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中探索“三全育人”体系落实与保障机制

2024-05-01 19:54刘舒婕王祎敏朱建英汪甜甜韦炜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政治

刘舒婕,王祎敏,朱建英,汪甜甜,韦炜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兰州 730050)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战略举措。这一举措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了一体化育人体系[1],阐明了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2],并提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线力量,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和学生骨干构成了开展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中,辅导员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4],是在育人“最后一公里”路上的前行者、探险家和守望者。在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得到了显著发挥,“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逐步完善,高等教育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方面稳步前进。

在推进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工作中,目前国内对“三全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深入探讨十大育人体系中的某一个方面。然而,“三全育人”的整体推进在高校中面临着一些显著的问题,如各育人体系间缺乏协同配合、育人机制不完善、育人成效有待提升、育人合力亟需加强等[5]。“三全育人”中的十大育人体系与辅导员的九项职责息息相关,包括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以及理论和实践研究[4]。高校以辅导员为主导,在“党—团—班”一体化协同推进“三全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学生骨干等构成的学生工作基层队伍的配备优化,并探究如何优化基层组织架构,可以有效地推进“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整合院校两级资源,最大化推动“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学生工作,是高校有效推进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致力于在全校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并培育重点学院、重点项目进行“三全育人”落实和保障机制的研究工作。学校在推进“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为西北地区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辅导员更是育人“最后一公里”路上的前行者、探险家、守望者,岗位职责赋予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多责任与担当。笔者在工作中担任思想政治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班主任、学院团委书记等职务,具备充分的条件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党—团—班”一体化建设落实并保障“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充分挖掘岗位职责中蕴含的育人元素。笔者致力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重点落实到“三全育人”的成效中,力求使思想引领更具影响力、立德树人更加有效、日常管理更富人情味,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成长诉求、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的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及学生骨干组成的学生工作队伍,作为推进“三全育人”战略的重要责任主体,分布于“党—团—班”的多样化岗位角色中。他们通过深入挖掘各自不同身份中蕴含的育人使命,探讨各岗位职责与“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三全育人”战略举措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激励学生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他们注重全过程育人,紧密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有效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委的第二课堂作用。他们注重全员育人,充分利用党支部、团委的工作力量,深挖学生工作队伍的岗位职责,结合实际情况服务于全体学生。此外,他们注重全方位育人,有效运用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体系、组织建设与管理、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全面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本文以学院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将政治觉悟、科学文化素养、就业创业、学风建设、精神文明作为衡量标准,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考核、考察结果作为研究论据,采用调研、分析、总结等方式作为研究手段。笔者通过在学院内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深入探索学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促进学生工作队伍的能力提升与基层组织架构的合理科学化。

二、“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

在高校中,学生基层组织通常包括宿舍、班级和团支部。这些组织划归到各自的学院管理,以年级为单位。学院设有党委(总支)、团委(总支)、下属的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等二级组织。现行的基层运行模式面临一些问题,如班级、团支部与党委、团委管理之间的脱节、资源无法整合、工作重复繁杂等,导致育人合力无法形成,育人成效难以达成。合理的基层组织架构及运行模式是“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与基础。高校通过创新基层组织工作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模式,可以最大化提升“三全育人”格局下学生工作的育人成效,努力实现并保障“三全育人”的体系建设。

兰州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将党支部建设在班级中(即将同一专业的一至四年级班级涵盖在同一个党支部下)。笔者所在学院依据专业教学特点和学生教育管理实际,按照“专业划分、纵向贯通、结构合理、数量适度”的原则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已形成专业班级支部纵向管理模式,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的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此举将常规的按照年级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转变为党支部纵向管理各年级同一专业班级,形成了“1+3”管理模式,即一名辅导员同时担任新生班主任、党支部书记,而三名专任教师担任高年级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在党支部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发展、新生班级管理、指导党支部下属各年级团支部组织建设及团员管理等方面工作,并与专任教师协同联动,共同关注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与成长,通过“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全面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和力量,积极为高校的立德树人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一)党员旗帜,支部堡垒,全过程开展教育管理

党支部作为基层的核心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讲理想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通过“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利用党支部的组织和制度优势。党支部可以通过实施“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为广大学生树立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同时,党支部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开展适合的主题活动和教育引导,确保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通过紧密联系学生基层群众,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人素质等方面,促进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确保党支部的建设、发展控制、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和作用发挥,展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正面引导和良性循环。党支部重点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通过建立一个支部负责一个专业、一个党小组管理一个班级、一个党员引领一个宿舍的模式,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凸显党员的旗帜作用和支部的堡垒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促进所有学生共同成长进步的坚强阵地。

高校深入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规划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任务,把握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思想状态并制定不同思想引领方案,全过程参与学生成长各环节。基于党支部责任党小组年级承包制度,高校为不同年级制定了相应规划。大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重点抓适应性教育,高年级党员直接指导新生开展党章学习、角色转变、经验分享、习惯养成等工作。高年级党员指导大一年级团支部开展“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工作,为培养党支部党员奠定基础,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大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重点抓学业生涯规划及习惯优化巩固。学校安排党支部优秀党员直接分享个人学习工作的经验,引导二年级学生积极探索学业和自我,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懈怠不放松,坚持优化并巩固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大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重点抓专业引导教育。由党支部品学兼优的党员为三年级学生提出专业学习建议并交流科技创新,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弘扬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大四年级的学生需要重点抓职前教育和考研咨询。通过配合学院就业、考研工作,党支部党员带动促进、先锋引领,为缓就业、慢就业同学落实党员责任帮扶制度,实施就业技术指导,帮助四年级同学顺利完成人生角色转变。

(二)第二课堂,平台搭建,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积极发挥团委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提升主阵地作用,高校着力构建了多方面的教育平台,包括素质拓展、科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全方位积极开展丰富的实践育人、科技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网络育人主题教育,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供学生按需选择,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高校充分利用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体系、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与管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精神、学生心理健康、校园文明安全活动等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造了条件。利用国家重要节日、重大事件、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基地等教育载体,结合兰州理工大学的实际,高校分主题、分时段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引领、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培养、良好风气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实践志愿服务等教育。这为“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在第二课堂的实践基础上夯实了基础。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学生将第一课堂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树立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坚定信念,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实践,在锻炼中成长。

高校深化兰州理工大学以“红柳精神”为核心的全过程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为载体,以兰州理工大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红柳精神为思想滋养,培育学生从理想信念教育中深入理论、应用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育学生从丰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校园文化中得到滋养,增强底气。高校把提升学生品格情操、培养高尚人格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作为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把“红柳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文化育人正确方向价值引领,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实现学生社会适应性、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实质性提升。

高校通过构建具有区域和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平台,充分体现了实践育人的理念,深化了社会实践的服务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确保学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高校通过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畅通了学生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国情社情的途径,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大学生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高校通过组建具有一定区域及专业影响力的社会实践团队,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参加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科创竞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认知,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竞争力。

(三)班级引领,教学联动,全员构建优良学风班风

班级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基层组织单位。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掌握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从学生大学生涯开始就通过思想引导、价值培养、教育管理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持续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3”管理模式(一名辅导员同时担任新生班主任、党支部书记,三名专任教师担任高年级班主任)为实现全员育人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刚入学时,处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辅导员凭借其丰富的经验,能在学生观念形成的初期为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培养思想觉悟、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思想政治辅导员通过与高年级的三名专任教师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机制,共同为学生提供大学适应教育、学习习惯养成、专业兴趣培养、优良班风建设等方面的支持。辅导员动员学校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而专任教师则充分利用院系的教学科研资源,挖掘并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职责,服务于学生成长。专任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力量,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建立良好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全员育人的实践中。

高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团委的工作力量,深入挖掘辅导员、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班主任的岗位职责,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专项工作赋予的特殊职责发动专任教师和党、团、班干部,以团结凝聚和服务全体学生为目标,通过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团支部的“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实现与各级专任教师的“教—学联动”,以团委的“青马工程”“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和团组织建设为工作载体,丰富学生的基层组织生活,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的建设,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使学生党团员及广大学生群众接受生动、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加强“党—团—班”一体化共建,提升组织的育人效果,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加深广大青年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三全育人”体系保障

高校通过实施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团委的工作力量,深入挖掘辅导员、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班主任的岗位职责,构建第二课堂综合能力提升平台。高校推进“党小组责任班级,党员责任宿舍”的工作落实,构建了组织育人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院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培养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品德、丰富知识和扎实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理顺了学生组织在团学活动中的具体职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组织凝聚学生、服务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主动吸收优秀团员青年加入党组织,促进团学工作的健康良性发展。高校坚持发掘专任教师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育人和科技育人的资源与平台,关注学生在就读期间的各种成长,完成专业认知教育、科技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朋辈榜样引领和学业目标养成,激发了青年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对学习的热情,积极构建了党员指导团支部干部、团支部管理全体同学的长效纵向管理机制,使学生干部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帮手,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更是“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教学、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网络、管理、服务、资助、组织构成的十大育人体系全面覆盖了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党—团—班”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内容,为加强和改进“三全育人”建设体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机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仅是对当前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而且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构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工作中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巩固优势、扩大影响,破立并举、善于创新。

高校将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通过“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着力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机制,强化高校各类党团组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育人责任,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范围,提高辐射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