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2024-05-06 04:41仇海红刘丰硕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西藏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财会硕士会计专业

仇海红 刘丰硕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简称“大智移云区物”)作为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广泛且重大。对财会行业而言,由于“财务共享”“财务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接连出现,财务人员的工作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智能技术与财务工作的结合,使得社会对于会计行业高层次、高素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国家《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面对当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会计从业人员要持续提升素质和加速转型。[1]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摇篮,应当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方向的会计人才为目标,顺应时代需求对传统的会计专业硕士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西藏民族大学2015 年开始招收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服务西藏社会经济建设为己任,在教学规范、教学质量和培养特色上不断探索,目前已经形成财务总监(CFO)方向和高级注册会计师(CTA)两大培养方向,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民族高校特色的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成为西藏专业硕士培养的标杆。在如今财务智能化的趋势下,西藏民族大学积极开展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探索,但目前的培养方案尚不完善,也不成体系。因此,本文尝试探索构建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社会输送“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与新型智能技术”兼备的专业人才,为实现西藏专业硕士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智能财务与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趋势

(一)智能财务的定义与内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就开展了对智能财务的研究,中国最早提出智能财务概念的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刘勤教授。[2]刘勤教授认为,智能财务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基于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借助于智能机器和人类财务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混合智能系统,通过人和机器的有机合作,完成企业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并在管理中不断扩大、延伸,进而逐步取代部分人类财务专家的活动。[3]本文认为,智能财务就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与会计、财务管理的高度融合,构建出承载、加工海量数据信息的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提升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战略价值。

(二)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趋势

我国财务智能化处于发展初期,数智时代所需的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人才十分稀缺。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才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难以胜任企业基于信息能力框架下的战略制定、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控等工作。企业发展需要、智能技术变革都亟需财务人员提升自身能力。时代变革亟需高校修订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兼备专业能力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各个行业的影响和对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强调要“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经济、社会、管理、标准、法律等的横向复合型人才”。[4]国家《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为会计事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构筑新优势”。[1]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更加强调人才培养。会计专业硕士旨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领域专门人才。[5]我国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智能会计方向参考性培养方案》为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其中新设“智能财务基础”和“Python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两门必修课,在选修课部分更是涉及RPA财务机器人应用、数智化技术与业财融合、数据资产与数据治理等课程。因此,培养具有扎实财会专业能力、并能够利用新技术对商业活动进行分析决策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是当今培养新型财务人才的主要目标。

二、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智能财务培养探索

在国家政策以及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国内高校陆续开展了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探索。例如,浙江大学开创了智能财务班,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开设了智能会计方向[6]。同时,这些高校通过校内与校外资源的结合,对师资队伍和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形成各有特色的智能财务培养模式(如表1所示)。各大高校的积极探索,为构建合理的智能财务培养体系建立坚实基础。

表1 部分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智能财务改革措施

西藏民族大学的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始终秉承“爱国兴藏”的教育理念,为西藏的发展与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系列讲话精神,在教学规范、教学质量和培养特色上不断探索,不断适应社会与技术发展,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在面对智能财务转型时,西藏民族大学对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一)实践育人机制探索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前往西藏各单位参加实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西藏的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加强与校外企业或单位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参观、实习实践等方式逐渐实现产教融合,形成理实一体的实践育人机制。

(二)科研保障机制探索

学校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专题教学、学术沙龙、赴对口支援高校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并配备相应的科研平台,为学校的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学校将财务问题研究与西藏社会发展实际结合,通过科研力量服务西藏,为西藏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育人机制探索

学校充分发挥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师资力量,积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联系西藏区情的理念,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专题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等方法保障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但受地理位置及各项资源限制,学校会计专业硕士智能财务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并没有凸显当今财务智能化的要求,培养方式中对智能技术的涉及并不深入,而且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能力培养体系,与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和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于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要求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三、会计专业硕士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为迎合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数字化、智能化思维,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利用新型智能技术精准高效地服务于决策需要,在财务岗位上创造出更多价值,促进会计工作的智能化发展。

从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趋势可以看出,培养具有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财会税审专业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是未来的培养趋势。因此,本文着力构建以下“三位一体”的智能财务人才能力培养体系(见图1),并提出明确的培养要求。

图1 智能财务人才能力培养体系

(一)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与智能财务创新能力。首先,较于传统的财务会计而言,智能化财务的数据库非常庞大,各个部门、业务、环节的数据都需要经过工作人员的分析,因此财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数据库处理能力,通过整理海量的数据,为分析与挖掘信息提供基础。其次,财务人员应当熟练运用定向或非定向的数据挖掘分析工具,并选取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发掘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将有价值的数据转化为决策有用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最后,随着智能技术的迅速普及,智能财务软件迭代速度会逐渐加快,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智能财务创新能力,立足于财务实践,将新型智能技术与现有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挖掘出更多新型智能财务技术应用场景,实现场景创新与优化,为财务活动和决策提供新型、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财会税审专业能力

财会税审能力主要是会计人员具备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审计学及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及时更新相应知识的能力。无论是在传统会计阶段,还是在当今智能财务阶段,财会专业能力始终是财务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财会税审专业能力才能更精准地将专业知识与智能技术结合。首先,财务人员既要理解财会税审相关知识之间的勾稽关系,又要能够将专业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洞察商业活动实质。其次,不断变化的准则和法律法规导致财会人员需要对自身专业知识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理解更新后的知识与商业现状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智能技术与财务融合需要专家型人才的挖掘与研究,尤其是对于会计政策、法律法规和具体准则应用的研究,通过重新构建专门知识的应用体系,充分发掘智能化财务的潜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战略管理能力

战略管理能力主要是会计人员应具备企业层面的市场机会评估、战略制定和风险管理能力。首先,财务活动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创造的全过程,财务人员需要应用智能技术打通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壁垒”,从而使财务工作的价值和战略意义大幅提升。

首先,智能财务带来的海量信息使得决策变得更加复杂,综合性更强,这一职责仍需财务人员来执行。因此,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决策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才能在日常管理和战略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创造出更多价值。其次,智能财务是对传统核算型财务的迭代升级,相比传统财务更为复杂,涉及的学科知识更广泛,且要求财务人员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知识,不仅要懂财务,还要对多学科的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财务人员利用自身的综合知识为未来财务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战略决策提供支持,才能在财务活动中提升效率、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综上,“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财会税审专业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共同构成了智能财务人才能力体系,每项能力之间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培养的需要有所侧重,分类施策。对于参与财务共享中心工作的人员,可以着重培养其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和财会税审专业能力;对于战略决策型人员,则需要侧重培养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与战略管理能力;对于承担管理控制职责的中层管理人员,可以注重培养其财会税审专业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

四、西藏民族大学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议

参照包含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财会税审专业能力、战略管理能力,“三位一体”的智能财务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按照我国政策和会计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系列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学科发展、教育改革等方面因素,本文对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进课程设置,培养多元人才

培养智能财务人才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及时更新。更新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借鉴援藏高校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除了必修的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外,还应增加智能财务共享、RPA 财务机器人、python财务数据基础、爬虫与数据挖掘、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课程。

一方面,在制定培养课程时,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案例相结合,在强调智能财务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案例问题,把理论与实践构建得更加紧密。以此拓展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字化思维能力和智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兼顾智能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多元化,以选修课的形式适当开设交叉学科课程,为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应强调学位论文与当前企业经营所处的数智化时代相结合,以及数字化思维和数据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将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走深走实。

(二)深度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

会计专业硕士尤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升会计专业硕士的智能财务能力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必须要将校企合作做实做深,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及先进技术,合作编写系列会计智能化教材、共同开发案例、共建实验室等,培养既具有会计处理能力,又有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及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的智能化会计人才。

一方面,推进学校与区内外企业的深度产教融合。这种深度融合模式强调企业与学校双向高效率互动,双方进行优势互补,企业获取学校科研力量支持,学校获取实践经验,最终实现校企优势资源共享,形成社会需求方与学习教育方高质量、全方位的合作体系。学校在寻找对接区内外企业时,应积极同自治区相关部门协调,获取资源支持。同时建议以智能财务实际应用情况为标准,选取智能财务体系健全且有智能财务人才需求的企业,并结合企业对于科研力量的需求,形成培养共识,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双方发展。在产教融合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企业财务流程的真实案例,提升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智能财务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同用友、浪潮、金蝶等财务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在校内搭建会计专业硕士智能财务实训平台,增强学生对智能财务的实际运用的理解。[7]从全局出发,使学生了解智能财务系统如何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战略管理能力,为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向智能财务转型提供基础。学校可选择与智能化会计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化会计人才培养,共同研究智能会计培养改革方案。

(三)优化师资力量,引进财务专家

优化师资力量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会计专业硕士教学队伍的建设重点应放在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上,具体做法有优化师资存量与师资增量两方面。

一方面,通过培训内部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引导教师积极参加财务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培训项目,鼓励教师主动了解智能财务应用现状,学习智能财务的实际应用,把外部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引入课堂中。同时选派教师学习援藏高校的培养模式和改革措施,实现优化师资存量目标。

另一方面,建议选择从外部招聘智能财务应用型人才,实现优化师资增量目标。学校应当合理制定招聘计划,综合考察授课能力、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等因素,从企业引进具有智能财务应用经验的财务专家。这些引进人才能为高校带来校外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智能财务实践平台。同时,还可以考虑招募“银龄教师”,或者发挥对口援藏高校中财会研究专家力量,实现优化师资增量目标。

结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化变革,使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智能会计成为大势所趋。面对市场需求、学科发展、教育改革等环境变化,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为例,对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究,构建“三位一体”的智能财务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形成如下研究结论:

首先,新型智能化会计人才培养需要按照“新工科+新商科”融合的模式。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化会计人才来说,需具备“行业+场景价值”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读懂企业的价值创造与需求。完善会计专硕人才培养方案,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还可以采用项目展示等实践教学的方式,明确要求学生了解会计智能化实务。数字化、智能化软件的运用,能让学生对财务人员转型的前沿知识有系统认识。掌握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要素,也让学生对未来有更清晰的定位和规划。

其次,新型智能化会计人才培养需要建立深度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及先进技术,通过与企业合作编写会计智能化系列教材、共同开发案例、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同时,运用企业的财务共享等服务软件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线运用场景。

最后,新型智能化会计人才培养需要优化教师队伍。从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时,通过在原有会计课堂体系中融入大智移云、数据分析等模块,构建智能会计服务课程,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为西藏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财会硕士会计专业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