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龙华区观澜中心学校 巩佳琪
《2022 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解释进行了概念界定。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学科,课堂中多数时间仍停留在学科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能够对个别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要对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全面的历史解释还存在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和组织适当的学习活动,扫除整体认识缺失这一教学盲区。其次,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教材的三个单元分别对应隋唐、辽宋夏金元和明清三个历史阶段,每单元中的内容含量大且单元数量少,在单元教学结束后非常适合设计一节复习课,进而强化单元整体教学。结合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考虑,笔者锚定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复习课,以“隋唐时期”单元复习课为例,为打通知识链接通道,助力学生形成隋唐时期整体性历史认知,深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采用了以下教学设计策略。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以隋唐王朝的兴亡为主线,以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隋唐王朝的贡献为重点,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维度展现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一单元的五课中,第一课讲述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其余四课内容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往来等方面介绍了唐朝的兴亡。
历史上短短三十八年的隋朝,这与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标志性符号的大唐相比,可谓是挥指一弹间。初中历史课程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历史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惯于突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事件。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莫过于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唐太宗、唐玄宗打造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辉煌绚烂足以深入七年级学生内心,隋炀帝在这几位皇帝之中却因暴政显得不堪。这样的历史叙事结构容易形成不经意间的误解,学生便难以理解短暂的隋朝和唐朝“繁荣”与“开放”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唐太宗不但以隋为鉴,更是以隋为师,壮丽的隋唐正如秦汉一般,没有前面的秦和隋,就不会有后面的汉和唐,隋王朝也是唐文明的历史开创者,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对理解“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正需要历史教师的适当引领。结合以上思考,笔者将隋唐单元复习课的目标设计为:(1)知道从隋朝建立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具体史实(时空观念)。(2)学会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人物,辩证分析历史现象(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到隋唐历史的统一性,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解释”就是参照已知的事物来说明未知的事物,从而使未知的事物变得可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观点和材料,提出与学生已有历史认识不一致的新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探索未知的认知世界,从而加深对隋唐时期的认识和理解。
杨广和李渊,一位隋王朝的终结者和一位唐王朝的缔造者,看上去完全是两个不同王朝,毫不相关甚至利益相悖的人物,实际上关系非常亲近。杨广569 年生,李渊566年生,二人的母亲都是北周独孤信的女儿,李渊实际上是年长于杨广三岁的表兄。本课以隋炀帝和唐高祖二人关系这一历史细节作为切入点,把隋唐历史剖开一个横截面,娓娓道来隋唐王朝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从中折射出隋唐时期中国社会的完整面貌。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将两百多年的历史聚焦于一对表兄弟身上,瞬间拉近了隋唐两个王朝的距离感,为接下来的问题探究做好充分铺垫。
本节复习课的难点之一是学生需要正视隋朝历史贡献,理解隋唐历史的连贯性,为突破此教学难点,笔者运用历史对比的方式来设置认知冲突。有位历史学家这样评述道:“秦始皇做过的事情,隋炀帝多半也做了,却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却没有开凿运河。那么凭什么秦始皇和唐太宗是千古一帝,隋炀帝就只能遗臭万年?”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复杂的,唐太宗和隋炀帝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正是有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因此唐太宗深知民心比政绩更加重要,也明白权力不可以滥用,唐的兴盛既离不开承袭隋朝创造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等历史功绩,也离不开短命而亡的隋朝给接下来唐朝继任者上的这节刻骨铭心的教训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将历史解释的素养划分了三个层次水平,分别为:(1)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2)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在理解和辩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结合课程标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能力要求和本课加强隋唐历史整体认识的教学目标,笔者进行分层设计,用三个基本问题统领教学过程。
问题一:以下对隋朝的历史叙述中,哪些属于史实,哪些属于解释?
问题二:“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是为“炀”,李渊为何这样评价杨广?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客观地评价隋炀帝。
问题三:“壮丽辉煌的隋唐,是许多人共同缔造的。隋炀帝打通了南北,唐太宗融合了胡汉,魏征等人建立了新政治,他们一起创造了新文明。这个文明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官僚政治、混血王朝、世界帝国。”请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知识,写一篇小论文对此观点进行论证。要求:逻辑清晰,解释正确,史论结合。
三个基本问题分别对应历史解释素养的三个不同层次水平。问题一的解答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复习了隋朝的基本史识,另一方面锻炼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的技能,在一众材料中识别出“隋炀帝的暴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为历史解释,从而达成第一层次的水平素养。
紧接着隋炀帝暴政的话题,教师抛出新的问题——李渊为何用“炀”评价杨广?杨广的谥号是明皇帝,庙号是隋世宗,这两个体面的称号由隋给出,但很快就被新建立的唐朝推翻,隋炀帝成为了人们对杨广的盖棺定论。除了杨广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的残暴行为外,李渊的新政权建立者身份也促使他对杨广采用恶评,以此证明改朝换代的合理性。通过问题二的探究,让学生理解“隋炀帝”这一谥号实际上就是唐人对历史形成的解释,对这样的历史解释再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中间人所处的时空和立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抛开已有的唐人对隋炀帝的评价,遵循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原则,最终形成自己对杨广的认知。
在对个别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之后,问题三尝试让学生对整个隋唐时期进行历史解释。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这一水平要求难度较大,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准备了易中天在《隋唐定局》中的一段总结性观点,让学生以此新材料为支架,在理解和辩析的基础上,搜集史料加以论证,生成隋唐史整体认识。问题三可以细化为两个子任务,任务一“【我是搜证小能手】分别找出教材中可以印证隋唐帝国是官僚政治、混血王朝、世界帝国的历史事件,填写在证据表格里”,通过高阶任务带动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成公主入藏等核心知识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完成任务二“【隋唐认识我来写】结合证据表格,完成历史小论文”,以完整的论述呈现本堂课最终的学习成果。
理解在学生的表现中得以揭示,只有当学生面临真实任务时能够胜任挑战,才能显示对于知识真正的理解。结合史学界发展新动态,笔者设置以下学术情境:2023 年4月8 至4 月9 日,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南大学在河南开封联合举办“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隋唐五代的中原与四方’学术研讨会”,观澜中心学校七年级历史听澜社积极响应,举办“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历史再认识”学生分会场活动。
结合真实情境和三个基本问题,设计表现性任务为:(1)听学术会议报告,找出报告中的“史实”和“史论”。(2)分组主题讨论,探究隋炀帝为何得“炀”这一恶评。(3)写研讨活动征文,表达对隋唐时期的整体历史认识。教师给每位参会学生发放研讨会活动回执,回执中包含基本信息、征文内容、活动评价和活动收获四个部分。一张小小的回执不光增强了的活动的仪式感和学生的体验感,而且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协助学生建构宏观历史认识,还可以提炼出本课学习后产生的可迁移知识,深化持续性的理解,其中包含的活动评价又不失为是一种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