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解呈亭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时:1 课时(45 分钟)
1.了解乘法的初步概念,理解乘法是加法的延伸,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概念。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形成探究的思维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总结,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核心素养。
重点:了解乘法的概念,并掌握乘法表中的前两行,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通过观察加法表,使学生发现每一行中的加数与和的变化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进行乘法运算。
难点:在乘法运算中,当两个因数相乘时,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那么积就是0。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并记住,因为在以后的除法学习中这个知识点是基础。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乘法表中的一些数值较大,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难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探究的思维方式。
1.启发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思考过程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次数学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每个小组内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各司其职,学生能学会有效沟通和合理分工,进一步增强团队协作的技能。
3.问题导向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主动学习为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本次课堂中,教师将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
在“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内容。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等。
数学模型:乘法表、实物展示等。
多媒体资源:教学视频、动画等。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表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生动的学习素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本次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例如,“乘法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解决?”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将深入思考乘法的概念、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表的规律以及乘法运算的顺序等问题,建立对乘法的全面认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乘法的初步概念,还能够掌握乘法表中的前两行,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随后教师开始设置情境来进行教学。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新的概念——乘法。首先,让我们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小明去买书,每本书7 元,要买5 本书,总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1:每本书7 元,要买5 本书,那就是7×5。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7×5 等于多少吗?
学生2:35 元!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你们已经知道了如何用加法来表示这个问题,但是当加的数字越来越多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快速得到结果。
1.概念讲解
在该环节,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加法表。当加的数字越来越多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快速得到结果。比如,2+2+2+2+2=10,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为2×5=10。
学生: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表示呢?
教师:因为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表示。比如,3×4=12,就是3 个4 相加得到的结果。
教师继续讲解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原理。
同时,启发式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学科内涵,提高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
2.实例讲解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例。比如,有一盒巧克力,每块巧克力的价格是2 元,如果我们要买5 块巧克力,那么我们需要支付多少钱呢?
学生:2×5=10(元)。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乘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表示为2×5=10,其中2 代表每块巧克力的价格,5 代表我们要买的数量。
通过实例讲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1.分组练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乘法运算的题目进行练习。
小组1:我们选择计算4×7。
小组2:我们选择计算6×8。
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得出答案。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互相倾听,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有的学生可能对乘法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而在小组中,他们能够交流澄清疑虑、理清思路。每位学生都被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看法,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小组内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提出问题,有的解释概念,有的引导讨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各司其职,学生学会了有效沟通和合理分工,进一步形成了团队协作技能。教师则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2.课堂互动
教师邀请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并鼓励其他学生发表看法和建议,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3.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的概念和如何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通过实物展示、讲解以及小组活动,你们已经掌握了如何用乘法快速得到相同数字相加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练习乘法运算,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同时在课堂小结中也可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总结,包括让学生说一下通过课程学习收获了什么,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记忆深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整理习惯,为下阶段学习指明方向。
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熟悉相关知识,逐步形成解题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在实践中共设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课后练习作业。
第一个层次的作业,是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的意义和求解方法,如出示“3×3=”“4×3=”“5×4=”等较为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现有的知识学习效果。
第二个层次的作业,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深加工。例如,算式“3×3”和“2×4”比大小,算式“5×3”和“4×4”比大小等,学生在掌握乘法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第三层次的作业,是让学生进行发展性练习,即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自己书写乘法算式。例如,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我给出了“20”“24”“30”等数字,学生自己列出所有算式,如结果为“20”的算式包括“4×5”“5×4”“10×2”“2×10”,学生在列举算式的同时,还可以拓展自身的逻辑思维。
这些梯度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1.课程设计方面
θ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了相应的课堂活动,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乘法计算时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学生乘法运算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θ分析该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和改进建议如下:
θ学生在学习乘法知识时对重难点的掌握较为有限,存在很多疑问,但学生很少主动去表达,从而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基于此,在后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难度来合理分配个人展示时间,并且要借助提问、小组合作等途径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
θ在中间环节的设计中,因为乘法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具备递进性,所以无法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在课程重难点内容学习中,教师没有给学生普及乘法各种运算的规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乘法运算存在一定困惑,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此类问题,在后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来梳理乘法教学难点之间的关联性,秉持由简入难的顺序来设计课程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印象。
θ2.分享和交流方面
θ学生在分享和交流学习内容时,因为学习积极性较低,导致课堂不够活跃。
θ分析该问题的具体原因和改进建议如下:
θ一些学生自信心较差,在不确定答案时,很少进行积极表达,基于此,在后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算法的特性为学生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性问题,并且主动提问这些学生,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θ首先,在乘法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精神。通过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态度,培养他们的深层次学习思维。其次,问题导向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知识探究中,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最后,教师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验和发展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形成了丰富的观点。这种合作性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了可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