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理和路

2024-05-07 12:46鲍逸麟
高校后勤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志气骨气底气

鲍逸麟

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理和路

鲍逸麟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志气、骨气、底气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神支撑,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品质。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集中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民族气节、强大的信心勇气。志气是定心丸,骨气是主心骨,底气是强心剂。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培育在提升“四个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推动小我融入大我长志气,加强世情国情教育强骨气,挖掘外在条件和自身优势增底气,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涵育志气、骨气、底气。

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七一”重要讲话举世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将话语落脚到对青年人精神气质的要求和期望上,足以印证青年人成长成才的极端重要性,为党和国家青年事业的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大学生重任在肩,是活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奋发有为的生力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新时代新形势的使命召唤。站在新时代阐释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丰富内涵,研究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路径选择,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必然要求。

一、志气、骨气、底气的科学内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志气、骨气、底气,应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探寻志气、骨气、底气的科学内涵,在历史事实中体会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一往无前的信心勇气。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气”

“气”是中国哲学领域不可忽视的理论形态,一方面,“气”有宇宙的根本、万物的本原之意。先秦时期有“阴阳二气”说、“六气五行”说,道家把“气”作为组成世界质料的哲学范畴加以考察,这些观念的产生使“气”成为中国思想史上构成宇宙本质、万物之源的因素。另一方面,“气”也表征人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习气,尤以孟子的“养气”说为代表。孟子对他提出的“浩然之气”并没有明确的阐释,而是用“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配义与道”来描述,即使孟子不曾对其下定义,也给我们提供了内在的道德指向。正如王夫之所言,“气是个不恐惧的本领”(《船山全书》)。此外,如“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孙子·军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蜀先主庙》),均折射出昂扬的斗争状态和豪迈的民族气节。由此可见,“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常与人的品行高尚、刚强不屈、信心勇气相提并论。

(二)志气以理想显现,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

志气是知行合一的理想信念,是面向未来永久奋斗的笃行姿态。“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志,进取的奋斗精神为气,用志涵养气、以气砥砺志,使志气更加坚定。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的气概,到“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的坚毅,再到毛泽东强调“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2]的守望,印证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为挽救民族危亡浴血奋战,为摆脱“一穷二白”艰苦奋斗,为祖国大踏步赶上世界锐意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进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3]

(三)骨气与意志相连,体现为不屈的民族气节

骨气是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是面对挑战不为所惧的刚强意志。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4]中国人的骨气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人骨气的典型代表;朱自清穷困潦倒仍拒领美国的救济粮;面对残酷的屠刀,陈延年先生意志刚强、绝不下跪;和平年代年轻的戍边英雄陈祥榕、肖思远等人为国捐躯,用青春和鲜血誓死守卫祖国山河。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有人预言: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崩溃论”在西方政府和学术界甚嚣尘上。然而,这些都已被证明是荒谬的论断。近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奋努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内外反动思潮和敌对势力面前,无惧风险挑战,彰显出不屈的民族气节,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

(四)底气由奋斗造就,体现为强大的信心勇气

底气是一往无前的信心勇气,是面向未来砥砺前行的坚定从容。底气不会凭空产生,奋斗磨炼过硬本领,本领催生强大底气。“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5]。中国人的底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凝聚着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跨时代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谐包容、和而不同的理念促进共同发展,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塑造出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形象。中国人的底气升华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历经风雨沧桑,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全面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带领人民团结一心创奇迹、发奋图强赢未来,锻造出中国人的底气。

二、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志气、骨气、底气的培育是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在提升“四个自信”、培育时代新人、传承红色基因、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于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引领作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坚定“四个自信”的信念。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是动摇“四个自信”认同的重要因素。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过程中,大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主要矛盾、化解重大挫折、参与重大斗争中展现出的初心如磐、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有利于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认清历史事实、把握时代脉搏,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中国立场,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重大成就等生动实践中领悟“四个自信”的现实依据。

(二)培养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立足时代发展,以宏大视野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要求,为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方向。当前,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展望前方,仍道阻且长,迫切需要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志气、骨气、底气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容,将二者教育内容相结合,有助于优化育人成果。大学生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以国家发展需要为指引找到奋斗方向和前进动力,做到“有理想”;在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提振斗争精神,践行“有担当”;在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中提升民族自豪感,磨炼自身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彰显自信自强,强化“有本领”。因此,从大学生精神气质的培育出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助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锻造时代新人,提供人才储备。

(三)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动精神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青年人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身影,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示范引领。如今,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了最接近民族复兴梦想的新的制高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凝聚起每一个中国人为梦想奋斗的力量,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朝气蓬勃、富于创造的群体,无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力军。青年大学生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便能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心系祖国和人民,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中国梦的指引下追求个人梦,在实现个人梦的过程中践行中国梦,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力量。

三、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基本路径

志气、骨气、底气是一个整体的精神气质,但又各有侧重,在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育上,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协同发力,探寻有针对性、时代性的路径选择。

(一)推动小我融入大我长志气

一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凝聚理想信念。《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7]。当前,以百年党史、革命先烈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通过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体现了深刻的精神意蕴,展现了鲜活的英雄人物。例如,电视剧《觉醒年代》用艺术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故事;微电影《江姐》揭示了革命英雄的初心使命,集文字、图画、声音和影像等多维载体于一体的现代方式,以立体化的传播场域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二是在中国梦的指引下践行个人理想。教师应立足学科特质,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到学生专业与中国梦的契合点,围绕学生身心发展、学科素养、职业方向,将中国梦的内涵、实践与实现贯穿到本专业教学之中,探寻新时代不同专业大学生个人梦与中国梦的耦合关系;关注学生在美好生活愿景下对个人前途的关切,引导他们做好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紧扣自身发展实际,既有长远考虑又有当下目标,既注重自身所愿又基于国家所需,将个人理想定位于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力量的高度上。

(二)加强世情国情教育强骨气

一是在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中砥砺担当精神。一方面,从重大事件中厚植爱国情怀。可从大量有关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事件的文件、报道或网络资源中挖掘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让大学生从此类事件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保障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生活而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正确看待我国现实状况与奋斗目标、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面临风险,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从未中断,周边国家冲突战乱频发,当下中国面临的诸多挑战需要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理性认识前进道路上的风雨。二是在意识形态挑战中培育斗争品格。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阵地成为西方国家进行侵略的主战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8]。大学生是资本主义势力重点瓦解的对象,教育者应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主动研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途径、基本规律和发展态势,对于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大是大非问题,分析其根源、本质、影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释疑解惑,有理有据坚守立场,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穿透力。

(三)挖掘外在条件和自身优势增底气

一是在沐浴历史光芒中汲取时代力量。高校应挖掘传统节日、传统文艺等宝贵资源,加强实践体验。例如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竞答、情景模拟、文艺晚会等活动,以及走出校园参观传统建筑、文化展览,多角度动态感受不同风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有效依托科学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如利用电子展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常态化分类宣传,展示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古建筑等,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激发内生动力。高校要系统性、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生活生产实践和职业体验劳动,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原则,探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实践方式,立足各个不同学科和专业,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使学生在劳动中,明确职业目标、积累实践经验,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四)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涵育志气、骨气、底气

理论学习和实践淬炼相结合。既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发展脉络、精神特质、时代价值,感悟党百年奋斗中蕴涵的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生动体现,以科学的理论、崇高的精神武装头脑;又要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指引,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尤其是扎根重点行业、艰苦地区赤诚奉献,在精神的指引下躬身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传承精神。个别弘扬和整体联动相结合。不同时空背景下孕育出的精神是丰富多样的。要特别弘扬和传承作为精神源头的伟大建党精神、人们耳熟能详的雷锋精神、新时代中国人切身感受到的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等,从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精神入手涵育志气、骨气、底气。同时,要注重精神谱系弘扬过程中的整体联动,在时间上,系统梳理各个历史时期诞生的具体精神,探寻其在形成过程、精神特质等方面的个性与共性、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在空间上,挖掘不同地区诞生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通过党史宣讲、社会实践等方式将红色圣地串联成线。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志气骨气底气
企稳的底气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朽木颂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欲望与志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