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控

2024-05-07 21:43作者朱疆
广东饲料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痢病菌日龄

◆作者:朱疆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常情况下,仔猪黄痢对1-3 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而7日龄以上的仔猪较少 发病,总体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仔猪白痢对10-30 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尤其是10-20 日龄仔猪的发病概率高。两种仔猪常见病的临床症状相似,表现为腹泻,并且排出白色或者黄色的水样粪便,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袁野,2020)。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潜伏周期短,一旦治疗不及时,将会对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产生恶劣的影响。

1 病原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为致病性埃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像胶囊,多数菌体有鞭毛,没有芽孢,可以运动。有些变异的毒株没有鞭毛,并且不能运动。该病菌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比较差,在60 ℃的环境下加热15min 能够被灭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37 ℃,pH 值控制在7.2~7.4,培养18~24h。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2.1.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主要危害刚出生几个小时到7 日龄以内的仔猪,1-3 日龄的仔猪的发病概率高,潜伏周期为12h 到3d,有着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甚至达到100%。另外,大于7 日龄的猪只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他生长阶段的猪基本不会出现该病。

2.1.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对10-30 日龄的猪只危害较大,尤其是10-20 日龄仔猪发病概率高,症状较严重。一窝中有一头或者两头仔猪发病,可能迅速地扩散和蔓延。

2.2 流行特点

因为感染的仔猪日龄较小,携带病菌的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如果仔猪耐过之后,也会携带病菌,成为传染源。仔猪黄白痢在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有明显的地方流行性,发病之后根除比较困难,很容易反复,威胁养猪场的仔猪健康。

3 发病原因

3.1 环境因素

养殖场内的温度不当,尤其是母猪生产或者仔猪出生之后的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母猪在生产的过程中,室内的空气湿度过大,尤其是降雨过后,没有做好卫生和湿度管理工作,或者粪便和尿液清除不及时,卫生管理不达标,产床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粪便和尿液的堆积,仔猪经过污染的地区很容易发病。

3.2 母猪因素

母猪携带病菌是自主染病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肠道会存在大肠杆菌,包括益生菌和致病菌,其中的致病菌随着粪便排出体外的会污染环境,一旦母猪的皮肤或者乳头接触被污染物,在仔猪哺乳之前没有做好清洁工作,病毒可能直接入侵到仔猪的消化道,造成发病。此外,在母猪分娩之前,没有做好分娩舍的清洁工作,或者对体表没有全面的清洗和消毒,尤其是会阴部位不干净,在分娩的过程中导致新生仔猪感染。仔猪通过哺乳来获得母源的抗体,但是有些母猪乳汁中也会携带病菌,从而造成仔猪染病。在母猪妊娠期间没有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造成体内的营养不足,并且乳汁的质量下降,导致仔猪无法从母猪中获得充足的免疫抗体,免疫能力下降之后容易感染疾病。

3.3 仔猪因素

新生仔猪的胃腺发育不完全,胃酸分泌不足,游离盐酸不足,导致胃肠道内的致病菌大量繁殖,影响仔猪的消化道功能发挥作用,因此增加该病的发生率。

新生的仔猪需要通过母乳来获得母源抗体,但是随着仔猪的生长,母猪体内的抗体水平下降,容易发病。

3.5 其他因素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如果气候突然发生变化、营养不良、管理不当、出现应激等因素都会增加疾病的发生概率。

4 临床症状

4.1 仔猪黄痢

患病猪的精神不振,染病初期会排出黄色水样粪便,粪便中混杂有气泡,随着病情的蔓延,会排出有肠黏膜和带血的腥臭味的粪便,腹泻的频率增加,并且在后肢和肛门四周会有粪便附着,被毛杂乱,没有光泽,体形逐渐消瘦,严重时衰竭死亡。

4.2 仔猪白痢

突然腹泻,排出的粪便中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粥样物质,并且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猪的体温有些会升到40℃以上,精神不振,吮乳量明显下降,被毛杂乱,失去光泽,不愿走动,喜欢扎堆。严重时肛门失禁,呼吸困难,最后因为衰竭死亡。

5 实验室诊断

5.1 病料镜检

在无菌的环境下采集病死猪的病变的脏器组织,制作成涂片,并且革兰氏染色,通过镜检会发现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现单个或者成对排列,没有芽孢,可以确诊该病。

5.2 病原菌分离

在无菌的状态下采集病死仔猪淋巴结或者肝脏,经过处理之后放在鲜血琼脂平板,置于37℃的环境下,培养24h,观察琼脂平板的变化,会发现半透明的圆形菌落,外观像露珠形(关成栋,2020)。将分离得到的病菌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置于37 ℃的环境下,培养24h,观察琼脂平板的变化,会出现红色的菌落,将获得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之后会发现成对或者单个排列的病菌,没有芽孢,能够确诊。

6 治疗和预防

6.1 治疗

6.1.1 西药治疗

环丙沙星肌肉注射给药,每10 kg 体重的用量为0.25 mL,1天用药2 次,连续给药3d;或硫酸庆大霉素,肌肉注射,用量控制在每1 kg 体重注射0.2 mL,1天给药2 次,连续用药2-3d;或8 万-12 万IU 链霉素,配合25%葡萄糖溶液,给患病猪腹腔注射,第1 天间隔12h 用药1次,第2 天间隔24h 用药1 次,治疗3-4d。

6.1.2 中药治疗

可用茯苓、泽泻、龙胆草各2 g,黄连、山楂、白芍、甘草各1 g,白头翁5 g,将药剂均匀混合,加水300 mL,使用温火煎煮,并且保留80 mL 的汤液,给每头患病猪灌服10~15 mL,每天2 次,连续给药2-3d(陈菊苍等,2021);也可采用大蒜疗法,需要准备5个紫皮大蒜、500 g 白酒,500 g水,将大蒜捣成糊状,将白酒和水充分地混合,给患病的仔猪灌服,20 日龄仔猪每次灌服3~5 mL,连续用药2d,每天1-2 次。

6.2 预防措施

6.2.1 免疫预防

为了预防仔猪黄白痢,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非常的关键,要控制好接种时间,选择在生产之前的40 天肌肉注射疫苗,主要的疫苗包括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灭活苗或者三价灭活苗。选择1 支疫苗和2%的兽用氢氧化铝生理盐水充分地混合,给每头母猪注射1 mL 左右(胡振等,2022)。该疫苗的免疫性和安全性都比较高,免疫效果高达90%。通过给母猪免疫能够使仔猪获得免疫抗体,从而有效地预防该病。

6.2.2 做好饲养管理

第一,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母猪妊娠期间,要定期检查身体,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在正常的范围内,不能太肥或者太瘦。为妊娠期的母猪提供营养均衡的日粮,确保腹中的胎儿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能够安全生产,同时避免母猪在分娩之后泌乳量减少。在母猪生产之前,对产房全面清洗和彻底消毒,保证环境的干燥卫生,温度和湿度适合,定期消毒母猪的腹部和乳房。在母猪生产完成之后,及时清理胎衣和污染物,并且做好消毒,防止出现感染。第二,对仔猪的管理。新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差,9 日龄后才逐渐完善,为此,要做好产房的管理,包括温度和湿度的管理,能够增强新生仔猪的成活率。产房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8~20 ℃,不同日龄的仔猪生活保温箱的温度不同,1-7日龄的保温箱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2~28℃,8-30 日龄的仔猪的保温箱的温度控制在28~25 ℃。出生后仔猪应该尽快地吃上足够的初乳,便于及时地获得母源抗体,增强免疫能力。在仔猪哺乳之前,做好母猪体表的清洁工作,在仔猪吮吸母乳之前,做好乳头的清洁工作,可以选择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针对2-3日仔猪,要及时地补充硒和铁等微量元素,避免出现贫血。同时保护机体的胃肠道消化功能。3-5 日龄仔猪要及时补水,添加适量盐;在2 周龄之后要合理补饲,选择全价的仔猪日粮,控制好用量,断乳后要循序渐进地更换饲料,禁止突然更换饲料。

6.3 做好环境管理工作

在日常养殖中,要加强圈舍的环境管理工作,尤其是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此来减少应激的出现。加强养殖场的清洗工作,包括粪便和污染物的清理,选择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地面和墙角进行彻底的消毒,对进出的车辆和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病菌的带入。每个星期可以带猪消毒1-2 次,可使用碘附或者氯制剂,轮换交替使用。在母猪产前和产后,对产房要彻底消毒,对围栏和饲养的工具要全面清洗和消毒。

7 结语

综上所述,仔猪黄白痢是规模化养猪场中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做好仔猪黄白痢的防控很关键,要分析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并科学诊断,及时治疗,选择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结合的方式。此外,做好仔猪和母猪的日常管理,加强环境管理,做好圈舍的消毒,最大程度地减少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白痢病菌日龄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鸡白痢的防控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