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论析

2024-05-07 23:12:08朱佩伦
关键词:道德素质共同富裕精神

朱佩伦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2]133共同富裕是包含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复合命题,尤其是在当下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应该重视并补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短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域充分认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持续实现人的精神向度的发展与提升,对于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之基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189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内涵着人的精神向度的发展与提升,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4]514“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3]31需要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人类从事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自身的需要,而随着需要的不断满足又会刺激出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会反过来引起新的实践活动。正是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演进中,推动了人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人的存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人的需要也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当前,人的需求范围更加广泛、需求质量日益提高、利益诉求层次更加丰富多元。而随着我国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的全面发展将不仅仅停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而是全方面发展需求的满足。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前提是满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维度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只有当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比单纯的物质丰富、生活富足层次更高、维度更广,并呈现出一个多向度、全面、立体的状态时,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二)人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科学文化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的生存能力和劳动能力,由于科学技术的赋能,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所向披靡。但是,科学技术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科学技术赋能人类的同时也使人成为了科学技术的“附庸”,人类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的发展的片面化。人的发展被深深打上了科学技术的烙印,人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被科学技术所“座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就曾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使得发达工业社会陷入单向度的极权主义社会,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为了避免人成为“单向度的人”,避免社会陷入“单向度的社会”,需要不断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通过不断提升人的科学素养,提高人的科学技能,加强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方面的修养,实现人的内在发展,从而最终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内涵

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包括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内涵。首先,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也是精神的存在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人类存在的必要条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必然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但是,人的精神境界不会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自动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不会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而自动提高。相反,马克思就曾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以资本为主要代表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却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异化,甚至资本家阶级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也走向了异化。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扭曲和颠倒,人被物质财富所支配,而不是人支配物质财富。其次,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人的价值立场、存在意义和发展方向,何以为人,人生何为,成为何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人的科学文化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要以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基础,只有建立在思想道德素质基础之上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若片面强调科学文化素养而忽略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那么人的发展就可能会走向片面乃至畸形的发展。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必然需要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解放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人的自由个性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对于物的依赖导致人的个性被压制,人与人的关系为物质所束缚,人成为异化的人、片面发展的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超脱于物的束缚,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伟大构想中,马克思认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局限,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3]571因为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终结,人将拥有对全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再有人对人的奴役、压迫,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每个人都为其他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每个人的自由个性都得到充分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53这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要求是自我解放,是超越物质基础之上人的自由个性的彻底解放。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关联

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准备和重要铺垫,其须在精神层面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统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人的全面发展能否实现。

(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主要表现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兴趣偏好、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关联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实现。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自由个性的充分解放等。首先,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物质要素的积累是保障人民生活需求的根本,但美好生活的发展愿景进一步要求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提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有人的各方面美好生活需要都得到满足,才有可能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其次,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内生动力。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权来寻求、选择和创造精神资源,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增强人们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上的主体能力和内生动力。最后,充分解放人的自由个性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个人精神层面的充分解放能够激发出精神思维的活力,思想解放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动力,也是促进个人发展与解放的准备。自由个性的充分解放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由此可见,通过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解放,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建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社会,进而使人能在社会中自由地发展自己,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彰显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的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那么人的发展就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这样的人也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的人。首先,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某个人、某个团体或者某个阶层的共同富裕,而是所有人精神生活层面的共同富裕,这是其全面性的体现。其次,需在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富裕”的要求,这是其丰富性的体现。总的来说,就是指每个人的精神需求都能得到充分满足,每个人的各个层面的精神生活都能得到高质量高层次发展的“精神富裕”的生活状态。这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两者之间具有价值上的内在统一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上的继承和实践上的落实,并且在更为宽广的时空领域上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必须获得充分发展,社会才会不断地向更高阶段发展,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始终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指向的是发展的人,人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所以,不论是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还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解放,其核心都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最终指向的都是成为一个精神生活“富裕”的人。

(三)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

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向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含全体人的全面发展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两大方面。这两个方面,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者之间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不完全相同,并且两者在关系上有时呈现对立性。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两者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全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全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首先,是全体人的全面发展。纵观整个人类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整个社会实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其次,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要求每个人在不断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将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级目标。因此,要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创造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必须要获得发展,也只有不断地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历史才会向更高水平、更高阶段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向

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入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以优质的精神生产供给满足精神生活的美好需求

精神文化资源生产供给的内容与质量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全面繁荣。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资源对于丰富提升人民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加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资源的生产供给,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提升精神文化资源供给的优质性。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2]238通过高质量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供给体系质量,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资源。二是提高精神文化资源供给的丰富性。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丰富的、广泛的、不断提升的,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需要的具体要求也不同。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成分,为我所用,助我发展。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蕴含的优质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实现优质精神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加强精神文化资源供给的公平性。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直面区域、城乡、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都是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跨越的“拦路虎”。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做大“精神蛋糕”,也要分好“精神蛋糕”。“做大”要靠高质量发展,提升精神文化资源的优质性和丰富性,而“分好”则需要靠制度性安排,兼顾精神文化资源供给的公平性。尤其注重优化配置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精神文化资源,提高欠发达地区和乡村的精神文化资源供给的内容与质量,让全体人民都能够拥有更加公平的机会共享社会精神文化资源,提高全体人民精神生活质量。

(二)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以公正的精神产品分配维护精神生活的权益共享

根据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实现阶级、国家、货币的消亡,真正实现按需分配、社会共享,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公平的精神产品分配机制,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权益,让全体人民成为整个社会精神财富的共享者。建立健全公平的精神产品分配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系统协调的文化分配体系,发挥多元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力,共同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首先,初次分配要发挥好市场对文化精神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调动社会各阶层文化创作的积极性,使人才、资本、信息、技术这些精神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让一切创造文化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其次,发挥好政府在再分配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好政府在制定颁布文化政策、统筹优化分配精神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效保障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精神文化资源的权利。同时,再分配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提高文化市场的公平性,促进文化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保障人民精神文化权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最后,第三次分配要发挥好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的有益补充作用。合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之中,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服务工作,补齐短板和弥补空白,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人民的精神文化权益。

(三)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以积极的精神交往传播凝聚精神生活的价值共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交往的主体,精神交往的过程是人自我提升与完善的过程,而价值共识是人与人在共同交往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基础需要凝聚人类精神生活的价值共识。首先,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从一定程度上是在协调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间的不平衡,凝聚更广泛的价值认同,达成以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构筑新发展理念的趋同共识。其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作用。我国正处在全面转型期,物质财富飞速发展,而精神生活领域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碰撞时有发生,人们的精神领域出现了信仰危机、理想破灭、精神贫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作用,纠正各种错误认知,凝聚好人们对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最后,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以中国精神促进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发挥中国精神对各种社会思潮引领作用。

(四)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以理性的精神消费观念促进精神生活的优化跃升

不同于物质消费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精神消费的效用是持久的、超越的、升华的。通过精神消费,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避免了人成为“单向度的人”。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促进精神生活的优化跃升所需要形成理性的精神消费观念,具有三个特质:一是要具有意识形态性。文化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人在进行精神消费的过程中也在消费其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精神消费时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坚持主流价值观,抵制错误意识形态的渗透,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二是要具有发展提升性。积极的精神消费有利于提升人的精神需要,加强人的精神交往,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发展。而消极的精神消费则会让人丧失内在主体性,造成人的需求异化,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不断发展,可以由低层次的精神消费向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过渡,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达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精神消费方式。注重增加发展型精神消费的比重,远离低俗的、低级的精神消费,抵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三是要具有和谐可持续性。所谓和谐可持续,就是人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公平自由地进行均衡、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消费。和谐可持续的精神消费需要将精神消费真正作为其满足自身精神需要的手段,切实发挥自觉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在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中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实现完全的自觉、自主、自愿的精神消费,促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和谐有序,最终指向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

综上所述,在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厘清人的全面发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关联,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以优质的精神生产供给满足精神生活的美好需求、以公正的精神产品分配维护精神生活的权益共享、以积极的精神交往传播凝聚精神生活的价值共识、以理性的精神消费观念促进精神生活的优化跃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统一。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共同富裕精神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虎虎生威见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32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42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