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的有机融合

2024-05-04 08:32席卫青武立荣康慧敏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外新课标目标

席卫青 武立荣 康慧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内涵。同时,对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的实施也重新进行了架构,突出强调,要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学习体系。

一、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发生根本转型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和根本遵循。

(一)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方式探索的思考

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理念,深度思考,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改革。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探索。

1.大概念教学。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其强调的是“反映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的特质,聚焦大概念是围绕具有学习价值的内容展开的教学,教学中教师重点关注“教什么最有价值”“怎么教最有价值”“如何评价教的怎样”等关键问题。

2.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将同一学科或相似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具有完整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评价。目的是把学科教学,从“小单元”中解放出来,以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层面,建构新的教学系统,把学科教学纳入一个大的教学系统,使之更趋于完美、合理、高效。

3.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育教学的形态。其核心是学生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挑战或主题,从而发展自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引导者和支持者,而学生则扮演主动学习者的角色,通过探究和探索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习为主、以学生为主的新观念。

以上三种探究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教研员和广大走在课改前沿教师对核心素养落实的一种探索。其关键词“生活价值”“系统”和“探究现实生活”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系统思维、综合性和生活中的实践价值。从形态上看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教学浅表化”“评价随意化”等痼疾。

(二)新课标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品度

新课标对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这样表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首先是课堂架构体现了情境性。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杨氏之子》《手指》和《童年的发现》三篇文章。以一节研究示范课为例,设计了“创办幽默社团”的教学情境,从笑话启动仪式开始,到寻找幽默法宝(《杨氏之子》阅读理解),再到最后的展示幽默收官秀(综合展示)。在寻找幽默法宝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设置了三个活动:读语言之韵、品语言之巧、辨语言之妙,生动活泼扎实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情境的设置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生活。部编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本质就是学以致用,只是与新课标内容、呈现形式表述不同。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的联系,以系统的思维构建开放的学习生活。

二、新课标下语文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的有机融合探究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但课堂的最终走向一定是课外的生活,在生活中自觉地运用,用好才是素养形成的标志。新课标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之所以变化就是要求我们以系统思维,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构建一个互为供养的有机体。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六年级在课标的表述是第三学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常被称为高段,是相对于一二年级的低段,和三四年级的中段而言的。在这一阶段学生有较丰富的学校生活经验和综合实践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更为系统、综合地梳理与深入,核心素养的落实有了更为可靠的抓手。

(一)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系统思维的建立

课内与课外是以时间为界。师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为课内、课堂之外的学习为课外,是系统思维之下以生活为基础的学习的不同时间与情态。

1.课内学习目标的系统思维。统编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系统编排的: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以六年級上册教材为例,整本书8个单元、20多篇课文。如果用系统的思维来架构就会发现,全册的阅读教学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与实践,解决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给足了从学习策略到运用策略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中习得自己的阅读经验。这种系统的思维不仅能帮助我们教者抓住整体、抓住要害,不失原则、灵活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为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准备了决定条件。

2.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的系统思维。统编教材“双线组元”为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有机融合提供了同频的场域。春节刚过,语文的第一课,学生读了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自然会联想到刚刚过去的自己的春节;读了老舍和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就能够联想到自己喜欢的美食。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生活形成一个共同的主题———民风民俗。甚至可以亲自走进厨房熬一锅粥,或者用现代的锅具焖一锅米饭,关注一下自己等待时的心理,揣摩一下自己的思想。语文除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还有更高一个境界的艺术性。对生活的感悟多了思想也就丰富了,思想越丰富,语文素养也就自然沉淀下来了。

(二)课内与课外学习教师与学生主次之分

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的有机融合,首先要明晰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的主次。课内40分钟,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谁为主;课外学习生活的主旋律,谁来指挥?

1.课内:学主教从。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学习为目的的事业。教与学的关系是“学主教从”。系统思维之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恰当的帮助。笔者对新课标颁布前后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了对比,其中显性知识,如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部分相差无几,阅读与欣赏部分学生在适应卷面之后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素养落实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还有一种可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解决真问题。当然,改革是一条探索之路,并非朝夕之间就能显示出卓越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不仅要从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素养问题我们必须看得更全面深刻一些。

2.课外:教主学从。知识的价值就在于看到现实,能够根据已知的情况去推测,以发展的逻辑去推理,以历史的规律去判断。知识不是目的,运用知识才是开始。一般来说,课外的学习活动包括:课业、主题活动、阅读与生活的日常。相对于作业,我更愿意称其为课业,因为他是必要的巩固和练习,同时对于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也是他的事业,需要学生较高的自主性和责任心。贪玩、随性是一般孩子的天性,教者必须履行为其规划和对其监督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外的学习生活强调教主学从。

(三)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的有机融合的策略

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的有机融合是从系统思维出发,从课内到课外的整体规划设计。整体性是其核心。

1.课程—课标—教材—课内—课外,五位一体打造学习生活。新时代背景下新的教与学的关系不是知识的传递,知识不是通过传递获得的,知识是基于活动,通过活动来建构的。课程、课标、教材、课堂与学生生活是一个有机体,但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课内和课外也要有所区别。一般来说,课内要以学习为真实的情境,课外以活动为真实的情境。以《杨氏之子》为例,在系统思维来看,虚拟“创办幽默社团”是课内学习的情境,在课外用幽默解决学校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也是一种情境,当作校园趣味也是不错的实践。

2.精读—略读—课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科书编排设计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实践。课外阅读课程化,并不是要单独设立这样一门课程,而是要像课程一样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施和评价。课程目标应为强化阅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开阔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的内容需要教师做出阅读书目的推荐。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集体阅读和个体阅读同步进行。实施则需要教师整体规划,做好时间保障。评价要注重态度与习惯的养成,尽可能地规避阅读的功利性。教师也要适时抓住思想的火花,以沙龙的形式进行交流,回应到课内的精读。

3.学校—家庭—社会,回归生活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他们目标相同却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取代的特殊功能,不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也不是学校老师的“助教”。只有家庭回归生活,让教育融入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才能打通孩子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链接,让孩子对未来生活有所体验,对未来社会有所认知,对自己行为有所改进,进而激活孩子自主发展的生存因子。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定是一个登上山顶的孩子才有的胸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是背出来的,而是一种阅读的眼界。良好家庭教育氛围中对生活的关注和探索,会为孩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花园,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对生活的精进而非负担。学校、家庭、社会是另一个基于生活的系统思维,它能够让我们把课内与课外学习目标更加有机地融合,打造学习教育的良好生态。

新课标的体系架构不应限于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探索,而应该是基于课内与课外,學习与生活,家庭、学校与社会整体教育之中的系统思维之上的架构。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1466)

(作者单位: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校)

责任编辑郭维易

猜你喜欢
课外新课标目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我们的目标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