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苍生,指的是草木丛生之处,借指百姓和一切生灵。它最早的出处是《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南宋的孔传做注说:“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这是禹赞誉舜帝德行高洁,恩泽四方,连草木都被惠及了。后来,苍生衍化出百姓的意思,像《出师颂》里讲:“苍生更始,朔风变律。”李商隐也有诗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为什么有这种衍化呢?有说法称,古人讲究尊卑,对普通百姓的称谓也多有蔑称,如布衣、黔首、草民、黎庶、白丁、黎民、匹夫等。在这些称谓里,黔首的黔有黑色之意,黎庶、黎民的黎,古通黧黑的黧,也是黑色;白丁的白表示白色,都和苍生的苍代表的灰白色接近;草民则接近苍生之意,老百姓生活在草木附近,所谓生于草莽。不过,到了诗人笔下,苍生又有了些许凝重。苍是个复杂的颜色,除了可以表示灰白,还是植物和天空的颜色,像苍松、苍天、苍穹。于是,苍生还有了苍天下的民众之意,自然令诗人有了悲天悯人的感懷。
有趣的是,苍生和众生两词意义非常相类,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众生虽首先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却多被佛教借用。众生指一切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包括山河大地、蚊虫鬼神等。而苍生则似乎有了文艺范,无怪乎文学家们对其青睐有加。
摘自《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