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術的突飞猛进,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以下简称CAT) 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CAT工具的各项功能不断完善,其对图书翻译的辅助作用愈加突显,然而,译界和出版界关于CAT工具在手工图书翻译中应用的探讨较少。基于手工图书The Knitters Stitch Collection 的翻译实践,探索CAT工具在手工图书翻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在手工图书翻译项目中应用CAT工具不仅有利于优化翻译项目管理,而且能够提高手工图书的翻译效率,还能为手工图书翻译提供优越的质量控制,因此CAT工具在手工图书翻译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手工图书翻译;翻译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H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5-0125-03
0 引言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手工图书引入国内。种类丰富而且不乏新奇之作的引进版手工图书对我国手工图书市场颇具影响,不仅激发了国内读者的强烈阅读兴趣,且弥补了国内原创图书的不足之处,同时赋予国内作者灵感,激励其创作出内容更加丰富的手工图书。
当前,针对手工图书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译文问题分析和编辑加工问题,而鲜有学者研究在手工图书翻译项目中应用CAT技术对图书质量的影响。笔者基于手工图书The Knitters Stitch Collection 英中翻译实践,探究CAT 工具在手工图书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1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手工图书翻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也不断发展,并影响着语言服务活动。近些年来,CAT技术为越来越多的翻译领域研究者和工作者所接受。王华树等认为,手工作坊式的翻译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翻译效率极其低下,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随着翻译技术突飞猛进,翻译工具的功能不断改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图书翻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
1.1 计算机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学界多指通过计算机来辅助译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翻译工作的一门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翻译记忆技术,即译者使用计算机完成翻译流程中涉及纯粹记忆的活动,如自动搜索、提示、匹配术语,记忆和复现相似度高的句子。基于翻译项目的术语库,CAT工具能够自动将库中的术语呈现给译者,方便译者在翻译时直接插入术语译文。基于翻译项目的记忆库,CAT工具能够自动呈现库中与所翻译句段相同或者相似的译文供译者参考,译者可以在记忆库中现有译文的基础上直接确认或加以修改;此外,在翻译的过程中,系统也会将译者新翻译的内容储存到记忆库中,不断更新扩充记忆库内容[2]。
目前,翻译学界和语言服务产业界均认识到CAT 在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对CAT工具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也做了相关的研究。
1.2 手工图书翻译
手工图书是指以手工制作呈现完成形态的书籍类型,手工图书具有丰富的史鉴史证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等[3]。手工图书可细分为编织、布艺、纸艺、刺绣、串珠、黏土、皮革等众多门类[4]。
别具一格的手工图书,以其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手工爱好者,引进版权的手工图书也随之人气渐涨。然而,大多数出版社在处理图书翻译项目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翻译流程,如在审稿环节,多数出版社依然采用人工审读的传统模式:检查译文中是否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表达不流畅、排版错乱等问题。实际上,随着翻译技术突飞猛进,CAT工具不断改善,在图书翻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项目管理功能为译者提供了过程性的质量控制手段;自动质检功能能够对非译元素、格式标签、术语一致性、数字一致性、漏译等方面进行自动质检[5]。
2 手工图书翻译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引进版图书翻译出版的过程中,相关领域出版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手工图书语料。据悉,由于不了解CAT技术,许多出版社尚未建立专业术语库与专业平行语料库。
2.1 手工图书翻译现存问题
多数出版社在处理术语上仍然采用Excel格式术语表;在双语语料借鉴上仍然选择向译者提供对照版图书。这种传统的语料资源不便于检索,而且非自动的方式往往也容易导致引进版手工图书翻译过程中出现术语译文不统一问题,影响翻译质量及翻译效率,同时也是对该社语言资源的浪费。
1) 引进版手工图书术语译文不统一。通过对比某一出版社同类题材图书,笔者发现,该社出版的引进版手工图书中存在术语译文不统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图书项目之间相同术语译文不一致。通过对比图书出版时间及译者信息,笔者发现这两本手工图书是在不同年份由不同译者翻译的。由于两项图书翻译项目实施的时间间隔较远,且出版社没有相关的术语库,译者在翻译时会按照自己的处理习惯进行翻译,无法确保与前期出版图书的术语译文完全一致。出版社若能借助CAT技术,建立专业术语库,即使手工图书翻译项目不同、译者不同,也能在术语库的帮助下检索出对应译文,确保术语译文的一致性。
2) 出版社语言资源利用效率低。据不完全统计,某出版社已引进来自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典、荷兰、南非、乌拉圭等多个国家多种语言的手工图书,题材涉及编织、布艺、纸艺、刺绣、羊毛毡、串珠、黏土、手工皂、皮革等多种门类。在引进版图书翻译出版的过程中,该出版社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手工图书语料,但由于不了解CAT技术,该社尚未建立专业术语库与专业平行语料库,因此在后续图书翻译项目中未能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语料,这无疑是对该社语言资源的浪费。出版社若能创立并不断扩充和丰富手工编织英汉术语库和英汉平行语料库,能够为后续相似题材相同语种的图书翻译提供很大帮助。
2.2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绝大多数编辑将译者视为图书翻译项目的主体,过分强调译者翻译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对图书译文质量的影响。此外,编辑对于包括CAT技术在内的翻译技术不甚了解,想不到在图书翻译项目管理中引入翻译技术,更想不到借助CAT工具建立手工编织图书术语库和语料库[6]。
1) 出版社错将译者视为手工图书翻译的主体。一般认为,译者是图书翻译的主体,也是影响图书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仅从翻译角度单纯地探究手工图书翻译质量,实则忽略了出版社在引进版手工图书翻译出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图书翻译项目流程而言,无论是定图书,还是定译者,出版社都手握决定权。就图书翻译各阶段所用时间而言,出版社往往压缩图书翻译阶段时间,以留更多时间给出版社审校。因此,出版社应该重新认识手工图书翻译的主体,主动了解并学习能够优化图书翻译管理项目的技术,探索出能够保证引进版手工图书翻译效率和质量的优化模式[7]。
2) 出版社不熟悉CAT翻译技术。一般而言,出版社有自己特定的出版领域或主题,比如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童读物出版社等,这些出版社往往拥有相当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源。这一点与翻译公司相似,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一个或多个领域的术语库、双语语料库等语言资源。然而与翻译公司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出版社缺乏经过系统培训的翻译专业人员,往往对CAT技术不甚了解,更不知如何在图书翻译项目中运用该技术。如果出版社能够主动学习并接纳翻译技术,推广翻译公司的做法,在图书翻译中采用基于CAT的解决方案,短期之内就能积累起丰富的语料。这些资源,对于后续译者翻译新图书能够带来极大的帮助。
3 CAT 工具在手工图书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CAT技术旨在为译者提供翻译辅助,CAT工具的应用能够:管理翻译流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流程自动化;提高人工翻译效率;保证人工翻译质量[7]。
3.1 CAT 工具有利于手工图书翻译项目管理
随着翻译技术的不断发展,语言服务行业率先利用此类技术,从数字化智能化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受益匪浅。基于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发现,在手工图书翻译项目中应用CAT工具能够优化译前、译中和译后各个阶段的项目管理。
1) CAT工具在译前阶段的应用。CAT工具可以协助译者创立翻译项目、项目记忆库和项目术语库,进行翻译项目分析。
2) CAT工具在译中阶段的应用。译中阶段主要分为四个步骤:①加载记忆库与术语库;②预翻译;③ 逐句段翻译并确认译文。在此阶段,笔者借助CAT工具进行手工图书翻译,充分发挥CAT工具对于翻译和审校的优势,保证翻译的进度、译文术语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3) CAT工具在译后阶段的应用。待全部文本翻译完成后,译者需要从CAT工具中导出译文,进行语言内容与格式排版的检查和调整。在此阶段,CAT工具的主要作用为:①导出译文;②检查译文是否存在语言内容和格式排版问题,如有则对照原文修改内容、调整格式。
3.2 CAT 工具有利于提高手工图书的翻译效率
CAT工具主要从格式继承、译审协同等方面较大程度地影响手工图书的翻译效率。
1) CAT工具能够简化并复核翻译格式。CAT工具能够简化原文的翻译格式,向译者提供便捷直观的翻译界面,同时也能较好地复核原文格式。在翻译及审校的过程中,译者无须花费过精力调整译文格式,只须关注文字翻译即可。而对于手工图书这种排版复杂、图文并茂信息零散的文本格式,CAT工具简化及复刻翻译格式的功能发挥作用更大,不仅能够在翻译阶段帮助译员简化格式问题,还能够在以后阶段复刻文件格式,辅助审校和排版,成倍地提高效率。
2) CAT工具能够提高文本输入效率。译前与译中阶段不断扩充的翻译术语库能够向译者自动呈现翻译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及其译文,从而节省译者反复查询术语译文的时间。CAT工具的预翻译功能可以将机器翻译结果导入到翻译界面,在CAT工具的帮助下译者可直接在机翻译文的基础上确认、修改或润色,进一步节省文本输入时间。除此之外,CAT工具的审校功能可以使审校人员在审校过程中灵活查看译者的翻译备注情况,从而减少反复核实译文的时间。
3.3 CAT 工具有利于手工图书翻译的质量控制
CAT工具的项目管理功能够为手工图书翻译提供完善的质量控制手段。从译前的翻译准备,到译中的翻译实施,到译后的译本审校等环节,CAT工具的质量控制机制贯穿整个翻译项目。
译前:在CAT工具的帮助下,翻译项目负责人可通过“创建项目文件包”的形式将稿件分配给不同译者,并且基于同一项目的文件流转可以保持清晰流畅。
译中:翻译过程中,CAT工具的自动质检功能能够对翻译文本中的非译元素进行自动质检。一旦发现上述问题,CAT工具会明确地将错误提示成现在翻译界面上,提醒译者注意。译者可点击提示进行查看,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调整,并将最终确认的翻译内容保存至翻译记忆库中。
译后:CAT工具直观便捷的翻译界面不仅方便译员翻译,也方便审校人员對照原文进行译文的逐句校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审校模式中“以读代审”以及漏审的弊病。
3.4 CAT 工具有利于语料库与术语库的循环利用
在整个手工图书翻译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手工编织术语和英汉双语平行语料,这些语料加以整理回收,也是出版社一笔非常宝贵的语言资产。这些资源可以在CAT工具的帮助下,运用到此后同类题材图书的翻译项目当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后续图书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4 结论
近些年来,CAT技术对翻译的辅助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译者为提高翻译效率,保证翻译质量,越来越依赖包括CAT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进行翻译实践。基于手工图书The Knitters Stitch Collection 的英汉翻译实践,笔者发现,CAT工具同样适用于在手工图书的翻译,其在手工图书项目中的应用有利于优化翻译项目管理,提高手工图书的翻译效率,为手工图书翻译提供优越的质量控制。此外,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过程中,利用CAT工具创建了手工编织术语库与手工编织英汉双语语料库,并在翻译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相关语料,这些语言资源可以运用到此后同题材项目的翻译当中。
同时,由于经费有限、人力资源有限,该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笔者无法承担CAT工具职业版功能的费用,因此,在CAT工具项目管理功能对手工图书翻译项目的应用研究方面,笔者仅探究了CAT个人版工具在该方面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不少手工编织术语及英汉双语语料,然而术语的收集整理、语料的清洗对齐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若要进一步扩充编织术语库与语料库,还需出版社及译者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华树.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研究[J].外文研究,2014,2(3):92-97,108.
[2] 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5.
[3] 左文绚.论手工图书的特征与时代价值[J].中国出版,2019(21):38-40.
[4] 余水秀.浅谈手工图书的翻译和编辑加工问题[J].科技传播,2020,12(20):55-57.
[5] 徐彬,郭红梅.基于计算机翻译技术的非技术文本翻译实践[J].中国翻译,2015,36(1):71-76.
[6] 徐彬,梁本彬,王臻.AI时代图书翻译出版的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J].外国语文,2021,37(1):18-25.
[7] 梁本彬.人文类图书翻译中的CAT可行性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8(1):73-81,110.
【通联编辑: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