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连,张业怀,黄小佳,吕 南,张小勤
1.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南宁 530104
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
3.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玉林 537000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不同年龄鸡和火鸡易感的一种危害养禽业的细菌性传染病[1],我国将它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鸡白痢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菌鸡,传播途径多样,可以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被传染;母鸡隐性感染,其产下的种蛋带有病原菌而感染下一代;隐性感染鸡白痢的公鸡也会通过配种传给下一代[2]。概括来说,鸡白痢感染不仅可以水平传播,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鸡群过于拥挤、潮湿、通风不好、环境突变以及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等也是引起鸡白痢发生的重要因素。
所有鸡易感性强,但以2~3周龄的幼鸡最易感,一般死亡率40%~70%,最高达100%。幼雏感染后具有较短的潜伏期,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停止采食、精神萎靡、聚堆、鸣叫、肛门黏糊、粪便呈黄白色的稀粪。20~80日龄育成鸡,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和突然死亡,感染的原因可能是育成期被传染或者雏鸡期感染鸡白痢经过治疗转为慢性,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天气突变时病情加重,从而表现临床症状。成年鸡感染后多数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生产上仅表现产蛋率下降、种孵化率低、多孵出弱雏。部分小规模鸡场(户)对鸡白痢的防控工作重视不够,导致鸡群感染鸡白痢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乡镇小规模鸡场(户)进行鸡白痢血清学调查,掌握养殖场鸡白痢的流行情况,并根据阳性场(户)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鸡白痢疾病的有效防控,以减少经济损失,确保小规模鸡场(户)养鸡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振兴。
2022年,课题研究团队在广西南乡镇、佛子镇、平南镇及烟墩镇等4个乡镇选取了98个小规模鸡场,共采集三黄鸡、灵山麻鸡、七百弄鸡、七彩山鸡等4个地方优良鸡品种35 986份血液样品。样品凝固后在4~8 ℃条件下保存,以3 500转/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并及时放入冰箱冻存备用。
检测应用的试剂包括1.1.1已分离的待检血清;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凝集试验(强)阳性血清(规格:2 mL)、阴性血清(规格:2 mL),鸡白痢及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均由北京中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由中标采购公司南宁市元亨兽医服务中心提供。
1)采用血清平板凝集反应进行检测。检测前20 min将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及待检血清恢复室温,在室温20 ℃以上的环境下进行检测。取一张干净载玻片划分为2格,用移液器分别取10 μL抗原滴于分格的载玻片上,另取10 μL血清加入抗原液滴上或边缘,混匀,静置5 min,然后判定结果。检测待检血清时,同时做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对照试验。
2)判断标准为:当阴性血清不发生凝集、标准阳性血清出现凝集现象时,待检血清出现较为显著的块状凝集或者颗粒凝集时判为阳性;不发生凝集者判为阴性。
本次检测广西4个乡镇98个小规模鸡场4个地方品种,检出阳性场(户)29个,场(户)阳性率为29.59%,4个乡镇检测鸡只35 986羽,共检出阳性鸡116羽,阳性率为0.32%。结果表明,广西4个乡镇鸡白痢感染依然存在,与国家动物疫病净化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强鸡白痢感染防控工作,以达到净化场的要求。
本次检测4个乡镇查出阳性养殖场(户)有29个,各个乡镇场(户)阳性率及个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场(户)阳性率最高是平南镇36.67%,其次为烟墩镇36.36%;乡镇个体阳性率最高是平南镇和南乡镇,分别为6.30%和2.59%,佛子镇和烟墩镇在场(户)阳性率及个体阳性率相差不大,详细见表1。
表1 2022年广西部分乡镇鸡白痢血清学调查结果
收集、整理不同品种鸡白痢阳性感染率数据,结果发现七百弄鸡、七彩山鸡个体阳性率相似,分别是0.06%和0.07%,而三黄鸡个体阳性率最高为5.46%;场(户)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三黄鸡、七百弄鸡、七彩山鸡、灵山麻鸡,分别是47.83%、40%、33.3%和22.39%。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的地方品种鸡白痢感染率也不同。不同鸡品种鸡白痢血清学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2022年广西部分乡镇不同鸡品种鸡白痢血清学调查结果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南乡镇、佛子镇、平南镇及烟墩镇4个乡镇中,个体阳性率最高是平南镇和南山镇,分别为6.30%和2.59%,而佛子镇、烟墩镇比较低,分别是0.06%和0.07%。这可能是佛子镇和烟墩镇地处偏僻、住户分散、交通不便,而平南镇及南乡镇居住集中、市场交易繁忙,因而病原容易传播,鸡白痢阳性率偏高。陈升凤 等[3](2022)调查发现广西玉林市鸡白痢阳性率3.42%,也与本次调查结果有差异,这可能是不同的养殖模式,不同的饲养管理下造成的鸡白痢阳性率存在差异性。分析其差异性原因主要是玉林市调查规模化鸡场,多数为是龙头企业,这些规模化鸡场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远远优于小规模鸡场,因而在免疫接种、疫病防控、常规消毒、饲养环境及饲养管理等多个方面与上述乡镇的小规模鸡场相差甚远。本次调查发现,小规模养鸡场(户)所购的种苗或引种有随意性,养殖设施简陋,缺乏防虫、防鼠设施,养殖废弃物安全处置意识不足,缺乏防疫消毒知识与技术等,导致小规模养鸡场(户)鸡群的鸡白痢阳性率高于规模场。
王俊华 等[4]对河南地区散户鸡白痢血清学调查结果来看,散户个体阳性率为12.23%,翟银建 等[5]调查发现安徽地区鸡白痢的阳性率25.5%;张晓英[6]调查发现青海省鸡白痢的阳性率为13.7%:赵胜杰 等[7]调查发现河南省鸡白痢的阳性率为16.8%。而本次对广西南乡镇、佛子镇、平南镇及烟墩镇98个小规模养殖场35 986羽鸡进行检测,个体阳性率为0.32%,表明广西部分乡镇小规模养鸡场(户)感染鸡白痢仍然存在。但三黄鸡、灵山麻鸡、七百弄鸡和七彩山鸡等4个广西地方优良鸡品种感染低,其中七百弄鸡和七彩山鸡的个体阳性率只有0.06%~0.07%,低于国内的其他省份近年的调查结果。原因可能是:三黄鸡、灵山麻鸡、七百弄鸡和七彩山鸡都是广西地方优良鸡品种,具有耐粗饲、抗病强性及觅食力强等种质特性,因而在抗鸡白痢感染方面优于其他品种。
目前,鸡白痢病原由于存在多个血清型,尚无高效安全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多数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加入抗菌药物进行鸡白痢的预防,或者采用中药添加剂进行防控,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能从源头上清除病原。而且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还可能会引起负面的影响,一是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增加兽药支出成本及养殖成本;二是引起药物残留,污染肉蛋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开展鸡白痢净化工作是控制该病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佳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3.1 定期进行检测
建立常态化定期检疫制度,饲养过程中定期对鸡群进行鸡白痢血清学检测,对检出的阳性鸡和可疑鸡进行淘汰处理。
3.3.2 保证引种安全
种蛋、雏鸡要从净化场或无白痢病鸡群采购,种蛋、种禽必须来源于具备合格证、检疫证、系谱证资质的企业。引入种禽后,须隔离饲养观察21 d,经血清检测合格,确认无感染时方可混养。
3.3.3 加强卫生管理
根据不同的鸡群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对新员工进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确保员工养成对养殖场日常用具、设备及养殖环境定期打扫、消毒的习惯;严格孵化过程管理,种蛋、孵化机、出雏器及孵化间要加强消毒工作;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确保饮水、饲料安全;做好养殖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工作,防鼠防虫。
3.3.4 保障营养供给
鸡群的日粮搭配要合理,应满足各日龄鸡对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3.3.5 科学使用药物防治
预防鸡白痢可选择中草药添加剂,以减少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治疗该病常用药物有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氨基糖苷类等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有条件的养殖场进行药敏试验对药物进行筛选,选择敏感药物作为临床治疗。
3.3.6 做好应急预案
养殖过程中发现疑似鸡白痢病鸡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同时就地封锁病鸡群,所用的用具及污染地面用聚维酮碘消毒。经当地疫控部门确诊后,对健康鸡群进行隔离,淘汰发病鸡并无害化处理,剩余的饲料及一切养殖废弃物要烧毁或深埋,用具、设备、栏舍及周边环境用二氯异氰脲酸钠(含有效氯≥20%)或2%苛性钠消毒。同时,对周边健康鸡群,采用中草药添加剂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
本次调查广西4个乡镇98个小规模养殖场(户)的35 986羽鸡,场(户)阳性率29.59%,个体阳性率为0.32%,与国内其他省分比较,个体阳性率偏低,但与2021版《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中鸡白痢净化标准还有差距。因此,当地疫控部门应加强监督,指导养鸡场定期进行检测、淘汰阳性鸡;养殖场管理者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好孵化环节及日常消毒程序,注意减少引种风险,以降低感染鸡白痢暴发概率,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