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戎遐,王 斌,关云秀,何经纬,王万霞,涂 昊
(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是全国兔养殖和消费第一大省,自2001年以来养兔规模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全省的优势特色畜牧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五年来四川家兔生产规模、产业布局、种业情况等方面作了阐述,简要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期推进全省家兔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1.1 养殖规模 近年来,四川省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兔出栏量和肉兔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2021年,四川省兔出栏量占全国比重依次为51.24%、51.83%、53.51%、49.82%、53.57%,近五年占比约50%。2017—2021年,四川省兔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依次为43.13%、43.78%、46.29%、43.44%、46.54%,近五年占比约45%。综合分析兔肉产量和出栏量的占比,四川省兔出栏量占全国比重大于兔肉产量占全国比重,说明四川省平均单只兔出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7—2022 年,四川省兔存栏量依次为5 537.0 万只、5 491.7 万只、5 619.8 万只、5 544.1万只、5 401.5 万只、5 399.1 万只,出栏量依次为16373.7万只、16415.5万只、16759.7万只、16556.3万只、16 971.5万只、17 546.2万只,兔肉产量依次为20.2 万吨、20.4 万吨、21.2 万 吨、21.2 万 吨、21.22万吨、22.86万吨,四川省近年来的兔存出栏量和兔肉产量变化幅度基本保持稳定。
1.2 兔种业情况
1.2.1 品种多样,种业资源丰富 为全省开展家兔生产发展及兔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育种素材,国外引进品种有齐卡、伊高乐、伊拉、伊普吕等肉兔配套系和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利亚兔等,獭兔品种有从德国、法国、美国分别引进的“德系”“法系”“美系”獭兔等,长毛兔品种有西德长毛兔和法系长毛等)。国内引进品种有康大肉兔配套系、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云南花兔、福建白兔等,自主培育品种有国审品种蜀兴1 号肉兔配套系、川白獭兔、天府黑兔,齐兴肉兔、荥经长毛兔、四川白兔和四川灰兔。
1.2.2 育种攻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自主培育了蜀兴1 号肉兔配套系、川白獭兔和天府黑兔三个国审品种,其中川白獭兔占四川獭兔养殖量的95%以上。蜀兴1 号肉兔配套系是四川省育成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兔配套系,天府黑兔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色肉兔。
1.2.3 拥有全国实力最强的科研团队 拥有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0余名,并建有试验站1个。
1.2.4 家兔良繁体系完善 率先在全国建立家兔核心育种场3家,其中肉兔原种场2个,獭兔原种场1个,开展品种选育提高和新品种培育,开展种兔生产性能测定,向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种兔。
1.3 家兔养殖优势产区分布 四川境内自然气候、养兔条件、兔养殖区域性和消费习惯差异很大。四川家兔养殖主要集中在川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其中自贡市兔出栏量占全省约25%、德阳市占全省约10%、南充市占全省约9%、内江市占全省约8%,出栏数位居前四的四个市占全省比重已经超过一半。
1.4 兔产品加工及品牌建设情况 四川省兔加工的产业链完善,有兔肉、兔皮、兔料加工。兔肉有自贡市谭八爷商贸有限公司、乐山市哈五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芭夯餐饮等多家加工企业及兔肉餐饮。兔皮加工主要以四川德华皮革制造有限公司为主,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兔皮加工出口企业,具有年鞣制染色加工1 000 万张兔皮生产能力,以及四川省天元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仿真大熊猫系列产品。兔料加工有四川省新津金阳饲料有限公司、眉山恒丰饲料有限公司、彭州康大饲料有限公司等。
2.1 种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四川省家兔核心种源长期依赖进口,近年来在品种培育和杂交改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良种覆盖率大幅提升,但由于国外对优良种源的控制,加上企业引种后追求“高买高卖”的短期效益,对种兔选育不够重视,种兔质量退化。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种兔选培技术,生产上随意留种,采用“一选定终生”的盲选,加上生产过程中对后备种兔培育不重视,饲养较粗放,导致种兔育成率较低,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性能下降,不仅增加了种兔的培育成本,也使商品代成绩越来越差,优良兔种源利用率低,兔供种能力不足。
2.2 标准化程度较低 四川省兔生产总量虽大,但饲养规模化养殖比重较低,主要以饲养基础母兔300~500只适度规模家庭养殖为主,出栏规模1~2 万只,规模化养殖水平远低于生猪,其规模化、设施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生猪养殖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家兔养殖场条件简陋,设施不配套,饲养管理粗放,产业化水平不高,带动作用不强,不能满足现代化防控需要,饲养风险较大。
2.3 兔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知名品牌 四川主要以活兔、鲜兔肉销售为主,精深加工比例不足10%,且四川兔产品种类单一,以兔肉品牌为主,但品牌效益差。对兔毛皮、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极低,附加值有待提升。
2.4 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兔产业作为四川省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许多养殖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但与猪、牛羊和家禽相比,兔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小、融资渠道少、财政补贴少,主要依靠民间资本投资,缺乏大的政策性扶持。
3.1 提升种业竞争能力 要加强育种核心技术,加大公益性科研投入,利用地方优质种质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配套系),完善家兔良繁体系建设,打造家兔种业高地,提升全省家兔种业竞争力。
3.2 加强标准化建设 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家兔的现代化发展。可以通过打造一批先进兔业示范基地的方式,装备智能化、现代化养殖设施设备,强化技术改革、优化管理,以点代面,推动全省兔产业转型升级。
3.3 加大兔产品开发力度,壮大兔产业实力 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大对兔肉营养和功能的研究,开发新颖的功能性兔肉产品,同时要开发环保、时尚多元化的兔皮产品,满足消费需求。要做强做大兔产品品牌,扶持壮大一批兔种业、规模化养殖、产业加工、市场营销等龙头企业,增强兔产业综合实力。要做好兔肉和兔皮的消费宣传工作,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兔肉营养和兔皮产品宣传,打造网红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促进兔产品消费市场。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借鉴生猪、家禽、牛羊的补贴和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等政策,将兔业生产纳入补贴和创建支持的范围。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对兔产业进行贷款,探索建立和完善兔产业的政策性保险体系,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投入兔产业,助力兔产业的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