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张海莹 梁经纬 刘艳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药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与质量提升”(Hnjg2022ZD-32);2021年度海南医学院校级教改项目“药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与质量提升”(HYZD202109);2023年海南医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HYBB202373);2022年海南医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Focusky的科学可视化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HYYB202201)
第一作者简介:张敏(1989-),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
*通信作者:刘艳(1973-),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03
摘 要: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项目要求高校要完善专业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以达到示范作用。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一流专业的药学中的药理学课程也需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该文就提高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提出了一流专业背景下课程思政开展面临的问题、教学案例设计和改革措施以及相关讨论。
关键词:国家级一流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高校课改;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2-0012-04
Abstract: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oi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erfect the major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to achieve the demonstration role. Curriculum Civics Teaching is a new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pharmacology, as a national first-class major, also needs to be updated according to the times and tren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Civics Teaching in pharmac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Civics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major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ases, the reform measures and related discussions.
Keywords: national first-class major; Pharmac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相关文件由教育部出台,以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拉开帷幕,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文件、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均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一流本科教育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2019年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项目,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把思政教育贯穿药理学课堂,为建设适应新型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的示范性本科专业发挥示范作用。
一 目前课程思政开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 教师的主观意识不强烈,不重视
课程思政目前属于高校课改的新思路,以往高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课为主,其他各类课程以教授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多数教师认为二者关联不大。特别是医学药学这类自然科学类学科中,学科教授的内容多为专业的知识技能等,很少包含价值观立场判断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离。并且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在国家教育层面的意义,认为只要教授好自己的学科知识就好,对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不以为然,很少积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认为如果额外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可能会造成对专业知识的干扰,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专业课程的讲授深度和进度。此外,有些教师认为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用过多的精力去研究课程的思政元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研究。
另外,由于现今社会环境的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交平台的发达让社会上各种观点碰撞激烈,西方社会思潮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包括教师在内的一些人,部分教师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对我们的道路不自信、理论不自信、制度不自信及文化不自信,认为在纯粹的知识中加入思想政治内容不合适,认为不应该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干扰。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一些学生才会被误导产生错误的信念,崇洋媚外。有些教师有错误的想法,认为思政课的教育内容仅仅是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等带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多大实际价值。还有些教师只将自己的工作当作解决收入的工具,没能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育人使命,且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无相应的考核细则或是缺乏监督,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工资便持着无所谓的态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敷衍了事,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2]。因此,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教育意識才能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思政教育,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 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足,课程思政能力不强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除了肩负教书的责任,还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育。2017年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被正式提出,通过课程思政,灵活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插入课程中,专业知识与德育素养齐头并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随着课程思政在高校全面推广,教育部也不断出台相应文件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推广。但是在高校教学中,高校部分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着思政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课程思政除了需要教师有积极的主观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把思政元素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如何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何和谐地恰当地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中,而不出现“蜻蜓点水”式片面地把思政元素加入课程或“喧宾夺主”式直接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这两种课程思政。这两种情况都不是课程思政實施的最优解,甚至会使学生因此产生抵触情绪。教师除了需要有思政育人的意识,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更需要有保证,否则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存在着重“专业”而轻“德育”的局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直不是专业课老师的任务,即使是最近这几年教育部逐渐重视起来,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教师虽然明白发挥专业课育人的意义但仍没能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只有正确理解这一理念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格局形成[3]。
(三) 思政教育方案不完善,思政教育质量不高
目前在课程思政理念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政教育方案不充分,专业课教学体系和课程思政体系没有形成闭环。一般专业课教师除了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在学科专业建设以及科研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专业课教学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加之平时在思政教育理论和人文知识等方面缺少积累,从而在课程中出现只是被动或刻意加入一两句与思政相关的内容,缺少思政育人的整体设计,更谈不上完整的课程思政闭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教师因缺乏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受限于其他人文知识的积累,只能粗略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教育等传授给学生,而没有深层次地将思政元素中所包含的理想信念、精神源泉、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思政资源传达给学生。而且,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部分教材的编写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缺乏人文思想情感,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伦理道德内容使得授课教师很难从中发掘思政素材。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虽然备受重视,但是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更多地停留在文件上以及各种会议上,缺乏对教师进行专业的课程思政培训和指导,使得教师不懂得使用思政教育的教育方法或者不能充分运用课程里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育。
二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改革措施
(一) 教学设计
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医药名家事迹、优秀校友等素材为载体,梳理药学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有医药特色的“药学思政教育”案例库。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进行课程顶层设计,积极支持课堂思政教改项目立项,组织申报校课程思政及师德师风专项课题,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健康教育、亲情教育和团结互助等思政素材(见表1),自然地将其融入各药理学教学之中,为课程思政改革带来了有益启示[4]。
(二) 改革措施
1 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提升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成人,课程思政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各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出发点还是在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讲授才能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传达到学生的心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提升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认同感,明白自身肩负的使命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良好的品德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在自己学科的建设、科研研究、家庭事务等之外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政理论水平,乐于为了学生、为了社会、为了党而奉献,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思政课程的建设打好基础。对于部分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教师需要加强对党的各项政策理论的学习,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角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好教师立德树人作用。学校作为监督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主体,应该从学校层面为教师的思政教育扫清障碍,规范相关课程建设,编写或是选择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教材,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当中,达到因材施教、科学施教,给予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一个明确的导向,方便教师发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另外,学校层面或二级学院还可以让思政学教师或专家教授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各种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方便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
2 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药理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唯物辩证、法治观念、爱国爱人、珍爱生命、责任意识、创新精神、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等精神,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将积累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深度自然地结合,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实践教学中药理学课程,讲究知行合一、学思贯通,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敢于摸索的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5]。
1)药理学与爱国题材。结合药物的研发史和相关科学家的故事进行思政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提高职业荣誉感。如讲解抗疟疾药青蒿素的发现,令世界疟疾患者受益,因此我国专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
2)药理学与奉献题材。关注医疗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案例,潜移默化中灌输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如讲授糖皮质激素这一章,疫情中医务工作者、志愿者、普通民众的无私抗疫精神,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爱岗敬业[6]。
3)药理学与诚信守法题材。通过上海某三甲医院麻醉科医生涉毒将芬太尼出售的案例,警示学生要遵纪守法,远离毒品,对职业保持敬畏,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
4)药理学与科研题材。关注临床治疗的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我国科学家快速地研制出新冠疫苗,为我国的疫情防控保驾护航。通过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坚持不懈、勇于向科学高峰挑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药理学与生命题材。通过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反应停事件”,向学生说明不良反应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要敬畏生命,刻苦钻研药理学知识,精益求精,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避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对职业也需保持敬畏之心[6-7]。
3 在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
挖掘藥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开端,教师将思政教育元素自然融入和结合到课程的理论知识中,再根据药理学在药学专业的学科定位和课程特点,从具体问题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灌输式教育[8-10]。
1)课前。课前布置相关问题和课程资料,让学生有准备地来上课。课前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扩充思政素材的积累。利用学习通创建课程,并将自主任务单和相关学习资料上传至平台,同时发布讨论话题,安排学习计划。
2)课中。在导入新课的环节,可以结合药物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的科学家故事进行课程导入,通过真实事例和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为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的同时,将思政元素和谐地引入其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的同时完成德育品质的提升。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解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提高学生互帮互信、团结协作的精神。
3)课后。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学有所用。鼓励学生在专业药师的陪同下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用药咨询,为居民解答用药问题,使他们把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通过真实的问题和反馈,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升沟通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培养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4 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
1)确立药理学课程的思政目标,需要首先明确药理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药理学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确定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的具体要求和指标。
2)通过调研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习需求,深入了解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认知和态度,从而确定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5 药理学课程思政的组织实施
1)在课程设置上,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药理学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在课程评价上,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考核,通过考试、论文、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确保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
6 药理学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构建
1)建立药理学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道德行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2)设计多种评价工具,如问卷调查、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3)定期对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确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将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以及人文关怀、国家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佑生命等思政元素融合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使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与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促进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李旭芝.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3] 杨桂侠.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与解决路径[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1):67-71.
[4] 吴平川,郭延华,李彦苍.特殊背景下线上教学课程思政要素融入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81-82.
[5] 孟庆艳,程远.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0(8):59-61.
[6] 赵辉,李素霞,李琳,等.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192-193.
[7] 沈齐英,居瑞军,张志红,等.“课程思政”背景下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8):114-116,119.
[8] 唐慧勤,李丽,张文涛,等.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15):177-180.
[9] 郭举,杨扬,刘子维,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药理学课程教学[J].药学教育,2023,39(3):33-37.
[10] 万国庆,解伟,乐佳美,等.课程思政案例分析——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药理学专业课教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2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