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 璐
中华民族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形式与作品。戏曲作为其代表拥有的独特魅力,成为当代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国家名片之一。因此,在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借助音乐课堂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助力学生强化个人能力的同时,逐步渗透文化内涵,让学生的成长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同时也打开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培育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本文以小学音乐五年级教材“梨园英秀”这一单元为例,着眼基础课程目标,放眼文化传承与发展,且侧重学生体验设计教学。
1.学生能够学会演唱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戏歌《梨园英秀》,并以此体会歌曲热烈欢腾的情绪,且能够独立自主进行歌曲演绎。
2.学生能够对京剧中的锣鼓经和数板有所了解并能够模仿,逐步认识传统乐器、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学生了解京剧的发展与创新,学习当代戏曲发展过程中的戏歌形式。
3.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感悟梨园弟子学习技艺的艰辛与不易。
1.学生能够在歌曲学唱中表现出戏曲的风格,在演唱时吐字清晰,表情丰富,培育基本音乐核心素养。
2.学生能够在歌曲中把握节奏,感受韵律,吸收传统戏曲精华,进一步积累音乐基础知识,深化核心素养。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程内容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铸牢文化观。
1.如何帮助学生切分节奏并准确把握,掌握音乐技能。
2.如何帮助新一代学生走进戏曲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并达成音乐风格,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单元由戏歌以及戏曲元素的结合进行了导入设计,通过一首耳熟能详的《京调》与戏曲相关内容的融合思考带领学生走进单元文化主题。接下来应用《梨园英秀》这首戏歌,导入本单元的核心演唱环节,且侧重节奏的掌握与戏曲基础知识的渗透。在基础学习设计后,教材内容选用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曲目《谁说女子不如男》以及京剧锣鼓《急急风》,从不同视角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音乐文化。整体呈现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与教学思路设计,既融合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这一单元的学情分析要从两个视角展开:一是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身能力以及知识积累;二是时代赋予学生的特点,以及整体音乐环境与戏曲发展的关系。
首先,从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及当前音乐知识积累来看,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深刻,但是也可以在情感上达成基本共鸣,并且能够通过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演唱与演奏技能。因此,针对小学生展开音乐教育,教师并不需要挖掘音乐背后的过多技巧与深度情感内涵,而是可以选择侧重基础情感共鸣以及基础能力。其次,从音乐欣赏与创作环境来看,当下以流行音乐为主,学生很少接触戏曲、了解戏曲。从时代背景来看,戏曲作为我国传统音乐形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一“时间差”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融合当代音乐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构建链接呈现共性,寻找差异,展示其不同的魅力与传承关系。
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当代小学生对戏曲的了解以及认知不够全面,缺乏兴趣。因此,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首先需要调动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有效展开课程具体教学以及文化渗透。
为了契合当代小学生的音乐欣赏特点,在与教材进行融合的背景下,本堂课将选择《万疆》这首流行歌曲,作为中国戏曲传统元素进行趣味导入设计。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万疆》这首歌曲。
师: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首歌曲,也知道这首歌曲描绘的主题是什么。那么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手是谁吗?有谁知道他演唱的歌曲有什么特点?
这时通过与学生探讨歌手的音乐风格,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引入戏曲这一主题。
师:这位歌手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依托我国的传统戏曲,他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耳熟能详且优秀的流行歌曲。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给他带来音乐灵感的戏曲之中,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教师播放《京调》片段音乐,与学生共同欣赏以怀念戏曲为主体的民歌乐曲,引入戏曲主题。
(设计意图:借助流行歌曲展开趣味导入环节设计,以学生熟知的歌手歌曲引入戏曲主题,在引入环节让学生认知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借助流行歌曲的发展与创造源泉,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为之后的基础知识学习与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在引入环节欣赏完《京调》后,教师着眼于戏曲的基础节奏、旋律以及演唱和戏曲文化进行具体授课。
师:通过欣赏《京调》片段,我们能够感受到戏曲的风格十分独特、强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具体感受一下决定戏曲中节奏的锣鼓经与数板吧!
本单元可以融合美术学科,通过结合美术线条以及音乐节奏共同设计游戏。
教师播放同一首戏曲中两至三段不同节奏的片段,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进行线条绘画,进而再聆听全曲,根据音乐的具体设计判断线条的前后顺序。
在完成游戏后,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戏曲的节奏与韵律感,进而展开《梨园英秀》的演唱学习。
师:相信通过刚刚的节奏训练,大家对戏曲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也能够抓住戏曲节奏的特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梨园英秀》并进行演唱吧!同时也借这首歌曲优美的作词,来具体了解一下戏曲中的具体内容。
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抓住演唱阶段的节奏进阶教学的过程,可以融合乐器开展“猜猜看”小游戏,将戏曲中所用的乐器及其所表达的节奏内容融合形成感知,并借助游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对应歌词中所提到的戏曲种类、行当种类以及功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重现,并以连线的形式展开游戏体验,借助游戏优化具体学习过程。
在学生进行基础演唱学习后,教师可以采用组队游戏比拼的方式落实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将歌曲分为不同的演唱部分,由不同的小组负责演绎。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内容摆出戏曲形象与动作,以及演唱的吐字发音等表现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小组的完成程度进行评选。同时在完成过程中,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对戏曲的模仿与呈现效果,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与音乐表现欲望,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音乐文化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这种形式,帮助学生简化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环节,以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借助多元的游戏探究过程渗透戏曲文化,既能够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对戏曲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
在完成本单元基础教学目标后,接下来的课程重点应当落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标上。结合教材内容,下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融合,带领学生全息化地感悟戏曲。
师:刚刚我们通过节拍、歌词以及具体的歌曲演唱,了解了戏曲中的许多知识。戏曲之所以能够成为许多流行音乐的元素,是因为其拥有无限的魅力与丰富的内涵。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全息化地欣赏课本中后两段戏曲音乐作品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更深刻地多元感悟戏曲吧!
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视频片段,并且结合视频中演员穿的戏曲服饰以及演员的身段进行讲解,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带领学生感悟戏曲文化中的多元底蕴。
进而再以京剧锣鼓片段《急急风》展示,并且结合戏曲中的“走圆场”,进行有机结合,助力学生感悟。
师:相信大家通过刚刚两个片段的欣赏与感悟,能够发现戏曲是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既需要精美的行头来装扮演员,又需要锣、鼓、钹等不同乐器来演奏音乐烘托氛围,同时更需要演员的精湛演技与演唱完成整个表演。
接下来再就戏曲的不同种类展示不同曲目所应用的乐器代表、服饰特点等戏曲内容。打开学生对戏曲的认知窗口,让学生发现戏曲中的多元化魅力。
师:相信通过多个视角来感受戏曲文化,我们能够发现它的独特魅力。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现在流行音乐中的元素,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戏曲元素的服饰,这是我们民族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新一代的中华儿女,我们也要在音乐中继承戏曲文化的精髓,用我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传承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与教材内容多元化的融合,展示戏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感悟戏曲文化的魅力。并且以此链接新时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让学生去感受文化传承与发展和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既帮助学生热爱传统戏曲文化,又让学生有效地感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
在完成本单元知识内容的重难点教学后,教师还应当基于单元主题设计专项的总结拓展环节。从多角度进行回顾,让学生感受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升华课程深度,使学生全面发展。
师:在戏曲文化中,有一句我们熟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家知道这个一分钟与十年功代表着什么吗?
以这一问题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入戏曲学习的过程,将音乐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综合成长链接。通过欣赏流行歌曲《十年一刻》,并结合戏曲演员的学习记录视频,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梨园弟子的学艺之路。借助这首取材于戏曲的流行歌曲,学生体会戏曲艺人生活,感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累积及努力的精神。
师:流行歌曲不仅会在艺术形式上借鉴戏曲元素,还会通过戏曲人的生活进行取材,这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华儿女,也要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创新。
(设计意图:基于单元主题的升华视角,再次链接新时代流行音乐与戏曲文化,以回顾总结拓展的方式,再次点明单元主题。也借助梨园艺人的精神,带动学生的综合成长,完成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既得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得到精神的滋养与成长。)
本次课程设计关注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丰富性,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创造性,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与落实受到了一定局限,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缺少了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融入。戏曲文化与这部分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链接,仍然缺少创造环节。因此,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及今后的课程设计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并且深度结合教材,挖掘实践环节的设计,尝试以创新的方式学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