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洞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2024-05-02 10:47田振晓钟磊
音乐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洞经民族音乐音乐

田振晓 钟磊

〔摘 要〕蓬溪洞经音乐是四川省蓬溪县的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探析了蓬溪洞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特点,在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中的意义和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蓬溪洞经音乐,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路径。

〔关键词〕蓬溪洞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影响

蓬溪洞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民间音乐,流传于四川省蓬溪县一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它是一种以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道教音乐和佛教音乐的音乐形式。蓬溪洞经音乐在四川地区的流传和发展与当地的宗教、文化、历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反映了四川地区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一、蓬溪洞经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蓬溪洞经音乐的起源

有关洞经音乐的起源,史学界一种说法认为,洞经音乐最早的雏形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纪念先祖和神灵,常常会进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音乐常常被使用为一种表达方式。据史书记载,早在夏朝时期,就有用音乐进行祭祀的习俗。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规模,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专业音乐家。

另一种说法认为,洞经音乐起源于东汉时期的道教,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所以道教经书称为洞经,演奏唱颂经书中颂赞的音乐,故称洞经音乐,流传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歷史。当时道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十分流行,道教信仰认为,宇宙万物都有灵性,而音乐则是沟通天地之间的重要媒介。因此,道教文化中的音乐逐渐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道教的祭祀活动中,音乐被用来表达人们对于神灵和先祖的敬意,同时也被用来调节人们的情绪,达到安抚心灵的目的,人们通过信仰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洞经音乐最初是由巫师和巫女在仪式中演唱的一种咒语,道教信仰中音乐和舞蹈被视为一种治疗身心疾病的手段,因此,洞经音乐应运而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音乐形式的民间音乐。笔者对于洞经音乐起源于道教兴起的东汉时期之说表示赞同。

蓬溪洞经音乐起源之说,起源于四川省蓬溪县,其创始者为宋元时期的刘安胜和卫琪,刘安胜系四川省蓬溪县人,卫琪曾隐居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山,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洞经音乐。笔者支持蓬溪洞经音乐始创于宋元时期的观点。

(二)蓬溪洞经音乐的发展

随着历史演变推移,蓬溪洞经音乐逐渐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和接受,发展壮大,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明清时期,蓬溪洞经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蓬溪洞经音乐家和演唱家,他们的音乐作品广受欢迎。尤其是明朝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杨慎,他的作品《澄清道歌》被认为是蓬溪洞经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蓬溪洞经音乐曲目传承十分广泛,许多曲目被保存下来,流传至今。常见的曲目有《清静咒》《洞箫吟》《五音图》等。

洞经音乐是音乐的活化石,现主要流行于四川、云南汉族地区和丽江、楚雄等纳西族、彝族地区。2006年6月,洞经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其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蓬溪洞经音乐是洞经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社会中,蓬溪洞经音乐逐渐被人们重新关注,人们不仅仅是为了祭祀活动而进行音乐表演,更多的是为了追求音乐本身的美感。蓬溪洞经音乐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它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1月,蓬溪洞经音乐被列为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蓬溪洞经音乐的音乐特色

蓬溪洞经音乐的音乐特色十分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节奏和谐

蓬溪洞经音乐采用较为简单的节奏和韵律,以一拍或二拍为主,包括快、中、慢和散板等,其音乐旋律通常较为平缓,呈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能够增强音乐的情感表达。

(二) 音色独特

蓬溪洞经音乐主要使用吹奏乐器,如笛子、洞箫等,有时也会加入弦乐器和弹拨、打击类乐器。但这些乐器总体上发出的声音较为柔和,音色纯净、音质优美,能够与音乐旋律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音乐氛围,能够表达出当地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生活,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三) 曲式丰富

蓬溪洞经音乐的曲式独特且丰富多样,包括宫廷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有吟诵、赞美、颂扬等不同类型,可以满足不同场合和目的的需求。通常采用七言或八言的诗歌形式,包括引子、正文和收尾三部分,且演唱时间较长,在民间音乐中难得一见,每首歌曲都有一定的寓意和名称。

(四)表现力强

不同的曲式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宫廷乐能够表达出皇室的威严和庄重,民间音乐能够表达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宗教音乐则能够表达出宗教信仰和教义。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传达道家的修行理念和哲学思想。

(五)地域特色浓

蓬溪洞经音乐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地方文化元素能够增强音乐的地域特色,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

三、蓬溪洞经音乐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蓬溪洞经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一)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蓬溪洞经音乐作为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对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蓬溪洞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蓬溪洞经音乐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音乐形式,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蓬溪洞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增强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丰富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内容

民族音乐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通过对蓬溪洞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为民族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启示,丰富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内容。

四、蓬溪洞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一)蓬溪洞经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紧密联系

1.表现形式上有相似之处。蓬溪洞经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相似之处。蓬溪洞经音乐以其庄重、古朴、悠扬的音乐风格,采用笛子、箫、锣鼓、二胡等传统乐器演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民族音乐则采用各种传统乐器,例如古筝、琵琶、二胡、笛子、锣鼓等,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

2.音乐元素上有相似之处。蓬溪洞经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元素方面有相似之处。两者都采用民族五声音阶为主,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为基础,在旋律和和声方面都具有相似的特点。另外,两者的音乐节奏都比较缓慢,强调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

(二)蓬溪洞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

1.历史渊源。在长期的傳承过程中,蓬溪洞经音乐不断地吸收当地的民间音乐,并融合了道教、佛教、儒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征。这种音乐风格和特征对当地的民族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音乐特征。蓬溪洞经音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它的音乐曲调优美、旋律流畅,具有独特的音乐节奏和音色。蓬溪洞经音乐的乐器使用上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此外,蓬溪洞经音乐的歌词内容丰富,既有宗教教义,又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民族音乐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民族音乐传承。蓬溪洞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演唱蓬溪洞经音乐,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从而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蓬溪洞经音乐得到了传承和保护,并逐渐被外界所认可,有多位蓬溪洞经音乐演奏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称号。蓬溪洞经音乐的传承现状良好,在民族音乐的发展中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蓬溪洞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启示

1.音乐形态。蓬溪洞经音乐的音乐结构以单曲为主,但也包含一些复合曲式。在音乐素材方面,蓬溪洞经音乐广泛运用了民间音乐素材,如山歌、小调、戏曲音乐等。这些素材经过加工、提炼和转化,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对于民族音乐创作来说,音乐形态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民族音乐创作应该注重对音乐形态的探索和创新,从而形成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感的音乐作品。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打长江》《开路先锋》《大路歌》等三十余首声乐作品,以及《翠湖春晓》等四首器乐曲,都受洞经音乐的启示,有“洞经调”的影子。

2.音乐表现。蓬溪洞经音乐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包括唱腔、伴奏、舞蹈等。其中,唱腔是音乐表现的核心,既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齐唱等。伴奏方面,蓬溪洞经音乐采用了多种传统乐器,如笛子、箫、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在演奏时,既有独立的演奏,也有合奏和重奏等形式。民族音乐创作应该注重音乐表现的创新,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如戏剧、舞蹈等,从而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保护和传承蓬溪洞经音乐的策略路径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蓬溪洞经音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该加强对蓬溪洞经音乐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艺术价值。其次,要注重对蓬溪洞经音乐传承人的培养,确保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得以延续。此外,我们还应该在保护和传承蓬溪洞经音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发展创新的可能性,让其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加强对蓬溪洞经音乐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艺术价值

加强对蓬溪洞经音乐的研究是保护和传承这一音乐形式的根本基础。我们需要对蓬溪洞经音乐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演奏技巧、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音乐形式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此外,我们还应该研究蓬溪洞经音乐与其他地区传统音乐的关系,探讨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为蓬溪洞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注重对蓬溪洞经音乐传承人的培养,确保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得以延续

注重对蓬溪洞经音乐传承人的培养是确保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得以延续的关键。在传承方面,蓬溪洞经音乐注重社区传承和学校教育。社区传承是指在蓬溪乃至周边地区,由一些热心人士组织举办音乐会,邀请当地的居民参与演出,从而使蓬溪洞经音乐得到传承。学校教育则是指在蓬溪乃至周边地区的学校中,开展有关蓬溪洞经音乐的教育活动,从而使下一代能够了解、学习、喜爱蓬溪洞经音乐。也应该在蓬溪地区设立专门的蓬溪洞经音乐传习所,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培训。传习所应由经验丰富的蓬溪洞经音乐传承人和专家教授共同指导,确保学员能够全面掌握蓬溪洞经音乐的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蓬溪洞经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举办音乐会、发行唱片、建立数据库等方式,提高人们对这一音乐形式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三)强化保护传承和创新,推动蓬溪洞经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保护和传承蓬溪洞经音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发展创新的可能性,可以在保持蓬溪洞经音乐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跨界合作,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蓬溪洞经音乐进行数字化保护,使其得以在网络平台上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音乐瑰宝。

结语

蓬溪洞经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蓬溪洞经音乐创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借鉴,中国民族音乐也得以丰富和发展。同时,蓬溪洞经音乐也为中国民族音乐提供了宝贵的音乐素材,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未来,应当继续挖掘和研究蓬溪洞经音乐,促使其可持续性发展,为民族音乐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①李玉娟:《古韵流香 道教洞经音乐》,《中国宗教》,2016年,第11期。

②朱迪:《云南大理洞经音乐的历史价值考析》,《北方音乐》,2014年,第7期。

③藺俊:《丽江洞经音乐的传统传承模式》,《文化产业》,2023年,第4期。

④崇晓花、孙莹:《数字化生存语境下通海洞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戏剧之家》,2022年,第25期。

⑤洪江:《滇南洞经音乐传统术语研究》,《民族艺术研究》,2022年,第5期。

⑥高云飞:《昆明洞经音乐漫谈》,《民族音乐》,2021年,第4期。

⑦李琼:《浅议通海洞经音乐的传承与现状》,《民族音乐》,2019年,第2期。

⑧吴琼:《蒙自洞经音乐:儒家礼乐艺术的“活化石”》,《今日民族》,2016年,第4期。

本文系遂宁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背景下遂宁高校音乐艺术学院助力本土乡村文艺振兴研究”(项目编号:SN24ZX003)和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职教师范本科院校类型定位归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3YRA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田振晓,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研究;

钟磊(通讯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声乐硕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研究。

责任编辑:任丽姝

猜你喜欢
洞经民族音乐音乐
云南洞经音乐功能谱系的建构及相关问题分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儒化、俗化——清代庙学释奠礼乐与洞经音乐的相互影响
昌宁洞经古乐文化研究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鸡足山下的沙址洞经古乐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