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教育观:高扬人文精神旗帜

2024-05-06 21:47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赖光明
师道(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读书无用教育观功利

文/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赖光明

曾几何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风光无二,后来“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又一度甚嚣尘上。它们都有各自的时代背景,也迎合了一批人偏科、厌学的心态。时至今日,功利、浮躁的社会氛围也渗透到校园,影响我们的学习风气和对自我的精神塑造,这些观点卷土重来、乘虚而入。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亟须树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的观念;而在两者失衡、偏向实用价值的情况下,则我们需要拨乱反正,呼唤人文精神复归。

的确,“学好数理化”,大有用武之地。其知识体系相对清晰,而且似乎在升学路径、大学专业、职业岗位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这是许多人的认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机械、材料、工程、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各项国家建设、国际竞争都离不开理科人才。掌握了这些改变现实世界、创造社会财富的知识和技术,无疑会对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至于“读书无用论”,在时代的风口下,部分有思想、有资源的学生,虽未完整接受学校教育,看似顺风顺水,闯出了一些名堂;而一些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的学生,其适应社会、突破自我未能如愿,用局部经验代替真理追求,便产生了归因上的偏颇。当然,这也折射出他们对学习内容和方式、学校教育评价等的期待。

以上两种言论,典型的逻辑谬误就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它们都缺乏人文底蕴、系统思维和长远眼光。在众声喧嚣、功利盛行的时代,错误的认识论、教育观和知识观便粉墨登场,我们需要明辨是非、激浊扬清,让旁落的人文精神归位。

人文精神是我们生命的底色,是我们生活的指引。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追求及关切,表现为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表现为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当极端思想、欲望洪流、外部挑战等蒙住双眼,我们还能借此辨识理想和信念;当庸常苟且横亘人生、功利短视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还能据此抵达心中的诗和远方;当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时候,我们还能凭此兼顾公平和正义;当锐意进取或急流勇退的时候,我们能依此顺应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家刘擎说,在工具理性主导的现代社会,人很容易被单一化。当工具理性无孔不入时,我们就要用价值理性构建其内在的精神结构,冷静决策、平衡作为、寻找出路。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技术至上等思想对人的异化,人文精神让我们弥合割裂,使我们人格走向完整。在被管理、被控制、被支配、被消解、被定义、被物化等场景中,我们应冷静去发现自己、平衡身心、寻找价值,把握人之为“人”、我之为“我”的精神标尺。面对如影随形的现代生活困境,人文精神让我们走出隔绝,尊重多样性,连接共生。在无用、无聊、无感、无谓、无趣、无奈等感受袭来时,我们应审视自我、突破局限、连接远方,回溯人类精神遗产,指向时代精神,思考小大之辨、有无之辨等。总之,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格物致知的理趣,也应有明心见性的情趣。而这,或许就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哲学观照和审美期待。

回归到我们的生活情境,当下,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学习)?怎么样去教育(学习)?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放在改造人、解放人、发展人的立场中去考虑,才能获得正念、正解。我们去观照教育(学习)的价值取向,是否高扬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是否执著于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是否契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这,才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当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又岂能洋洋自得仅将部分学科奉若至宝,仅将逐利扬名奉为人生圭臬?当我们打开视野,看到“人”发展的空间,我们只有“学无止境”之叹,谦虚谨慎之姿,怎会是“读书无用”之调、浮浅忸怩之态呢?

猜你喜欢
读书无用教育观功利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不是读书无用 而是你无用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