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

2024-05-07 23:12龚秀勇莫色阿木
关键词:领导干部群众

龚秀勇,莫色阿木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党一贯保持的优良传统,更是我国创造百年伟业的传家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要善于学习邓小平同志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2]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深入学习深刻把握邓小平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思想要义,有利于为全党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和做好党的二十大各项工作任务提供鲜活的生动案例与丰富的历史经验。

一、邓小平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学懂弄通邓小平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是全面理解把握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邓小平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现实根由,其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基于以下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而生成。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调查研究思想的一脉相传

马克思强调理论研究成果来源于实践经验。在指导工人运动过程中,他不仅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阅读和写作,而且长期关注工人运动的发展实际,关切工人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1866年8月,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明确提出“由工人阶级自己所进行的对各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统计调查将是‘国际联合行动’的伟大范例”,“号召欧洲和美国的全体工人参加收集关于工人阶级情况的统计材料的工作”,[3]214而且,同时拟定了一个工人阶级状况统计调查大纲。1880年4月,马克思应“社会主义评论”杂志的出版人边·马隆的请求,在上述统计调查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编写而成《工人调查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有关工人生活和斗争状况的系统调查问卷。在这份调查表中,马克思分4组列举了99个有关工人身体健康状况、劳动工作环境、工资收入及生活开支等方面的问题。马克思提出的这些问题以及对此进行的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把握工人阶级的经济、体力、智力和精神等方面的整体状况,准确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奴役,而且为马克思指导工人运动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无产阶级政党开展和领导工人运动提供了十分确切的事实材料。

作为马克思的挚友与战友,恩格斯亲身参与调查研究。为揭露资产阶级的真实目的,说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特殊作用,他更是用了长达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自交往和观察来了解英国无产阶级的愿望、痛苦和欢乐。[4]841842年11月-1844年8月,恩格斯拒绝了资产阶级送来的香槟美酒以及宴会邀请,只身一人抵达伦敦、利物浦等工业中心,实地调研了英国的多个工厂和矿地,与身处社会底层的工人群体进行了长期深入的交流与访谈。从中,他搜集到了大量有关英国工人阶级现实生活写照的第一手材料,并用半年时间写作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恩格斯通过调查研究和著书立说深刻揭示了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卑劣手段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压榨剥削的客观事实,提出了工人阶级唯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最终实现自身彻底解放的重要论断,为工人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由此可见,调查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导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重要工作方法。

列宁在指导俄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思想。他明确指出:“促进苏俄国民经济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对俄国自然生产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调查,以便尽快制定俄国工业改造和经济发展计划。”[5]11他不仅在经济建设领域把调查研究作为制定经济计划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首要任务,而且在其他领域同样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在《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中,列宁深刻指出:“少来一些政治空谈。多深入生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创造新事物。”[5]573正是在列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引领下,俄国的各项经济社会建设开始稳步推进,人民逐渐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调查研究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在东方苦苦寻求强国富民之道的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正确的实践方法论,为推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送来了宝贵经验。

(二)历史逻辑: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实践原则的继承发展

“知不若行”“行重于知”“知与行相统一”的观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毛泽东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原创性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等文章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调查研究案例的经典范本,而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指导作用。为继续科学指导我国工农运动,毛泽东于1927年初历时32天,步行逾700公里,实地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五个县的农民运动。从中,他通过实地走访、开调查会、听报告的方式,得到了许多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材料,写下了2万余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农民问题”是解决中国民主革命中心问题的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此,毛泽东深刻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6]110毛泽东提出的这些经典语言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其难能可贵的调查务实精神更是让全党同志深刻领悟到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在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引领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基于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践中继承与创新发展了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形成了邓小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由此可见,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探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共有的思想精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现实逻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

1977年4月,邓小平在写给党中央的信中指出:“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7]39“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的发展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各项工作徘徊不前的现实局面要求我们党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左”倾错误,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发展道路。

1978年5月,由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主笔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并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新华社转发后在全国引起轰动,人们纷纷参与到这场关于真理检验标准问题的讨论之中。邓小平对这场讨论给予了及时而有力的支持,从而为我们党重新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并逐步确立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3邓小平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旗帜。然而,十年“文革”造成的教条主义思想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加上这一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残酷现实,让正在缓慢发展中的中国再次面临了走向何处以及走何路的关键历史抉择。正是基于如此复杂突出的社会发展矛盾,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并全面开展了拨乱反正,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邓小平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出发点

邓小平指出,开展任何工作,全党同志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立马拍脑袋去做,而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实事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秉持的治学态度,而且更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然而,“文革”期间,“四人帮”教条式歪曲宣传马克思主义,大设禁区禁令,将民众的思想禁锢在假的马克思主义之中。这既阻碍了民众创新思维的发挥,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给我国带来了十年深重的灾难。对此,邓小平深刻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7]143这有力敲醒了当时长期沉睡在教条迷信中的广大民众,为其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提供了科学指引。

其次,“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严格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研事实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为我们党有效开展群众工作、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基于此,在《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文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两个凡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断,并在其中作了大量阐述以论证了此观点的正确性。同时,他还在《“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文中进一步回忆了与毛泽东本人的亲口交流谈话内容,运用毛泽东本人的大量口述材料再次有力论证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毛泽东思想永葆生机活力奥妙之所在的客观事实。最终,也是借此事实,邓小平彻底否定推翻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领导地位,凝聚了人心。

最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国只能在实践中去不断对其进行摸索与调研。开展调研,首要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深刻指出,过去十年,受林彪、“四人帮”干扰,我国长期关起门来搞建设,固步自封,不少民众甚至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当作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行为,致使我国错失了十年发展良机。为此,“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派了我国不少先进知识分子到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学习访问和调查研究,在让其思想得到解放的同时使其深刻认识到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此举为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力推动我国成功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二)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身先垂范是调查研究的关键点

调查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作,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是这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新的奋斗征程上,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

邓小平认为,群众对于领导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于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指出:“工作能否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否率先垂范,深入部队展开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7]124同时,他强调,领导干部能否切实做到这一点,不仅影响其个人形象,更直接关乎着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与权威。为此,他严格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做执行‘三要三不要’原则的榜样,做艰苦奋斗的榜样,做实事求是的榜样。”[7]124

邓小平强调,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要带头力戒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这是邓小平通过系统总结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所得到的科学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不注重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盲目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致使中国革命事业受到损害。鉴于此,邓小平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多次到我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发现我们党内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某些严重的不良风气。邓小平指出,有些领导干部两耳不闻窗外事,整天坐在办公室,将自己的大把时间都用在开会等其他不必要的事情上面,工作上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更有甚者,仗着自己是领导干部,骄傲自大,不重视调查研究,凭感觉做事、凭直觉决策。同时,他总结出这些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对待上级,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对待下级,一切靠命令指挥,靠本本行事。对于此类领导干部,邓小平刀刃向内,对其开展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清除了一大批危害党健康肌体的“毒瘤”。这些现象同样是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中值得警惕和防范的。

(三)典型调查,依靠群众是调查研究的着力点

典型调查,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一贯坚持运用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掌握的看家本领。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了这一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成功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通俗地讲,典型调查的研究方法就是“解剖麻雀”。具体而言,这种调研方法是指在繁纷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通过选取某些具有典型性的客观对象,首先对其具体属性、内在联系、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由此及彼,最终找到把握这种事物本质及其普遍发展规律的方法。邓小平十分重视典型调查的研究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时期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他指出,要使领导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群众,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8]223同时,他还强调,典型调查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全党同志必须切实采取实际行动将其付诸实践。为检验这一调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邓小平身先垂范。例如,在经济特区的设立中,邓小平实地考察了广东、福建等地,他尤为关注厦门的发展状况。厦门特区规划太小,投资吸引力不足,因而他建议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以此吸引大批港台商人、华侨、外国人来投资,带动厦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该建议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有力促进了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典型调查是我们党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科学方法。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调查研究的根本落脚点与着力点。毛泽东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1031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机结合,把调查研究方法同群众工作方法有机结合。他明确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10]219这无疑强调了调查研究方法同群众工作方法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用心去倾听人民群众内心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11]3971950年7月,中央民族访问团访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邓小平在接待大会上要求西南地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全力配合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各项工作,强调要依靠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群众深入基层展开调查研究,摸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基本情况。这些调研工作为西南局正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制定符合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自己当家作主,促进了民族团结。

三、邓小平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当代启示

新的奋斗征程上,完成党的二十大赋予的历史使命,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全党同志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一)坚持实事求是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解锁百年成功秘钥的科学认识方法与工作方法。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同样需要坚持一切调查研究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与问题导向。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首先必须坚持党的根本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12]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归根结底是为更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作任务,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品质化需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及其四次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已充分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但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呢?邓小平指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固本之举。他认为,通过民主实现的思想统一是行动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在思想统一后,各部门“对于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工作任务,无论如何艰难,必须想方设法,坚决予以贯彻执行。”[9]316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全党大兴调查研究,都应切实把握好以下两条主线。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始终坚持党对一切调查研究工作的全局性、根本性引领,以充分发挥党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掌舵领航的关键性指导作用,保证一切调查研究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确保其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另一方面,抓好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完善民主集中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向纵深推进,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决策,努力让每一项决策反映群众意愿,得到群众拥护。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在各项实际调查研究工作中广开言路,努力形成以民主“调”民意、“集”民智、“解”民忧的工作作风,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此助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之音、思想之源、调查研究之基。当前,世界局势波诡云谲,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比以往任何时期、任何阶段都更为严峻复杂,解决整体国家安全与发展问题的难度也明显加大。这迫切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现实为基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守正创新为路径,扫除我国发展的现实障碍。历经百年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奇迹般的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然而,在看到既有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大规模返贫风险、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入区”等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独有难题。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敢于直面我国发展的这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全面辨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暗礁”“潜流”“漩涡”,最终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艘巨轮行稳致远。为此,全党同志不仅要深入聚焦当前国内涉及民生、改革、发展等领域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而且还要敢于向其背后长期存在着的“老大难”问题主动出击。要以此为重要突破口,集中力量对其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全力找到现阶段制约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破冰”之道,真正做到用调研开新局,用实干开新篇。

(二)坚持领导抓与“抓”领导相统一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新时代完成党的二十大赋予的历史使命,领导干部应努力践行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优秀品质,在新的奋斗征程上主动作为、身先垂范,展现一名共产党员该有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

做好调查研究,要靠领导抓。全党大兴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首先,领导干部要不愧下学,迎难而上。面对新时代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高手在民间”,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带头在基层开展调研并经常向群众“取经”。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情至”群众,要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全面调研基层发展的现实情况,找到破解基层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以及现实路径。其次,领导干部要善于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情况。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动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其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带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国内外发展的最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遇到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此维护好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最后,领导干部应具有世界眼光和远大格局。中国身处世界发展的大舞台,领导干部要防止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新事物,不能用老的办法解决新问题。当前,我国亟需掌握以“科技+”为主导的芯片研发、航空发动机、高端光刻机等关键核心技术。这些领域的新突破,无疑需要自力更生,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加快培养我国数字化、应用型领域高素质人才,全力支持其潜心钻研攻克此类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取长补短,要“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7]336通过调研世界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做好调查研究,更要“抓”领导。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理论素养。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性工作,看一个领导干部能否胜任这项工作,一般首先看其本人是否具有较高的相关理论素养。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综合理论素养,要重点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根本上说,一切调查研究工作都是为更好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服务,因而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规矩,这是领导干部开展一切调查研究工作的思想前提。同时,要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专业理论素养。不掌握一套完整系统的调查研究理论或方法,任何的调查研究都会走弯路,甚至出现失误。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应定期举办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相关理论培训活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上述综合理论素养,以使其在各项调查研究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不仅影响其个人威信,更直接关乎着党的形象与权威,关乎人心向背。全党大兴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主心骨”的关键作用,带头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要切实做到不自欺欺人,不欺骗党组织,不搞“蜻蜓点水式”“作秀式”“过场式”被动调研。同时,要将调查研究工作的具体任务和主要责任落实到领导干部个人身上,使每个领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刀刃上面。三是制定激励政策。对于那些长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积极开展基层调研工作并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领导干部,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其开展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更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责。

(三)坚持博采群议与典型调查相统一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既要走好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完成调查研究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树立“典型调查”“靶向治疗”思维,找准问题的关键点、症结处,一锤接着一锤敲,从典型案例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普遍发展规律。

首先,开展调查研究,要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邓小平指出,只要我们相信群众,贯彻群众路线,将情况向群众讲清楚、讲明白,那么,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7]152当前,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品质化需要还未得到充分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部分急难愁盼问题也仍待解决。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就要主动步入基层,深入一线展开调研,弄清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现实需要,采取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等最直接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眼到、耳到、口到,更要切实采取实际行动将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变化来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细心关怀。

其次,开展调查研究,要群策群力,集中群众智慧,总结群众经验。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和现实已无数次表明,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群众的有益经验,是我们党在一次次历史斗争中取胜的关键。邓小平十分重视学习群众智慧,总结群众经验。他明确指出,家庭联产承包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农村改革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产于基层,我们要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8]382基于此,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就要甘当群众“学生”,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要经常依靠群众把基层好的想法、建议、意见收集上来,从而促进党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此外,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要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好“三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用手机刷刷屏、潜潜水、聊聊天的方式迅速掌握民生动态,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难。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还应及时回应民众反馈,做到与民互动、让民评价、受民监督。要认真听取民众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具体工作方案,以此更好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开展调查研究,还要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研究方法。典型调查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一贯坚持运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习近平明确指出:“过去我们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法依然是管用的。”[13]526当前,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典型调查是应对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突破口。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迫切需要组织一批有经验、懂技术、能吃苦的高素质人才干部队伍深入我国偏远落后乡村地区,以“解剖麻雀”的典型调研方法对当地乡村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振兴的“痛点”“难点”“堵点”进行深入调研,针对不同类型的典型问题采取不同的办法对症施策。同时,在此过程中,该队调研人员应主动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与其开展有效地交流和沟通,从中摸索出新的调查研究方法,以保障各项实际调查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还要进一步组织安排专员做好阶段性与终期性的经验总结工作,对于好的基层工作经验或调查研究方法,应将其具体内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转化为报告的形式提交至上级有关部门。同样,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仔细求证,在不断反复审核、修正、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加以推广。

总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全党同志要不断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脑力、心力、脚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