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海”字招牌 狠抓工作落实舟山市高质量做好2024 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4-05-07 03:10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徐爱华
浙江国土资源 2024年2期
关键词:海岛整治土地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徐爱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海洋经济舟山要打头阵。2024 年,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坚决贯彻省委、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决策部署,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不断擦亮“海”字招牌,狠抓工作落实,坚决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落实到自然资源领域。

一、加压奋进,围绕考核狠抓落实

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自然资源厅党组10 方面重点工作作为“狠抓落实”的主战场,围绕考核指标,压实工作责任,列出作战清单,完善工作机制,抓好督查推进。

(一)工作目标上“跳一跳”

对标省委、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目标,结合舟山实际,在年度目标任务设置上适度“加码加力”。规定动作向兄弟地市看齐,不落后列;自选动作创出特色,展现“海岛味”“海洋味”,奋力争先进位。

(二)工作机制上“督一督”

分类制定专项任务、考核任务、重点工作“三张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完成时限,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建立“月例会、季通报、半年晒、全年评”机制,用好督办单、推进会、晾晒榜等载体,形成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良好态势。

(三)工作方式上“晒一晒”

研发信息化考核平台,所有指标均进行量化,实行“线上填报、线上晾晒、线上评比”,用具体数据对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四)工作宣传上“唱一唱”

做好政务信息工作,建立约稿、督办、考核制度,提升为党委政府参谋能力。重视对外宣传,加强与部、省媒体合作,用好新媒体传播力,将自然资源工作以更大众、更新颖的方式展现,形成全系统人人既当实干家、又当宣传员的良好氛围。

二、聚力攻坚,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锚定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省自然资源厅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突出抓好重点工作。

(一)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心系“国之大者”,压紧压实党政共同责任,逐级签订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军令状”。总结2023 年“首考”经验,提升“田长制+耕地智保”实效,完善海岛田长制巡查、考核等配套制度,以数字化推进“人防+技防”闭环管控,扭转悬水小岛执法力量弱势。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推进“多田套合”,采用火箭盐场盐田复垦项目模式,优先将垦造耕地和耕地功能性恢复项目纳入“永农储备区”和“粮食功能区”,逐步赋上“永农”和“高标农”的双名片。严格执行耕地“双平衡”制度,用好用活海岛盐碱地资源,加强耕地数量恢复和补充,拓宽耕地流入渠道,提升耕地储备数量。

(二)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围绕共同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目标,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牵引,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立足“三整治一修复”和“多田套合”,统筹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融合提质工程。完善土地综合整治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快推进首批2 个跨乡镇和6 个单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3.45 亿元以上。谋划启动新一轮10 个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更具舟山海岛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促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

(三)抓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全面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加快推动市、县(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审,接续开展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围绕全市八大平台和九大产业链,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供给,计划供应土地1.5 万亩以上。推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500 亩,处置闲置土地700 亩,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500 亩。围绕勾山、甬东等城市重点区块,探索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整治、用途管制、增容增产等新机制,完成再开发800 亩。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和“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探索产业链用地“同期公开、整体供应”方式,加快园区有机更新和扩容利用,鼓励低效工业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自主改造、联合开发。

(四)抓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普陀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定海山水林田湖草海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定海、嵊泗2 个省级蓝湾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人和”的美丽海湾。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治理三年行动,用好采矿项目“增存挂钩”政策,不断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促进区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明显提升。

(五)抓好共同富裕政策供给

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扎实推动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指导编制教育、养老、医疗等专项规划,精准高效配置城乡海岛公共服务资源,把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落到空间和土地上。推动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果,进一步探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悬水海岛有效盘活闲置农房。支持推进嵊泗县域共富试点,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岛共富典范。总结工作经验,稳妥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努力完善一批工作机制和处置规则。统筹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开展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清理试点工作。

三、发挥优势,打造特色狠抓落实

紧紧围绕具有海岛特色的优势,加快形成具有舟山辨识度的工作成果。

(一)做优“一片海”文章

坚持陆海统筹、疏近用远,引导集中集约利用近海、中海资源,全面拓展海上发展空间。推动海洋经济倍增,谋划推进重大国家战略项目。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支持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区块的开发利用,引导项目集中落户历史围填海区域。开展历史围填海区域内水系、绿化等公益性配套基础设施用海备案改革。探索“海岛+”土地整治修复,统筹实施海岸带修复、海岛山水林田湖草海综合治理及废弃盐田综合改良工程。推进用海用岛全周期监管,完善海洋执法联动协作机制,遏制疑点疑区多发现象。

(二)创新“资源+”模式

2024 年,重点做好“地质+”文章,推动资源和旅游等新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地质+休闲旅游”,依附废弃的采石矿坑建造自然生态酒店,矿地综合利用面积约220 亩,建成后将成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经典案例。创新“地质+生态旅游”,依托海岛独特的地质遗迹、地质文化资源,推动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岛地质旅游和海岛度假旅游。发展“地质+康养”产业,打响定海“东海福泉”品牌,持续挖掘海岛地热资源,丰富海岛康养旅居新模式,实现以“热气”吸引“人气”,聚集“财气”。谋划“地质+特色农业”,开展集中连片耕地富硒土详查,充分挖掘利用富硒土地资源,为发展“富硒”农产品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基础。

(三)加强城市景观风貌管控

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规划和管控,构建“分层、分区、分类、分级”的管控体系,研究确定区域城市空间形态、景观框架和公共空间体系,对城市重点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风格、色彩和空间形态进行有效管控和引导,逐步形成“山、海、岛、城”的景观格局,留住海岛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城市“基因”。

(四)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

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管控机制,系统提升村庄规划的实用性、乡村地区景观风貌和乡村空间治理水平。紧密结合“小岛你好”创建、未来乡村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实际需要,探索打造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村庄规划编制单元,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引领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化驻镇规划师制度,提升驻镇规划师比例至60%,进一步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

四、守正创新,深化改革狠抓落实

用好用足改革“关键一招”,强化制度创新、数字赋能,推动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加快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建设空间数据全流程一条链“一动皆动”市级合仓。推进“全景舟山”建设,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空间数据支撑。以增值化改革理念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重大项目林地海矿全资源要素服务机制,在项目准入门槛审核、资源要素配置供给、审批服务等方面统筹保障。全面推行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海域使用权联合出让,提速6 个月以上,打造“海陆联合招拍挂”“一类事”场景。全面推广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服务,在“舟杭通办”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周边城市“双城通办”。

(二)构建土地全链接管理体系

聚焦土地“批、征、储、供、用、查、证”等7 个关键节点,探索构建闭环全链条监管机制。重点以土地批后监管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开发建设项目批后监管综合系统,完善项目全链条管理责任落实、“净地”交付验收、项目建设联合巡查、项目竣工达产综合验收、项目违约综合处置等制度,实现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全过程监管。

(三)建立实用性村庄规划分类管控体系

对现行村庄空间资源、历史文化脉络等进行全面梳理,按照集聚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等分类型确定村庄定位,充分保障农村建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三产融合等需求,通过重新编制、规划调整、通则管理、控规覆盖四种方式分类推进,鼓励片区化、整岛化、组团式整体谋划和编制规划,提高规划建设的整体性、连贯性,逐步构建起满足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需求的村庄建设规划管控体系。按照“多规合一”和实用管用原则,以乡镇(街道)为编制主体,融合相关部门各类规划,汇编《村庄建设规划指引示范方案》,为村庄整治提升提供示范。

(四)探索土地、海域使用权分层设立

在不改变土表原有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提出地下油气仓储、地下粮食仓储用地保障政策。以自然资源部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舟山市实施办法,健全开发利用配套政策,加快构建海域资源立体管理制度。

五、建好队伍,守住底线狠抓落实

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手硬”,牢牢守住廉政、安全两条底线。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断淬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深入打造“融·自然”党建品牌,推进“1+N”舟山市自然资源系统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形成部门比拼争先、支部攻坚破难、党员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落实“四个坚持八个不”,全面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加强干部横向交流,拓宽“进出通道”。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雏鹰计划”,举办年轻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班,创新开展“智绘未来”师徒结对,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搭台引路、蓄力赋能。聚焦一线“练兵”,打造实践锻炼“赛马场”,通过“压担子”“指路子”等多种方式,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岗位一线、项目一线,接受多岗位锻炼、重点工作锤炼、急难险重任务磨炼,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最大政治担当,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探索推进自然资源清廉单元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充分运用好“第一种形态”。开展“以案为鉴·勤廉净心”警示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干部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清清爽爽干事、干干净净做人。

(三)加强安全生产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增强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紧盯重要时间节点、认真排查整治自然资源领域风险隐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统筹做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实施地质灾害风险智控提能升级三年行动,抓好海洋灾害防治工作。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四下基层”作风,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

猜你喜欢
海岛整治土地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我爱这土地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分土地
神奇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