也就越多,与别人的观念差异就更大。因此,他们注定了无法被别人理解,然而有趣的事实是,尽管分歧如此巨大,他们却没有与别人争论的欲望,也不会将其他人笼络到自己的世界观里面,相反,他们极其喜爱不被理解的快乐,在自我的世界中创造一个孤独的宇宙。

六、一本书的自传

如何讲述伊莱纳的非凡之处呢?在世人眼中,伊莱纳几乎是“未来”的代名词。世界上第一本“未来之书”便出自这座城市。

作为未来主义的开山之作,《一本书的自传》终结了书籍对作者的依附关系。它由书本自身写成,“一本书的自传”既是书的名字,也是作者的名字。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自传,没有任何虚构成分。

翻开第一页,就能了解这本书自创的原因:“一天,《一本书的自传》躺在书桌上,它想,‘我得为自己写一部自传了!于是它开始写道:一天,《一本书的自传》躺在书桌上,它想,‘我得为自己写一部自传了!就这样……”

跟人类、机器人、动物、植物写作不同(它们都有一个与书本相异的独立主体),这本书的出现,对作者的存在提出了挑战与质疑,书本自我写作直接抵达了写作终极之问:是否需要书本之外的客体将故事记载下来?作者将面临失去写作的危险——一旦书本比他们先写出内容,他们是否仍有重复写作的必要?

从《一本书的自传》开始,书本自我写作成了文坛的一股新浪潮,《烟花表演》《洛必达守则》《没有龙》等一大批小说在作家构思前就已自动写完,它们被称为“激进的先锋派”;另有一些已被作家写出的小说,重新改写了自己的内容,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更改了小说结局,为了突出与原文的差异,它将名字也调整了顺序,变成《和平与战争》。《借来的时间》《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小说也都或多或少进行了自我改造,因此,它们被人们称为“后来改造派小说”。

不管是激进的先锋派还是后来改造派小说,它们打破了读者、作者、评论家等遵从的文学逻辑,引发了一系列不可解的疑问。当一本书被自己写出来了,面对这种结果,文学到底会得到什么或又会失去什么?

读者会失去什么呢?一个作者的名字,还是无法解读一本书背后的创作历程?但是,谁又能肯定,由人写作的书一定比由书写作的同一本书具有更丰富的背景与更深刻的内涵呢?

责编:郑小琼

猜你喜欢
朵拉爱德米拉
芜湖市爱德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米拉的豁口
朵拉 文脉续缘 又见福州
ARTHUR'S READING RACE
朵拉这朵花儿
朵拉的“翅膀”
金达-爱德杯国际散文诗大赛获奖名单
米拉的失误
芜湖市爱德运输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