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奋进新征程

2024-05-06 04:40刘杰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西藏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西藏共同体

刘杰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民族工作进入新阶段。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藏民大附中”)响应总书记号召,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加强协同保障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事关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肩负民族团结大任,历届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把民族团结作为立校兴教的头等任务看待。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后,西藏民大附中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校长和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管理人员为组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专班,以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此后,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建设西藏民大附中的德育室和校史馆,并对校内民族团结教育展板及相关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努力打造民族团结主题文化校园。

每届高一新生到校,学校都要组织师生参观西藏民族大学的校史馆和附中的校史馆、德育室,增进全体师生对西藏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增强师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对每届学生都要进行民族团结入学教育,并提出明确要求:在全体师生的考核、晋升、评奖、评优、政审工作中,凡是有损于民族团结的言行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姑息。学校关心农牧民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生活补助及各类用品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使每一位农牧民子女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拨出专款,奖励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学校依托大学优质资源,邀请大学知名教授到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4月10日,全校教师参加了“区培计划(2021)”——西藏自治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全员网络专题培训。

二、秉持活动育人理念,浇灌民族团结花

开展活动,营造氛围,是西藏民大附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近3年,学生科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12 节次,主题板报评选活动9 次,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评赛5 次,利用周末和班会时间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影视12场次,组织学生到咸阳当地的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和友好学校进行民族歌舞慰问联谊演出7次。2022年和2023年高考期间,学校连续两年组织高一高二师生到圣地延安开展研学活动,师生们走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杨家岭和枣园窑洞,参观延安革命博物馆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走进南泥湾,体验“陕北好江南”,观看大型革命历史情景剧《延安保育院》《再回延安》,通过文字、照片、实物和情景再现,师生们全面深入了解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壮大的革命历程,近距离感受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增强了广大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023年3月28日,西藏民大附中举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4周年”庆祝活动

每年的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已经成为西藏民大附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重要载体。例如,2022 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的主题是“格桑绽放心向党,共筑团结新篇章”,2023 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奋进新征程”,每年的纪念大会上,学校领导都要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重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告诫广大师生“翻身不忘共产党,民族团结一家亲”。学生代表发言,表达青年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强决心。会上,全体师生在巨型横幅上签名,宣示附中人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意志。会后,全体师生一起在国旗下手拉手跳起锅庄舞,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三、坚守课堂主阵地,深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要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餐厅、进宿舍,真正做到民族团结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讲座,邀请校内名师或大学教授授课。每个班级每学期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不得少于两次。

文综学科组利用学科优势,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知识竞赛3次。政治备课组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课校内评赛活动,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实现“一个目标”,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到“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强“三个意识”,即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进“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牢“五观”,即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校内评赛的优质课被推荐参评西藏自治区和全国思想政治课评课活动,多次荣获自治区一等奖和全国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政治备课组承担的咸阳市市级课题“利用思想政治课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顺利结题,这一课题的开展,对于带动各学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一家亲

西藏民大附中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校先后派出分三批65 位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利用暑假对西藏农牧民子女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现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假期牧区家访已经实现了常态化。2023 年7月15 日至16 日,西藏民大附中在拉萨召开了以“家校携手育桃李,多元赋能向未来”为主题的高一、高二年级家长会,共228位学生家长参会。高一、高二年级组长分别介绍各年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会后,各位随行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与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2023 年7 月17 日至21 日,副校长、学生科科长与高中部分骨干班主任及学生科管理人员共计23人,分组前往那曲、昌都、山南、日喀则、林芝5 个地市、15 个县区,完成了对65 户学生家庭的走访慰问工作。从2017年开始,学校把驻村和支教纳入干部选拔和职称晋升的综合考评体系。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每月进入学生宿舍的次数,不得少于4 次,任课教师,不得少于1 次。每次到学生宿舍都要和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学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登记上报,纳入工作绩效考评体系。

每逢中秋佳节,西藏民大附中的每位学生都能收到学校免费发放的一个大红石榴(寓意是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一个大红苹果和四个月饼。春节和中秋,学校会为住校学生(绝大多数是藏族学生)提供免费餐饭,党委书记、校长和任课教师都会和餐厅师傅一道为同学们准备丰盛的节日饭食,如水饺、古突(一种藏族传统美食),并和同学们一起聚餐。2023 年,西藏民族大学的党委书记、副校长来到附中,和师生们一起欢度藏历水兔年。每到这个时候也是学校最热闹的时节,整个校园都洋溢着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当地学生和西藏民族大学的教职工子女节假日邀请少数民族同学到家做客,弥补学生远离家乡缺失的家庭温暖。此项活动,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增进了交流,建立了友谊,还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在此项活动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学校开办了三期藏语培训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掌握基本的藏族日常用语,便于汉藏师生交流沟通。

在西藏、陕西两省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教育厅及西藏民族大学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学校的帮助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团结向上、和谐稳定。教师聚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学生积极努力全面发展,学校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个学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西藏共同体
都是西藏的“错”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