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兆文
陈政委,是淮安北乡走出去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在部队里,他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兵,一步一步当上了团政委,最后在天津转业。这次回家省亲,在一次酒席上我们得以相识。
他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政工干部出身的他,说话慢条斯理,给人以亲切感,举手投足间透出军人的气质。酒兴正浓的时候,陈政委开始“忆苦思甜”。孰料他一开口,便攫取了在座每个人的心,辛酸的过往,让人泪湿青衫,唏嘘不已。
他说他上小学的时候,别人的书包里装着书本和纸笔,他的书包比别人多出两样东西:一双筷子和一个碗。他的家在学校的东边,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同村的孩子向东走,可他却背道而驰向西走。人家的孩子回家吃饭,他没有午饭吃,他不好意思去东边的庄上要饭,只好去西边的庄上讨一口饭来充饥。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他是吃着“百家饭”上完了小学的。
陈政委说,母亲是他一生的贵人,没有母亲就没有他的今天。
他父亲30 岁的时候,不幸染上了血丝虫病,无钱医治,最后下肢肿胀,成了“大粗腿”。父亲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的全部重担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入了党,可目不识丁的她,名字都不会写,连简单的劳动工分都要央求别人来算,“睁眼瞎”的母亲,看尽了别人的冷脸。看到儿子自小好学上进,她打心眼里高兴。儿子想读书,母亲就去邻居家借,可她最终吃了闭门羹,人家怕借书给她脏了自家的书。家穷遭人欺,这活生生的例证,让小时候的陈政委刻骨铭心。穷怕了的母亲,自己深受没有文化的苦,她发誓就是要饭也要供儿子读书,让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陈政委的叔叔骂上门来,日子都过得这么难了,还要供他上学,让他回家种地得了。母亲坚决不允,她那期待的目光是他刻苦求学的最大动力。
陈政委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面对着嗷嗷待哺的儿女,母亲毅然拖着残疾的父亲,走上了讨饭的路途。父母讨饭的日子,是在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中度过的。为了避免给人看见,他们每天天没亮就出发,夜深了才回家。他们从不在周围的乡镇乞讨,都是在邻近的县里出入,就是为了给求学的儿子一份尊严和脸面。陈政委清楚地记得,父母当时不懂得如何贮藏要来的饭菜,都装在热水瓶中,还用瓶塞塞住瓶口,第二天早上,他们起来的时候饭菜都闷馊了。他就这样吃着父母讨来的馊饭剩菜上完了初中,直至高中毕业。
这时候陈政委想起个人,一个他们家的恩人,没有恩人的帮助,也许他永运走不出“农门”。他这次回来,一半是省亲,一半也是报恩。
“这个人当时在乡里做着民政助理,”陈政委说,“他确实是个心系老百姓疾苦的好干部。”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陈政委的母亲就去乡里找他寻一点救济,助理都是热情接待。临走的时候,助理都要到乡里食堂打来饭菜让母亲吃,母亲舍不得,都带回家来。在他们家几次陷入绝境几乎活不下去的时候,助理总是能雪中送炭,让他们家绝处逢生。后来,为了拉这个“特困户”一把,助理好不容易要来一个参军名额,听说是工程兵,怕陈政委吃不了那样的苦,问他愿不愿意去,陈政委拍着胸脯说:“什么样的苦我都不怕。”
到了部队以后,许多人都傻眼了。部队坐落于河北邯郸附近的一个大山沟里,四面环山,给人窒息的感觉,根本不像一马平川的苏北平原地。有些士兵号啕大哭,直接找到了接兵首长,说部队欺骗了他们。当初说好在河北石家庄,以为在省会城市,想不到竟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部队首长狡黠一笑,把他们带到一座大山前,指着山上“史家庄”三个猩红大字说:“我没有欺骗你们啊!”众人皆晕。
他们一开始就是炸大石头,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可这样的日子对于陈政委来说,非但不苦,还泛起一丝甜蜜。因为,他终于吃穿不愁了,尽管当时大伙儿还只吃个半饱,但他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 温暖”。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有穿过一双袜子,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上学的时候,大家一眼就能认出他,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衣服,长年累月,他老穿着一件同样的外衣。夏天的时候,他赤着脚上学;冬天的时候,没有鞋穿,只穿一双草鞋,双脚冻得通红,单衣薄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后来,好心的班主任给了他一双旧球鞋,最终穿得“千疮百孔”,一个脚趾都露了出来。现在好了,发的军装都穿不过来,冬天穿得厚厚的,浑身热得冒汗。对于这样一份迟到的“温暖”,他感觉太幸福了。
后来,部队首长看中了他的吃苦精神,决定把连队诟病最多的炊事班交给他,希望他改变管理漏洞大、战士吃不饱的状况。为了打一场翻身仗,穷苦人出身的他,过起了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日子。他将粗粮细做,不断做出花样来,保证一星期不重样;平时剩下的馒头、面卷,他聚起来,被战士扔掉的,他拾起來洗净晒干,然后下锅油炸后给战士们吃;他还发动炊事班战士做豆腐、泡豆芽、酿酱油;组织生产小组开荒种菜,上山养猪……这样数措并举,一下子改善了全连的伙食状况,战士们不但吃得饱,而且荤素供应充足。陈政委“一战成名”,全团都知道了他的大名。后来在他提干的时候,有人暗中向团部反映他的“问题”,团部派工作组来连队蹲点调查,结果不但“罪名”不成立,反而查出了个“正面典型”。就这样,陈政委在部队一步一个脚印,干出了名堂。
一晃五十年过去了,陈政委的两鬓已经泛起了霜花,饮水思源,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助理的后人,一场认亲谢恩的结局圆了他多年的夙愿。而对于父母,陈政委有着太多的愧疚。贫病交加的父母,一天没有享过他的福,都在60 多岁的时候,就早早地相继离开了人世。
“我敬我的父母一碗酒!”话音刚落,陈政委一饮而尽。
酒碗放下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这满满的一碗酒里,盛满了思念、感恩、愧疚和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