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蓝碳智汇温州市打造红树林保护数字化场景

2024-05-07 03:10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郭为人李晓丽
浙江国土资源 2024年2期
关键词:碳汇乐清红树林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郭为人 黄 艳 邓 亮 李晓丽

温州市乐清红树林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成规模)最北红树林。近日,温州首个“蓝色海湾”数字化项目——乐清蓝色海湾生态智治(红树林保护)应用上线试运行。该项目依托天空地态势感知综合场景,以红树林保护和监测为切入口,设置红树林蓝碳智汇、修复项目智管、生态安全智控、野生动物智保四大子场景,构建天空地一体、上下协同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让生态监管和保护更加智能化。

一、动态化感知监测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改变以往管理靠人工查找、决策靠对照图表的粗放管理模式,提高生态领域监测能力。

一方面实现项目动态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度、红树林种植成效、互花米草治理情况等进行监管监测。利用高位监控视频,通过视频解译技术,对生态修复项目过程进行监控监督、抓拍留痕,实现对西门岛、胜利塘、乐海塘、乐清湾等4 个“蓝色海湾”生态修复项目的立体化、实时化监管,项目监控覆盖率93%以上,红树林监控覆盖率90%以上,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进度偏差,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另一方面实现生态动态监测。建设3套生态因子监测设备,对空气、水、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分析。建立3座碳通量监测塔,评价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构建195 种乐清湾鸟类样本库,将鸟类数据电子化。通过9 台野生动物保护红外相机,实现鸟类自动识别抓拍,建立红树林生态系统鸟类图鉴。生态因子监测设备、碳通量监测塔、野保红外相机等共同构成物联网传感器组网,实时监测区域生态指标变化情况,实现对生态保护和修复区域全覆盖多类型监测。

二、全景化展示信息

以“一张图+一本账”的方式展现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各类信息,直观呈现“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成果成效。

一方面建立碳汇指标“一张图”。以专题图、报表等各类可视化形式展现红树林相关碳汇指标,分类型重点展示红树林碳汇相关物种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指标、以及植被碳汇、土壤碳汇等指标,生成“蓝碳地图”,整体把握各类固碳工程开展情况和碳汇增汇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碳汇数据“一本账”。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服务接口,实现各类天空地多源监测数据实时汇集。利用智能解译、自动识别、数值计算等手段摸清红树林家底,细化固碳增汇调查,建立红树林碳汇数据“一本账”,为分析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基础信息。目前,已归集、处理、入库全部乐清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数据12 类、天空地影像数据20 余期、野生动物样本图片4 万多张。

三、智能化分析决策

推进红树林碳汇数据集成和深度利用,依托固碳碳汇指标成果分析数据,指导红树林保护和修复。

一方面建立碳汇模型。根据绘制的“蓝碳地图”,充分利用航空遥感、无人机激光点云、地面监测站点和普适性设备的特点,综合运用遥感解译、机器学习、生长模型构建等技术手段,构建碳储量和碳汇能力评估模型,开展碳库现存量与容量、固碳速率、碳固持、碳汇潜力计量技术分析,估算碳汇能力,实现碳储量和碳汇能力统计调查与监测。

另一方面实现智能评估。通过调查分析、现场观测和模型模拟等手段,分析整治修复区湿地碳储量的变化,预估生态修复项目红树林10 年、20 年、30 年的碳汇能力。同时将事前模拟、事中预警与事后评估相结合,切实发挥红树林蓝碳交易固碳储碳经济价值,为绩效指标计算、固碳能力计算、生态价值核算、生态补偿、成效评估等提供决策支撑。

猜你喜欢
碳汇乐清红树林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四川桑园历史碳汇的评估工作完成
山西省碳汇造林及碳汇交易发展研究
第二十届乐清模具设备塑机工业自动化展圆满落幕
神奇的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不忘初心 新闻为民——乐清日报深度融合的实践
青阳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碳汇计量及碳汇价值评价
对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思考
周乐清戏曲活动及交游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