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
本文主人公和他们田野里的“新家”
钟丽绮和孟昊玄是一对90后夫妻,分别毕业于中山大学、广州美院。2023年,在大厂工作8年后,俩人一拍即合,裸辞后搬离城市,去乡村生活。
关于如何除草、种地、施肥、养鸭,如何处理厕所、用电、高温等一系列问题,毫无农村生活经验的他们从零学起,不停地“翻车”,不停地搞砸,闹出不少笑话,开启了在田间地头“打怪升级”的生活。
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情,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过的。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快消品行业工作,每天对着Excel、PPT敲来敲去,七八年里,差不多都是相同的工作内容。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停一停,跳出来,换一种生活。
我和老公当时是四五月份来看的地,在中山的南朗镇边山村,一眼看到这里的荷花池,在一片野草的衬托下特别美,当下就决定是它了。这边的环境比较原生态,没有太多城镇化设备,原有村民大多搬走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人。
我们一共租了两亩地,大概1300平方米,租金是一年1.2万元。考虑到如果另外租房,租金加上装修投入会比较大,所以就尝试用集装箱,放在我们的田边。它只有17平方米,买的时候是7000多元钱,软装花了1万多元。这就算我们的婚房了,日常我们的吃喝睡都在里面。
国内没有专业的施工团队来做家用集装箱,我们看了一些装修案例,就自己摸索着来,一点点改造。我们先用卡车把集装箱拖到附近停车场,然后用钢缆将箱子四角吊起,用吊臂把它放在底部的墩子上。集装箱朝向北方,这样可以避免西晒。考虑到通风,我们开了三个窗户,其中最大的一扇窗户用了钢化玻璃,这样刮台风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它会爆掉。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很漂亮的景色。
在这里生活没有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开始住的时候很不适应,心里会有一种落差感。这里太小了,就是我们在城市家里的一个房间。在城市的家,晚上看出去是万家灯火,这边只能隐隐看到对面的农庄有几盏灯。外卖在这里是送不到的,快递需要骑电动车去镇上拿;下雨之后,出门就是一脚泥,需要时不时地清理鞋子;没有网络电线,我们只能买网卡,但会有流量封顶限制。
在城市住的时候,你不会想排水系统、电线要怎么拉,化粪池怎么接、排向哪里。装化粪池的时候,我们求助了村主任,他边帮我们挖坑,边给我们科普化粪池的原理。
由于各种经验的不足,导致我们在开始的时候,不停地闹笑话,也因此开启了我们在田间地头“打怪升级”的生活。
我们沿着小路种了杨桃、油果、凤眼果、百香果,安排了大概七八个菜床,水里面尝试种了一些茭白、水生的观赏类植物。再远一点就是鸡舍,有一条小狗叫阿彩,还有一只猫叫阿旦,加起来叫“彩蛋”。
别看现在一切好像井井有条,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大片荒地。我们俩一点务农的经验都没有,开始一两个星期看不到任何成果,会觉得我到底是来这里干吗的。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除野草。
因为不想使用除草剂,我们选择了手拔。我们对野草种类没有一定的分辨,就出现了拔掉又疯长的情况,例如“喜旱莲子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火烧掉,或者确保它完全干燥。如果直接用手拔反而会帮助它扩散,变相帮它播种。
除完草,就该翻地和买苗了。
劳作日常
那天,刚下完雨,我们就匆匆忙忙去田里翻地了,隔壁的小哥看到了,对我们说:“下完雨翻什么地,粘得要命,我带你们去买苗。”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才算走回了正道。
第一次我们买了四五十棵苗,卖苗的老板告诉我们,移栽要在傍晚的时候,这样苗有一晚的时间可以恢复,第二天才能长得更好,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学习到什么是菜苗的移栽。
菜苗好不容易种下去,又被跳甲啃得都是密密麻麻的洞,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菜,比如包菜、西兰花、白菜什么的。还有专門叮果实的针蜂、粉蝶,黄瓜、丝瓜是重灾区,如果没有及时给它们套个袋子,最后都无法存活。
各种问题迎面扑来,我们没想到就连浇水也是个大学问,大半个月,才知道什么时候浇水是合适的。
例如说,早上太阳还没升起,你可以浇第一次水,第二次要等到太阳下山才能浇,如果中午浇水就等于用水蒸气来烫你的菜。开始我们不懂,中午的时候看见菜有点蔫了,就补一瓢水,结果越浇越死。
堆肥也是要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要分清堆肥是厌氧型还是有氧型,厌氧型就是用厨余作为原料,堆完后的液体还可以用来做液肥,去浇花、浇菜。
我们做了一个堆肥筐,尝试用咖啡渣跟鱼肠来堆肥,结果“翻车”了。我把咖啡渣埋到地里面,想着它是有机物,可以自动变成肥料,结果堆了两个月挖出来巨臭无比,和厕所味道差不多。
堆肥成功的那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一开始都不敢掀开盖子,我还在想会不会一打开又是臭气熏天,结果是一股清香,那种成就感很难用语言描述,真的不是敲几页PPT能带来的。
前段时间,我们在养鸡鸭鹅,结果鸭子不断地死。开始是腿软,后来鸭子的某一只脚就瘸了,过个几天莫名就去天堂了。
我们的经验就是小时候在家里养宠物鸭,给它个盆,它就很健康。去问卖鸭子的人,他说:“你们都不把它放水里的吗,没死完已经算你们很幸运了。”
我们在田里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学习、“翻车”,然后再学习。
我们会挑不同的作物,像实验一样各种一点,第一是积累一下种植经验,第二是考虑不同的气候跟土壤会适合不一样的作物,所以想筛选出种植起来没那么难的。
最开始我们土地的肥力比较差,收获的果实都比较“简陋”。
理论上一个土豆对半切,可以种两棵出来,每一棵大概可以结五六个,别人是买一个然后种出一桶,我们一共就只收获三四个,相当于买了一斤的土豆,90天后收获相同的一斤土豆。
后来逐渐有了一点经验,我们开始有了一些成果。
鸡舍旁边有一棵番石榴,有天晚上我们去喂鸡,突然间闻到一股很香的味儿,一转身发现树上结了两个番石榴。我们迫不及待地把它摘了,那是我们吃过最好吃的番石榴。
土豆丰收了,一整桶都装不下,我们当时摘的时候一直在尖叫,一边拔土豆,一边记录。
和菜市场买到的不一样,自己种的蔬菜味道非常突出。一般可以生吃的蔬菜,我们都会选择生吃,像西红柿洗洗就直接吃,土豆或者萝卜会拿去蒸,吃它原本的味道。我们以前做饭的时候,不会去仔细地观察一种蔬菜或者水果,它的形状到底是怎樣的,里面的纹理长什么样。但现在不同了,因为是自己从零开始种植的,所以会变得更细致。原来从市场买回来的东西,哪里磕磕碰碰了,直接一刀切下去就丢了。现在我们会仔仔细细地看,它这里有个虫洞没关系,挖掉一些,剩下的还能吃。
这一年的种植体验,让我们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夏天最好种豇豆、秋葵、茄子这些比较耐晒耐热的作物;9月到次年3月,是种植农作物的黄金时期,西红柿、西兰花、南瓜、豆角、莴笋、红苋菜都合适且好上手种植。
除此之外,种田受季节气候因素、土地肥力因素、种子品种、防虫等共同影响,同时还要靠天吃饭。
我们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慢慢地去适应这种生活。基建做得差不多了之后,我们每个月的花费大概在2000块钱,主要花费一个是买苗,一个是三餐、水电的基础开支。正常的生活用水都是用自来水,但下雨的时候我们会把桶放外面,存一点雨水浇花浇菜,鱼塘也弄了一个水泵用来浇灌。
太阳照在铁皮箱上升温是很快的,一开门,箱子里就会有一股热浪朝你脸上扑过来,所以3月份空调就要开起来。我们也正在箱子旁种爬藤植物,这样可以避免太阳光直射到箱子上,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
夏天,我们是6点多起床,然后在田里工作,到9点多进到集装箱内。休息到下午4点左右,我们再出来翻翻土、赶赶鸡鸭鹅。
老实说,经过这段时间,我们觉得务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体力,还有你的意志力、学习能力。一切并不像我们当初所想,丢下一颗种子,给它浇水、施肥,就可以长出果实。尤其是这几天刮台风,看着窗外好不容易支起来的葡萄架东倒西歪,鸡鸭鹅受着风吹雨打,你的心就会很紧张。我们两个穿着睡衣跑出去,冒着雨收拾,全身湿透,一片狼藉。
是不是和大家想象中那种很体面、很干净的田园生活完全不一样?但对我们来说,现在的种田生活更像一种实验,无论是好的、坏的,都是全新的人生体验——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