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江西乡村振兴的效应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4-05-07 07:44:47周才云金昊轩
老区建设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乡村振兴

周才云 金昊轩

摘 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1年江西11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对江西乡村振兴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西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江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中存在显著异质性作用,在高城镇化地区促进效果更好。因此,需要加快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平衡发展;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充分发挥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作用;增强金融法制化监管,避免数字金融风险发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3-0043-14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脱贫摘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方式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数字普惠金融下沉式的服务特性及覆盖广度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这也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论述相吻合。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服务借助数字技术进行蜕变升级的产物,其主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金融提供精准且普惠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的践行。近年来,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逐渐摆脱了早期粗糙的发展模式,在均衡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入探索。2017年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中位数分别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1.48倍和1.49倍,但到2021年彼此的差距分别缩小至1.35和1.31倍。全国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中位数也由2011年的33.6优化至2022年的334.8,提升了近十倍。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21.7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2.6%,为促进经济包容性发展、构建乡村产业升级框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在“三农”工作持续推进,数字金融与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事业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农村地区数字化普惠金融进程不断推进,国内外学者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发展及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其结论主要可归纳为收入增长效应、贫困减缓效应及收入分配效应三种观点。

在收入增长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强的时空穿透力和低成本优势,有助于改善传统金融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的不足。对此,学者们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家庭收入。Miriam和Inessa[1]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人群的劳动力市场活动和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杨伟明等[2]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且经济增長和创业行为存在中介效应。王永仓[3]基于数字金融需求方视角发现,数字金融使用能够改变农户收入结构,促进家庭总收入增长。Zou等[4]通过构建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模型,发现数字金融普惠指数对金融认知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贫困减缓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创新储蓄、信贷和支付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获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缓解信贷约束,并且不同阶层和群体并非能平等地获益于数字普惠金融。Mohammed[5]研究发现,普惠金融通过向穷人提供净财富和更多福利显著降低贫困水平。熊德平和陈昱燃[6]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产生了正向作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各个地区城乡差距的缩小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东部地区效果较强,西部地区较弱。在收入分配效应方面,在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基础上,相关研究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改善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李牧辰等[7]通过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就业和增加非农就业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且收敛效果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黄倩等[8]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在维持效率与公平的同时实现收入分配与收入增长的改善。此外,也有学者基于基尼系数研究国家层面的收入不平等,发现普惠金融对改善收入不平等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有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收入增长、贫困减缓、收入分配等方面。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1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构建江西省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并使用混合OLS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西省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同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西乡村振兴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希望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促进江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政策借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日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受制于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及城乡发展的客观差距,乡村振兴面临着“数字鸿沟”问题。星焱[9]通过归纳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多种方式,从基础建设、经济环境和金融素养三方面总结出城乡数字金融发展间的三条“鸿沟”。Malady[10]研究发现,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人群在接受数字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这使得农村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城市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而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落后地区居民信息可及性和技术使用能力,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数字鸿沟”带来的城乡差距扩大。邹新阳[11]等提出加强普惠金融业务支持体系建设,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大对农村小微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以提高普惠金融的社会绩效,服务于乡村振兴。同时,葛和平[12]等使用空间滞后(SAR)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周立等[13]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增强城乡居民数字金融产品易得性,充分发挥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性功能。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通过“涓滴效应”促进弱势人群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宋晓玲[14]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更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省际与城乡间的不平等问题,同时也能缓解地区内部收入差距。韩绵绵等[15]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功能定位弱的地区呈现了显著的后发优势。陈熹[16]从微观角度出发,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打破乡村产业配套设施不足产生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瓶颈,缩小乡村和城镇在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从而缩小城乡收入与消费差距。王志平等[17]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规避农村贫富差距过大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的抑制效应,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社会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更显著

數字普惠金融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及提升农民收入的特征对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新型城镇化对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也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首先,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将城乡居民收入渠道紧密相连,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徐明[18]发现对口支援政策通过推进城镇化发展使受援地区实现了经济增长效应和城乡消费差距抑制效应的双赢,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王芳[19]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样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其次,新型城镇化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体系,促进了劳动力和金融要素在城乡和区域间的自由流动,进一步推进落后地区发展。王媛媛等[20]使用基于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方法发现,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在城市和区域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三线城市的影响显著高于一二线城市。综上,本文认为城镇化的推进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故提出假设3。

假设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选取了江西省2011—2021年的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用以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其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与各地区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少量缺失值数据在计算出年均增长率的基础上进行插值填补。

(二)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依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参考谭燕芝等[21]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

(三)模型构建

在乡村振兴发展指数的构架中,为避免人为主观性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选择使用熵权法对乡村振兴指标权重进行测度。熵权法可以通过对指标信息熵值的测度计算其变异程度的大小,进而得到其在指标评价体系权重,反映各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本文选择的数据类型为面板数据,且采用的样本观测值较少,数据时间维度上较短。为避免选用混合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会出现自变量的组间变异性被吸收等问题,得出与实际不相符合结论,本文采用混合OLS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西省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

其中,i和t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Rural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乡村振兴指数;DIFIit表示江西各市历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等一级维度;indit表示江西各市历年经济发展水平,用第三产业占GDP比例衡量;Lneduit表示江西各市历年教育水平的对数,用普通中学在校人数(对数)衡量;orgit表示江西各市历年的生态文明水平,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衡量;medit表示江西各市历年的医疗水平,用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衡量;β0为回归方程的截距;β1表示核心解释变量DIFI对被解释变量Rural的影响程度;β2、β3、β4、β5表示各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Rural的影响程度,εit为扰动项。

(四)描述性统计

江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用于反映江西省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情况;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检验稳健性,本文选择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工具变量。同时,为避免出现异方差问题,使用普通中学在校人数对数、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城乡居民收入对数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对数。从表2可以看出,本次研究观测值为121个,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均值为0.570,在0.045与0.928之间波动,说明江西不同地区间存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乡村振兴均值为0.358,标准差为0.122,说明江西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整体较好,但地区间差异较为明显;第三产业占GDP比例的均值为0.400,说明江西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医疗卫生水平均值为49.59,标准差为12.91,说明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水平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水平均值为15.32,高于2021年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说明生态文明水平较高。

四、实证分析

(一)江西省乡村振兴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

运用熵权法计算表1中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得到如表3所示的2011—2021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指数。江西省各地市的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十年间得到了显著提升,原因如下:一是在国家和江西省政府大力支持乡村发展下,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及数字化平台建设以及信用体系的建立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普及、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环境;二是2011年江西大部分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发展起点较低,容易形成高增长态势。

数字普惠金融方面,2011—2021年江西数字普惠金融平均发展水平为0.5697,从2011年的0.0765增长到2021年的0.9087。目前江西省数字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与金融的结合在江西省也有着较好发展,这使得江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稳步提升。同时,不同设区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意味着江西省数字普惠金融正在迅速且均衡地发展。其中,2021年发展较好的地区是南昌市、景德镇市和赣州市。

乡村振兴方面,2011—2021年江西乡村振兴发展平均水平为0.3577,从2011年的0.2072发展到2021年的0.5184,年均增长率达到13.65%。同时从空间层面看,均衡性也得到显著提升,赣州市、上饶市和抚州市等乡村振兴落后地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不同设区市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日趋接近。综上所述,江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西省乡村振興发展的影响

表4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均在统计意义上显著。首先,在加入经济发展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边际影响为0.1760,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可以提高17.6个百分点。这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改变农户收入结构[22],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的方式促进农户增收,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强的时空穿透力和低成本优势,发达地区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乡村振兴事业建设较差的地区发展[23]。由此验证假设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三)稳健性检验

1.改变解释变量

为避免遗漏重要变量,选择使用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工具变量来验证前文结论的稳健性,实证结论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在使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其对乡村振兴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1153,p<0.0100),产业结构水平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边际影响为正(系数为0.7699,p<0.0100),教育水平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边际影响为正(系数为0.0234,p<0.0500),医疗水平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边际影响为正(系数为0.0003,p<0.0100),均与前文基准回归模型的回归结果相符,表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2.改变被解释变量

根据表4的研究表明,乡村振兴发展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作为被乡村振兴发展指数的替换变量,进一步验证上文结论的稳健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如表6所示。其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系数分别为0.1782与0.1630,p<0.0100),其余控制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边际影响也与基准回归模型的回归结果相符,进一步证明了上文基本结论的合理性。

(四)异质性检验

1.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组,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

表7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在高经济发展地区和低经济发展地区均显著为正,且在低经济发展地区的系数显著高于高经济发展地区(系数分别为0.2046与0.2093,p<0.0500),这说明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提升,低经济发展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可以获得更高效的发展,这也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低收入人群的发展目标相吻合。由此验证了假设2: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更显著。同时,高、低经济发展地区均可通过教育水平上的提升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0207与0.0823,p<0.0100)。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全局性作用。通过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提高乡村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不断改善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2.按城镇化水平分组,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我国着力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本文按城镇化水平分组,以高城镇化率和低城镇化率为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城镇化组和低城镇化组的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均显著(系数分别为0.2251与0.2371,P<0.0100),但数字普惠金融对高城镇化率的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程度大于低城镇化组(0.2371>0.2251)。可能的原因在于:低城镇化组的地区由于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相对缓慢,难以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步伐,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间呈现出不协调关系,这与曾福生[24]提出的“数字普惠金融在发达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获得更好的减贫效果”观点相吻合。同时,农村与城镇劳动力在社会保障、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导致乡村振兴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验证了假设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2011—2021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乡村振兴发展指数的面板数据,数据采用混合OLS模型,从宏观视角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江西省乡村振兴发展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江西省乡村振兴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且增长速度呈放缓趋势。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中发挥着异质性作用。其中:(1)数字普惠金融对低经济发展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影响较高,对高经济发展地区则较低,但差异性较低。(2)数字普惠金融对高城镇化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影响较高,对低城镇化地区则较低。

(二)政策建议

1.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平衡发展

江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的平衡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江西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移动互联网普及和宽带网络覆盖。只有通过增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力度,扩大乡村宽带范围,以及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才能确保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

第一,提升江西农村地区的移动互联网普及力度。江西乡村振兴战略依赖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然而,数字金融的充分应用和推广需要强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持。为夯实这一基础,需要提升江西农村地区的移动互联网普及力度。加大基站建设和覆盖范围扩展,确保江西农村地区各个角落都能接触到高质量的移动互联网信号。这将有助于农村居民随时随地访问数字金融服务,从而促进金融包容性;提供经济实惠的移动互联网套餐,使农村居民能够负担得起互联网连接。这有助于降低数字鸿沟,让更多人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

第二,加大江西农村地区5G建设。在数字时代,5G技术被视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在江西农村地区,5G的广泛覆盖将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巨大机会。完善5G网络基础设施,确保江西农村地区有稳定的5G网络连接。这将鼓励和推广在农村地区使用智能手机的方式,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推广智能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智能手机和其他終端设备,以降低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入门门槛;支持农村创新和创业,5G技术将为农村创新和创业提供支持。政府可以提供创新基金和培训项目,鼓励农村创业者利用5G技术开展创新业务。

第三,提高农民数字金融素养。数字金融的成功应用不仅仅依赖于基础设施,还需要农民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数字金融素养。开展金融教育项目,向农村居民传授金融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建设培训机构,提供数字金融培训课程,帮助农村居民更好地理解数字金融工具;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数字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让农村居民更容易获取相关信息。

2.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发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平台的搭建在江西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一平台不仅有助于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及地方企业的增收效应,还将推动实体经济升级,提供就业机会,并实现持续性的收入增长。

第一,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之间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科技公司技术资源,开发更多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种合作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第二,建立数字身份认证系统。为提高平台安全性,可以建立数字身份认证系统,确保农村居民和乡村企业信息受到保护。

第三,推广数字支付和小额信贷。以数字普惠金融平台为基础,面向农村群体重点推广数字支付和小额信贷服务。数字支付的便捷性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小额信贷可以满足农村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促进经济活动。这也将为农村创新者提供机会,激发更多创新活力,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实体经济的升级。

3.增强金融法制化监管,规制数字金融风险

在江西乡村振兴战略中,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关键推动因素之一,其发展需要更加强化的金融法制化监管。数字普惠金融领域面临着诸多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安全风险等。因此,建立健全的金融法制化监管机制至关重要,以确保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制潜在风险。

第一,利用数字技术加强监管。数字技术在金融法制化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识别、监测和规制潜在风险;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测数字普惠金融平台上的交易和资金流动,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这有助于规制潜在的金融风险,保护农村居民权益;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透明的交易记录,确保数字普惠金融平台交易信息不被篡改。这有助于防范欺诈行为和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普及人工智能监管,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自动识别潜在风险,例如异常交易或不当行为。这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金融法制化监管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完善数字金融法规。监管部门应与相关机构合作,制定适用于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法规,明确监管责任和权力,规制数字金融平台的运营和行为;建立数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确保农村居民在数字金融交易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明确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应对不同类型风险的策略和措施,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第三,促进自律和行业协作。金融法制化监管也需要金融行业自身的自律和协作。建立数字普惠金融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可以帮助制定行业自律准则,并协调不同机构的合作。这有助于行业的发展和规制;共享信息和经验,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和金融机构可以共享信息和经验,互相学习,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数字普惠金融行业可以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共同应对系统性风险,降低潜在风险对整个行业的冲击。

参考文献:

[1]BRUHN M, LOVE I. The Real Impact of Improved Access to Finance: Evidence from Mexico[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4,(3).

[2]杨伟明,粟麟,王明伟.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基于经济增长与创业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4).

[3]王永仓,温涛,王小华.数字金融与农户家庭增收: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21,(9).

[4]Zou Fanqi,Li Tinghui,Zhou Feite. Does the Level of Financial Cognition Affect the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Based on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he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J]. Agronomy,2021,(9).

[5]Mohammed J I, Mensah L, Gyeke-Dako A.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J]. African Finance Journal, 2017,(1).

[6]熊德平,陈昱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非均衡效应与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J].长白学刊,2020,(5).

[7]李牧辰,封思贤.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门槛与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评论,2023,(6).

[8]黄倩,李政,熊德平.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改革,2019,(11).

[9]星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红利”与“鸿沟”[J].经济学家,2021,(2).

[10]Malady. Consumer Protection Issues for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Emerging Markets.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6,(2).

[11]邹新阳,温涛.普惠金融、社会绩效与乡村振兴——基于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J].改革,2021,(4).

[12]葛和平,钱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J].现代经济探讨,2021,(5).

[13]周立,陈彦羽.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支差距:理论机制、经验证据及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22,(5).

[14]宋晓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7,(6).

[15]韩锦绵,李嘉莉,白雄.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融合[J].农村金融研究,202,(11).

[16]陈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部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与机制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

[17]王亚平,魏立乾,罗剑朝.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22,(18).

[18]徐明.城镇化中的增长与城乡消费差距——来自省际对口支援影响新疆发展的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22,(5).

[19]王芳,胡立君.城镇化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基于收入效应和收入差距的多重中介效应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22,(9).

[20]王媛媛,韩瑞栋.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1,(11).

[21]谭燕芝,李云仲,叶程芳.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评价及其耦合协同分析[J].经济地理,2021,(12).

[22]王永仓,温涛,王小华.数字金融与农户家庭增收: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21,(9).

[23]庞凌霄.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减贫与乡村振兴[J].统计与决策,2022,(10).

[24]曾福生,郑洲舟.多维视角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分析[J].农村经济,2021,(4).

Research on the Effect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angxi

Zhou Caiyun Jin Haoxuan

Abstract: Developing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narrow the urban-rural gap,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11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Jiangxi from 2011 to 2021, this paper us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angxi.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angxi. There is a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in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is better in highly urbanized area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olida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Simultaneously build a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ial platform, fully leverage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and income growth; Strengthen financial legal supervision and avoid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financial risks.

Key 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責任编辑:曹高明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乡村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时代金融(2017年33期)2018-03-15 17:12:15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西部金融(2017年8期)2017-11-27 19:57:39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西部金融(2017年4期)2017-07-31 00:14:40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大经贸(2017年5期)2017-06-19 10:46:13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