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0)
作为一个服务于社会发展、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故宫博物院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致力于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中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故宫博物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科学普及、文化传播以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故宫博物院自建立之初便把学术和科研视为其根本,秉承“多延揽学者专家,为学术公开张本”的理念[1]。起初,工作主要集中在清点和整理藏品上。专家学者们坚持“以学术为公器”的原则,将整理出的文物、古建筑及史料、档案等编纂成册,并向社会公布。故宫博物院的第三任院长吴仲超先生可以说是故宫走向现代化的奠基人。在博物院面临重重困难时,他接任主持工作,不仅解决了垃圾堆积和文物破损等问题,而且调整了机构设置,新增文物修缮、学术研究等业务部门。在他的领导下,故宫博物院成立了科研小组[2]。一些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文物保管的基础上,根据《明清档案部关于开展业务和学术研究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这是故宫博物院管理层首次从制度上规范专家学者的科研活动,为当时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1988年,故宫博物院正式颁布的《故宫博物院规章制度汇编》,将此前参照执行的《规定》纳入《科研出版制度》一章,鼓励集体或个人根据计划承担科学研究项目,亦可以接受上级指定或外单位所约的研究项目。《制度》中规定了个人开展科研时如何查阅利用院藏档案,如何拍摄、利用影像资料,科研成果如何管理和奖励,科研过程中涉及到的部分经费如何使用等问题。这些内容为日后建立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制度提供了实践经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故宫博物院的体制和机制变得更加完善。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故宫博物院开始动用自有资金支持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活动[2],并制定了《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申报及基金管理办法》。从1999年开始,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成为故宫博物院每年规范化的工作内容之一。科研课题的管理,不仅鼓励了业务人员提升专业水平,而且使故宫博物院在当时的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长期的学术积累和制度探索,2003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先生首度提出“故宫学”概念[3],开启了故宫博物院以“故宫学”为中心的科研管理体系建设。故宫学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学术口号和学术旗帜,为故宫的文化和学术研究,找到并妥当安放一个既提纲挈领又有很大覆盖面的学术支点,承担起统领、组织、号召、动员的作用,使有关故宫研究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指向,有一个依归,有一个统辖[3]。2004年,科研处正式成立,负责协助院领导对院科研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各业务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全院重大科研课题及业务决策提供咨询,组织和协调院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评审、经费使用和日常管理。在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方面,故宫博物院做出如下举措。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成立于1953年[2],作为院领导下的学术审议和指导机构。由于历史原因,该委员会曾一度暂停活动。199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科研项目评审小组[2],为恢复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做准备。随后,故宫博物院党委会研究决定,恢复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同时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公布《关于恢复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成立的决定》和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2]。院领导向到会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2]。故宫博物院,由于其所包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信息,以及作为明清皇家建筑空间的独特性,需要建立以“故宫学”为核心的学术科研体系。这需要一批既了解故宫学术情况又熟悉故宫工作发展的学术和管理专业人士来指导和评价故宫博物院的科研工作。因此,恢复后的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由具有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资格的各专业知名专家和业务部门中的骨干业务人员组成[4]。他们根据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的需要,协助院领导审议学术、业务发展计划,并提出或审议重要的科研、出版、文物及古建筑保护、大型综合展览、网站建设等课题,同时负责检查和督促相关课题的实施与完成[5]。时至今日,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按照《章程》经历几届委员换届调整,仍在认真履行其职能,提高故宫博物院整体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专业文博人才,提高其学术影响力。
1987年,故宫博物院首次成立“完善全院规章制度小组”和“故宫特色科研体制研究小组”[2],着手制定和完善全院规章制度以及科研体制改革的工作。故宫博物院科研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开始起步,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建设、完善和更新。
2005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全面建设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科研处根据国家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科研课题和研究专项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故宫博物院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修订了《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经故宫博物院领导和专家审定,于2006年正式向全院发布和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立项课题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责任人在计划与预算范围内享有自主权,引进了主审专家预审制度,对立项课题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和中期检查制度,对结项验收课题实行匿名通讯鉴定制度[6]。
此后,根据国家科研政策的调整和院科研实际的变化,科研处大致每三年对《管理办法》进行一次修订,分别于2009年补充通过了《〈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科研设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借鉴了国家级科研课题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模式,规范了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在科研课题项目申报时实施查新环节,要求课题申请人在提交课题申报书外,对申报课题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进行判定,并提交《课题查新报告》。2012年,科研处修订《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将学术查新纳入课题项目的初审制度,在课题项目实施期间,组织召开课题项目研究中期汇报会,约定了课题项目的执行期限和延期制度,明确了科研课题经费的核定、管理和监督机制。这次修订进一步强化了科研课题管理力度。2015年,为适应“平安故宫”工程建设,科研处根据故宫博物院科研工作的新特点,针对院科研形势发展和课题项目经费管理方式的变化,对《管理办法》进行了重点修订。至此,科研处通过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规划、组织、实施科研课题项目,督查全院、部门、个人的不同时段的科研项目的落实与完成情况,保障故宫博物院科研工作良性运转。
科研处成立后,便开始委派专职科研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全院科研人员参与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等外来科研课题项目。每当收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文化部科技司等上级单位发出的课题申报通知,或从公开渠道获取课题申报信息时,专职科研管理人员便会动员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以集体或个人名义提交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处负责接收申报咨询、进行形式审查、提出审核意见并向主管单位集中上报。此外,科研处还通过编辑《故宫博物院科研工作简报》《文博要情》等内部刊物,关注并组织各级项目的选题征集,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以强化项目申报管理,提升科研人员的申报成功率,并确保课题项目的按期完成。
建立一项制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效果也是显著的。但要保证这项制度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学术需求,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推动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更需要耐心和智慧。
2019年,故宫博物院提出了“四个故宫”建设体系,包括“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和“活力故宫”。其中,“学术故宫”作为支撑故宫博物院事业不断进步的核心,承担了重大责任。故宫博物院的第七任院长王旭东曾强调:“一支稳定且充满活力的、围绕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多学科研究的学术团队,若干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一系列高品质的学术成果发表阵地,将推动故宫博物院学术研究沿着整体性、体系性和开放性的方向迈进。”[7]为此,故宫博物院进一步加强了科研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创新了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优化了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管理权,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充分释放了创新活力,并调动了各级多岗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围绕“故宫学”这一主题,故宫博物院积极搭建了更符合科研工作者实际情况的学术平台,对不同层级的课题项目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流程,保障了课题项目的质量,鼓励了各级科研人员开展有意义的科学研究,确保了故宫博物院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发展,以及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逐步建立了规范、科学、开放、持续发展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了开放创新、具有特色的故宫学术科研体系。
经过近二十年的科研管理工作实践,故宫博物院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已基本完成。
故宫博物院院级课题是故宫博物院资助的研究项目,每年一次面向全院的业务人员公开征集,内容涵盖历史、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学等各个领域。国家及省部级等院外来源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和重大需求征集由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委派专人负责。每年度,故宫博物院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组织开展课题申报的通知后,专职人员会按照资助单位的要求对申报人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并对立项课题实施监督管理[8]。
故宫博物院实施全过程式科研管理,从设计选题指南到组织申报、立项,再到项目实施期间的检查、抽查和结项审核,都在《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办法》中有具体的规定。故宫博物院定期发布《年度科研课题申报指南》等文件,以指导课题申报。按照制定的科研规划,院级科研课题项目被细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旨在鼓励青年学者参与申报和开展科学研究。同时,故宫博物院考虑到行政管理部门和业务研究部门并行的实际情况,鼓励非研究岗位的申请人申报科研课题,以提高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
故宫博物院的财务审批部门对科研课题实施科研课题经费预算制度,并履行科研课题经费审批流程。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响应《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若干措施通知》,优化经费管理,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这一制度将课题经费划拨至课题负责人所在的部门,由课题负责人自主管理。在课题办理结项申请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将同时进行。
故宫博物院开展“英才计划”“开放课题计划”“太和学者计划”,推进“文渊学者计划”,健全人才梯队,促进院内外、国内外人才交流互动。
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不断完善其科研成果管理平台,目前已建立包括明清宫廷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不可移动文物研究与保护、文物鉴定与研究、文物修复与科技保护等五大支柱的学术成果体系[9]。科研管理人员负责搜集、分类、整理院内科研人员的成果信息和科研动向。这些信息和动向最终被凝聚成《故宫博物院科研工作简报》,作为相关人员了解故宫科研情况的辅助参考。
规章制度的修订周期通常较长。每当国家发布最新的指导性政策文件时,尤其是在经费管理和成果审查等方面,责任单位需要将这些政策落实到相应的规章制度中,再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新的管理制度在应用于急需开展和正在实施的科研课题项目时,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与专门的科研院所不同,故宫博物院参与申报科研课题的都是来自各个岗位的业务人员。他们需要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许多申报者第一次申报课题项目时,对于不同等级、不同门类、不同资金来源的课题项目对应的政策、规定等信息感到非常陌生,了解渠道也较为有限。每一年度的申报要求根据当年的规划有所调整,但留给申报者核查和准备材料的时间相对紧张,导致个别申报者可能会陷入“走一步看一步”、遇到问题再查找文件的困境。
笔者通过对历年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的梳理和分析发现,课题负责人在申报课题预算时通常会满额申报,但在课题实施期间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导致在办理课题结项时仍有一部分结余经费。部分课题负责人因未能按时完成经费使用合同的支付而造成课题延期。
对于科研成果的认定,目前主要局限于论文、出版物等文字材料。这些成果通常以其收录情况作为量化的评价标准[10],是学术界主流的成果认定依据。但故宫的科学研究以文物(可移动的文物藏品与不可移动的古建筑)作为研究对象[11],因此,其成果还应包括文物的编目建档、举办展览、开展教学活动、文物修复成果及其新媒体展示方案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学术会议、讲座、沙龙等交流活动也应当作为科研课题成果的补充形式。对这类科研成果的评价方式,目前更多依赖评审专家的判断和应用效果反馈,缺少受到学界认可的客观标准。如何保存和管理实物型科研成果,如何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仍是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越大,资源越丰富,越需要相应的学术支撑,越需要构建厚实的学术平台。”[3]一个成熟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是搭建学术平台的基础。平台承载的人员越多,内容越丰富,基础就需要越稳固。《故宫博物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是“逐步形成学术梯队健全、科研成果丰富、学术平台发展良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学术科研体系,成为我国文博领域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好文化传承创新与智库作用”。这对故宫博物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实现有效科研管理的基础。课题项目管理的流程与规范是指导科研项目管理运作的重要文件,其内容应既适应当前项目的特点,又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应相互配套,层次清晰,明确界定项目应完成的具体内容和应达到的标准。
面对科研人员对文件理解不足和执行时不知咨询对象的问题,故宫博物院应在现有的内外网文件公示和宣传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文件内容的解读上,为科研人员在重点项目申报前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并提供专门的宣传、培训。同时,故宫博物院应定期对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以不断提升其经办服务能力。
故宫博物院要实现科研项目信息的全过程网络化管理,规范申报程序,通过技术手段缩短项目查重和审查周期,提高课题项目申报至结项的工作效率。项目管理应从申报到结项进行全程记录,通过系统提醒完成定期汇报和按时结项,减少线下的评估、抽查、审计等活动。故宫博物院可设立独立的课题经费核算模块,区分科研经费与日常业务经费,提高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效率。
面对博物馆科研中“科研课题封闭”的问题[11],故宫博物院通过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和跨学科、跨机构、跨部门的科研协作,增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故宫博物院应建立科研人才库,梳理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发展规律,有目标地进行科研人才管理和服务,构建一个人才结构完善、学术方向全面、科研成果丰富的科学研究体系。
故宫博物院建立完善的课题项目成果数据库,以避免纸质档案的损坏和多样化科研成果的遗失。故宫博物院研究非文字型成果的认定和评价标准,采用多种索引模式进行成果的分类管理。除了常规的项目—成果模式,故宫博物院也可按成果类型、发布时间、等级等进行分类,为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提供支持。
在故宫博物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中,科学研究是根基和必要条件。其中,科研项目成为了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对于科研管理而言,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来开展科研项目是故宫博物院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博物院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