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 彪
“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后作业的减法,还要重视做好课堂教学的加法,真正让学生学好、学足、学充分。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了很多散文,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记事,不同的散文有着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散文课堂。
《背影》主要表达了对父爱深沉而细腻的感悟和怀念。父亲的背影,是对无言的父爱的深刻体现,也象征着父亲对儿子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奉献。文章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父亲平凡却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温暖的、包容的,甚至在儿子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朱自清通过回忆父亲的言行和那深刻的背影,传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珍惜和对父爱的深切怀念。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情厚谊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生活中平凡事物的不平凡意义。
初中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将来的深度学习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而预习环节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平台。在预习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入口,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文本认识和兴趣点。教师也可以提前设计一系列问题或思考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本的特定方面,如作者的写作背景、文本的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进而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讲解《背影》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微课视频简要介绍《背影》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的简短背景、作品的发表时间和地位等。教师通过动画或简洁的文字介绍《背影》一课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的情节,分析《背影》的中心思想,即深刻的父爱和对家庭情感的怀念。教师应重点强调作品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这一主题。视频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风格,如简洁质朴而又不乏深情的叙述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情感的深度。学生根据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如“作者是如何通过‘背影’这一细节描写其父爱的?”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课堂讨论做准备。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背影》预习指导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文字和语言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时会显得单一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育者开始寻求更多元化、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艺术形式,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出与文本情境相匹配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文本的情感世界中。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播放《父亲》这首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静下心来。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能够触动学生对父爱的感受,为深入理解《背影》中的情感奠定基础。教室内安静下来,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思考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歌曲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如:歌曲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从歌曲中感受到父爱的哪些方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描述父爱的散文《背影》,通过朱自清的笔触,我们将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教师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先选取《背影》中感人的片段,如朱自清描述父亲送他上车的场景:“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学生朗读,教师提问:“朱自清为什么会在这一刻流泪?他的泪水中包含哪些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入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注意文章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父爱,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学生回答:“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通过行动表达了深沉的爱。”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背影》中父爱的深沉,还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一步激发对家庭情感的认识和珍视。同时,通过分享,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得到提升,实现了“双减”政策下教育的深层目标——培养有情感、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学生。
教师应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其沉浸在文章的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写作方法,如叙事角度、人物描写、情节设置等,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背影》,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出自己觉得重要或感人的段落,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内容会触动自己。阅读完后,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文章中介绍的几件事情,或者用若干词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父亲劝我”“父亲送我”“远行回头”等,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核心词汇和主题。
其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基础的思维导图,包括“父爱”“别离”“回忆”等关键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接着学生分小组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思考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厚的父爱,以及这些写作技巧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深度。讨论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听取并尊重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尊重多样性的能力。
教师提示:讨论时,注意观察朱自清如何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父亲的背影传达深厚的父爱。
小组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优秀观点和共同认可的内容,同时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及时纠正,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背影》中写作手法的理解,如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情感价值。思维导图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以新的视角理解和表达文本内容。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需要从单纯追求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情感、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赏析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文本片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文本的语言特色、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等,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感受。
以片段“父亲是一个胖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为例,教师先朗读该段落,然后让学生默读,注意文中描述的细节。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或周围人类似的经历,与文章中的情景进行比较,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初步情感共鸣,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父母为你们做的一些看似平常但实际充满爱的行为?”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仔细阅读这一段落,注意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对父亲的深情回忆。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挑选出描述父亲动作和情感的关键词汇,如“蹒跚”“探身下去”“努力的样子”,讨论这些词汇如何共同作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学生尝试模拟父亲的动作,体会父亲当时的身体状态和内心感受,增强情感的体验。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深刻体验文章描述的情感,一组学生扮演作者,另一组学生扮演父亲,重现铁道边的别离场景,并通过对话形式展现父子之间的情感深度。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感受,一学生说:“扮演作者时,我会想象出父亲那种为儿子担忧而努力的心情,感觉父亲很不容易。”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作者会在看到父亲的背影时泪水涌出,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情感联系和家的意义。
读写结合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写作,这样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因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语境中,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和长期记忆。教师设计创造性的读写任务能够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阅读内容与自己的见解、想象力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多样化的读写结合任务,如角色扮演写作、情境创作、议论文等。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小组讨论或同伴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完《背影》这篇深情的散文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忆并挑选某个与家人之间的温馨或感人的瞬间,特别是可能被忽视但却充满爱的小细节,如家人送你上学的背影、为你准备早餐的身影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播放视频片段等形式,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学生需要围绕这一瞬间,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这个故事,描述当时的场景、自己的感受以及对这一瞬间背后情感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思考家庭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在选定主题后,学生需要对故事进行初步的构思,规划好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部分,确保故事有条理且情感真挚。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写作,并在下次课堂上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如同桌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等。教师可以投屏播放每篇写作中的优秀片段,全班学生共同学习。通过这样的写作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背影》所传达的情感,还能在写作过程中实现自我表达和成长,体现了“双减”政策下教育教学的深层价值。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针对《背影》这样的经典散文,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如预习环节的微课视频分享、课堂情景模拟、读后续写等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策略的实施,也展示了“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新路径,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多符合“双减”政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