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新乡贤”:乡村阅读推广中的样本再造

2024-05-07 06:13萧庆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治理

萧庆华

摘要:文章阐述了“领读新乡贤”的定义及产生背景,分析了新乡贤参与乡村阅读推广的实践样本,研究了乡村阅读推广活动实践中的“领读新乡贤”培育和样本再造,并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乡村阅读推广优化策略,以期推动乡村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及我国乡村振兴建设进程。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阅读推广;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08-02

乡村阅读推广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目前,我国的乡村阅读推广存在发展不均衡、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对于乡村阅读推广体系的构建问题,业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声音:一是以宏观视角,制定国家层面的阅读指导方针,推动全民阅读进程。二是以微观视角,吸纳村民特别是新乡贤深度参与,重视阅读推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三是以文化供给视角,建议政府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推广工作。因此,乡村阅读推广主体应将“送阅读”转变为“种阅读”,重视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1新乡贤与“领读新乡贤”

1.1新乡贤与“领读新乡贤”的定义

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新乡贤与新农村发展新动能”全国研讨会定义了“新乡贤”的概念,指在当代乡村,一些曾在外为官而告老还乡,或在外为教而返归乡里,或长期扎根乡间而以自身知识才能服务乡间的有爱乡情怀的人。新乡贤不仅有传统乡贤的乡土情怀、道德品行、伦理情操,还有新的文化视野,既能起到道德指引的作用,也能起到传播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的作用,作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以自我奉献的精神推动现代乡村建设[3]。“领读新乡贤”即成为领读人参与乡村阅读推广工作的新乡贤。

1.2“领读新乡贤”产生的时代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以政府顶层设计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建设[4]。“领读新乡贤”是政府为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通过行政手段组建的阅读推广团队,在乡村文化建设及乡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新乡贤参与乡村阅读推广的实践样本

2.1乡村阅读推广项目“行走的书箱”案例

“行走的书箱”是平度市自2017年起推行的乡村阅读推广项目,当地政府通过向青岛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图书送至乡村,由相关工作小组将图书交到村民手中,打通了乡村阅读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了乡村阅读推广成效。该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被各大主流媒体公开报道。

“行走的書箱”项目组针对旧店镇经济发展落后、阅读设施基础薄弱、阅读推广人才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由“领读新乡贤”组建的阅读推广工作小组携带便携式书箱送书下乡的阅读推广模式,大力开展乡村阅读推广工作。领读人阅读推广工作小组携带的便携式书箱有多种颜色,可根据各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分类存放图书。“领读新乡贤”主要为当地退休教师、文艺爱好者、基层党员干部、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人等,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须及时解答读者提出的疑问,讲解“行走的书箱”项目涉及的相关政策,并负责便携式书箱的日常管理和图书借阅工作。“领读新乡贤”在上岗前都要通过由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相关选拔和培训程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近年来,“行走的书箱”项目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新乡贤加入领读人队伍,其中不乏在外乡贤,他们在政府的号召下纷纷慷慨捐资、献计献策,助力家乡文化事业建设。

2.2新乡贤在乡村文化建设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行走的书箱”项目的成功实施,盘活了乡村阅读资源,营造了浓厚的乡村阅读氛围。“领读新乡贤”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当地的新乡贤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活动组织、图书荐读、阅读引导、书箱传递等工作,在外乡贤负责经费筹集、对外宣传等工作。纵观项目实施情况,新乡贤在乡村文化建设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解决政府与村民缺乏沟通的问题。新乡贤可通过微信群等现代化交流渠道及时了解村民的阅读需求,并向当地政府反馈,有针对性地更新书箱中的图书,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有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开展。二是弥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不足。新乡贤居住在乡村,可组织村民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不同季节为村民推荐不同的农作物种植类、农副产品加工类图书,并利用政府提供的资源灵活开展乡村阅读推广工作,为当地政府构建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供支持。三是调动村民的阅读积极性,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新乡贤作为乡村代言人,是连接乡村与村镇级以上行政部门的重要纽带,可以示范性效应获得村民的认可,激发村民的阅读热情,提升乡村整体动员能力。此外,在外乡贤还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资源和商机,“行走的书箱”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3乡村阅读推广活动实践中的“领读新乡贤”培育和样本再造

3.1“领读新乡贤”的培育基础:自主参与的原动力挖掘

培育“领读新乡贤”的基础是激发新乡贤主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新乡贤成为领读人参与乡村阅读推广的原动力有以下四项:一是乡土情怀,主要表现为新乡贤对家乡的情感和热爱。二是回报原则,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可获得村民的尊重,提升社会地位。三是激励原则,主要表现为村委会对新乡贤的认同和重视,使新乡贤感受到来自组织的信任,激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四是个人价值。“领读新乡贤”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获得村民的尊重和组织的信任,逐渐认同个人价值,进而更加尽心工作。

3.2“领读新乡贤”的样本再造:运行机制优化

在“行走的书箱”项目实施过程中,客观推动项目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人才吸纳机制。项目主办方在项目前期阶段对目标村镇进行实地走访,通过村委会及村民的举荐吸纳新乡贤参与阅读推广工作。二是人才培育机制。项目主办方针对“领读新乡贤”开展统一的培训工作,教授他们专业的书箱使用和保管方法、图书借阅归还操作技巧、图书选择和补充方式等知识技能,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制度化运行机制。项目主办方建立健全领读工作制度,以制度优势调动新乡贤参与乡村阅读推广的积极性。

4政府主导下的乡村阅读推广优化策略

“行走的书箱”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项目实施过于依赖政府,“领读新乡贤”难以独立、持续开展乡村阅读推广工作,乡村人文环境差异导致的各地项目实施效果不一致,某些基层管理者错误评估项目实施效果等。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和机构持续健全新乡贤培育机制,将“领读新乡贤”培育工作视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任务,不断提升新乡贤的阅读素养,激发他们参与乡村阅读推广的热情;成立新乡贤理事会和新乡贤公益基金会,以规范的理事会运行制度整合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由政府推荐理事长人选并提供各项支持,为新乡贤持续参与乡村阅读推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瑞英,张朦朦.“十四五”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新场域构建[J].图书馆论坛,2022(11):14-23.

[2]王美杰.用声音回暖乡土:基于有声读物助推阅读下乡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2):103-108.

[3]黄海.用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J].西部大开发,2016(6):48.

[4]刘泽峰.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21(4):69-76.

(编校:冯耕)

猜你喜欢
新乡贤乡村治理
如何培育“新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德润永川“新乡贤”
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
沧州七旬老人成“新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