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5-07 06:13黄传慧陶虹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影响因素

黄传慧 陶虹屹

摘要:鉴于新媒体在学术搜索中的影响和应用与日俱增,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值得关注。文章论证了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理论研究基础,如动机理论、用户体验理论、Wilson模型、Kuhlthau模型和Choo模型等,在分析用户学术搜索行为习惯与行为偏好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自身的特点,构建了用户学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从任务需求、新媒体平台、信息质量和用户特征四个维度剖析了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促进新媒体在学术信息搜索中的应用,推动用户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共享。

关键词:新媒体;学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100-04

新媒体泛指以数字信息为依托、能够进行信息互动与传播的新兴媒体形式,主要包括微博、微信、QQ、学术论坛、学术App等[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我国网民新媒体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2%、96.5%和94.8%,用户规模分别达10.38亿、10.31亿和10.12亿[2]。很多高校图书馆或信息服务机构为了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积极开通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开展新媒体服务。文章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期为相关机构优化学术搜索服务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1相关研究

新媒体的术语译自英文“New Media”,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熊澄宇等(2013)认为新媒体除具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3];王晰巍(2017)等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发展而来的新型媒体形态,是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传输载体的互动式、数字式复合媒体[4]。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从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演化过程,构建相关模型。Wilson(1981)构建了信息用户从需求到利用的总体框架模型[5],Choo(1999)将信息搜索活动分为三个阶段[6]。二是对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验证。占南(2016)通过编码分析了科研人员信息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7]。相关研究成果一般借助某个或多个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用户对信息源的选择、搜索、浏览、关注、转发等具体的信息行为,归纳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占主导地位[8]。

2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理论研究基础

2.1动机理论

动机是用户的内在过程,用户行为是内在过程的外在表现。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行动的原因,是推动人进行某种活动并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驱动力,动机理论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理论。研究表明,用户的行为动机会影响用户的行为意愿,新媒体以其开放性、透明性、数字化等特点改变了现有的信息传递模式和知识传承方式,并以交互性、及时性等优势深受用户偏爱。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用户获取、分享信息提供了便利,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9]。用户的动机与用户的获取、使用和分享密不可分,动机理论成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用户体验理论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除了关注产品的有用性和可用性,更在乎主观感受和对产品的愉悦体验。新媒体以其高质量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带给用户极大的愉悦感,而愉悦正是用户体验的核心要素。笔者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认为用户学术搜索行为中的用户体验包括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浏览体验、情感体验和信任体验。良好的感官体验是新媒体吸引用户的重要原因,新媒体可带给用户良好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交互体验强调新媒体平台的可用性和易用性,用户可比较随意和感性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浏览体验注重页面的吸引力,影响用户停留页面时间的长短;情感体验是感官体验带动情感态度变化的活动,用户浏览、阅读、观看新媒体平台,会产生心理方面的感受变化[10];在使用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用户会根据自身的体验主动过滤和筛选信息资源,信任体验是用户对产品信任度的感受,是最高层次的体验。因此,用戶体验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3用户信息搜索行为模型

在用户搜索行为过程模型的构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Wilson模型、Kuhlthau模型和Choo模型等得到广泛应用[11]。Wilson(1999)系统论述了信息需求和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认为用户所处的社会情境通过信息需求影响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12]。Kuhlthau(1999)侧重分析了用户搜索全过程中的个体认知因素的影响,详细描述了搜索过程中用户犹豫、困惑、信任的变化过程[13]。Choo(1999)剖析并验证了用户的认知、情感等因素对搜索行为的影响[14]。这三个模型有力地支撑了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情境因素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对本研究的写作思路有很好的启发。新媒体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研究不能照搬这些模型,只有根据新媒体情境对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才能更充分地解释各种情境因素对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

3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Wilson模型、Kuhlthau模型和Choo模型作为经典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用户搜索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如:甘利人等(2007)结合这些模型,根据科技数据库网及其用户对象的特征,对影响科技用户信息搜索的具体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15];吴丹等(2017)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特征,结合这些模型构建了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得出了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16]。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说明这些模型应用于某种情境下用户搜索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息搜索行为的特点,但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其独特性。因此,本研究在Wilson模型、Kuhlthau模型和Choo模型及甘利人的用户搜索行为模型的启发下,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构建了用户学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识别并分析了任务需求、新媒体平台、信息质量和用户特征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以期把握新媒体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机理和相互作用,更好地为用户的学术搜索提供服务[17]。

4用户学术搜索行为各个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和讨论

4.1新媒体平台对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分析

在用户行为的研究领域,Davis(1989)提出并验证了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18]。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资源丰富,用户仅需加关注或与作者成为好友即可跟踪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热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成为用户选择学术信息源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Park等(2014)通过对韩国最大的在线社区用户行为进行调研后发现,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搜寻行为和信息分享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9]。

一方面,微信、抖音、QQ等新媒体对用户非常友好,使用门槛低,有很多功能供用户免费使用。用户的体验是方便快捷、简单实用;另一方面,即时通信在用户规模和产品功能上持续更新。用户如果关注某一学术公众号,公众号就会主动向用户推送新的消息内容;用户如果关注某一抖音号,抖音号就会提醒用户有新的视频发布,且在线信息包括视频、语音、文字、图片、表情等,内容丰富。新媒体平台良好的交互性和及时性深受用户喜爱,使用户数量猛增。我国网民使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一种习惯,新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特征对用户使用新媒体搜索学术信息、生活信息、时事热点、健康信息等有重要影响。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巨大潜力被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信息提供商关注。

4.2信息质量对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分析

各类学术信息机构正在加速与新媒体平台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及时发布最新资讯,引发用户关注;二是精心设置议题,强化用户认知;三是发布权威解读,加深用户理解。随着微信、微博影响力的提高,许多学术期刊或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实时发布学术期刊目录、学术会议通知或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用户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即可跟踪到最新的学术动态或学术信息。如果新媒体平台发布了很多轻松、生活气息浓厚的娱乐性信息,用户就会质疑其学术信息的真实性、严肃性和价值,因此,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质量是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学术信息的发布者、信源可信度、真实性、学术性等。

以学术微博为例,其发布主体分为“学术意见领袖”和“普通学者”。研究表明“学术意见领袖”主要是知名学者,他们代表学术微博中的权威学术力量,其发言质量和影响力超过“普通学者”;大众更愿意信任“学术意见领袖”,且传播层面和学科领域更广,发布者和信源可信度影响用户对学术微博的关注频率和关注数量[20]。博文是学术微博的主要形式,内容一般包括学术前沿、会议报告和专业求助等,强调学术性和真实性。当字数不够时,博主还需要通过图片或超链接等形式辅助说明。

4.3用户特征对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分析

Heinstrm(2005)将用户的人格特征与搜索行为联系起来,指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搜索行为是一个依赖用户人格特征和情境的动态多变过程[21]。影响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的用户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性格、角色、习惯等[22]。个体特征决定了用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对新媒体用户的学术搜索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Heinstrm(2006)发现,用户的内在性格特征比学科特征对信息行为的影响更大[23]。Hughes等(2012)指出用户的偏好与个体差异有关,用户使用在线社交媒体的信息搜索行为因用户的性格、年龄、性别不同而有差异[24]。Limayem等(2007)认为满意度、过去行为的频率和使用行为的全面性是习惯形成的关键,习惯对用户的使用行为有显著影响[25];Venkatesh等(2012)在辨析习惯和经验两个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使用习惯能够显著影响其行为意向和使用行为[26]。张晋朝等(2018)发现用户的性格特征对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交互影响,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因用户基本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異[27]。因此,研究用户的个人特征有助于理解用户学术搜寻行为的差异性,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的变化和规律。

4.4任务需求对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分析

需求是用户主观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内部失衡而产生的匮乏状态,满足用户需求是新媒体平台的目标。Pharo(2004)构建了信息行为的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工作任务和搜索行为密切相关。Bystrm等(1995)将工作任务分为五个复杂度类别,系统研究了工作任务的复杂度等维度如何影响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28]。任务需求发生在用户搜索行为的启动阶段,用户的学术搜索行为往往是由科研任务需求驱动的,影响因素包括科研任务的目的、复杂度、规模和阶段等维度。任务需求产生于某种具体的情境,当用户感到知识匮乏而不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就会产生任务需求,就有驱动力促使信息搜索行为的产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重要的学术信息源,用户通过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能够实时跟踪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前沿,新媒体的使用贯穿整个学术研究过程,新媒体正在改变研究人员的学术实践活动。

5结语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的具体特征,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各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证。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用户信息搜索行为过程和机制提供了参考,对促进新媒体在学术信息搜索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有利于引导用户积极参与新媒体活动、扩大学术信息的传播范围、推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共享。

参考文献:

[1]黄传慧.基于新媒体的用户学术搜索需求及其行为特征研究[J].图书馆,2021(11):58-63.

[2]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4-01-02].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3/c88-10757.html.

[3]熊澄宇,廖毅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J].中国记者,2013(5):52-53.

[4]王晰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社群情境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17(10):1051-1057.

[5]Wilson T D.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81(1):3-15.

[6][14]Choo C W.Closing the cognitive gaps:how people process information[J].Financial times of London,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ies,1999(3):22.

[7]占南.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组织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7):67-73.

[8]查先进,张晋朝,严亚兰,等.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100-115.

[9]常颖.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在线信息行为与服务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10]李宇佳.学术新媒体信息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11]甘利人,岑咏华,李恒.基于三阶段过程的信息搜索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2):59-62.

[12][22]Wilson,T.D.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ur research[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99(3):249-270.

[13]Kuhlthau C C.Accommodating the Users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challenge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designers[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3):12-16.

[15]甘利人,岑詠华.科技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2):156-160.

[16]吴丹,马乐.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21):91-98.

[17]曹锦丹,兰雪,邹男男.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关联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6):12-19.

[18]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319-340.

[19]Park J H,Gu B,Leung A,etal.An investiga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eeking behaviors in online investment communiti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2):1-12.

[20]盛宇.基于微博的学术信息交流机制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14):62-66.

[21]Heinstrm J.Fast surfing,broad scanning and deep diving: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and study approach on students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5(2):228-247.

[23]Heinstrm J.Broad exploration or precise specificity:Two basic information seeking patterns among stud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11):1440-1450.

[24]Hughes D J,Rowe M,Batey M,etal. A tale of two sites: Twitter vs. Facebook and the personality predictors of social media usag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561-569.

[25]Limayem M,Cheung H.How Habit Limits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Intention:The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J].Mis Quarterly,2007(4):705-737.

[26]Venkatesh V,Thong J,Xin X.Consumer Acceptance and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xtend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2012(1):157-178.

[27]张晋朝,罗博,查先进.基于性格特征的社会化媒体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感知差异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8(4):78-88.

[28]Bystrm K,Jrvelin K.Task complexity affects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use[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1995(2):191-213.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新媒体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