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思考

2024-05-01 07:13赵鑫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河北省

□文/赵鑫旭

(浦发银行吉林分行 吉林·吉林)

[提要]本文对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造成河北省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不均衡、金融科技发挥效果欠佳以及农民金融常识匮乏的原因,并提出应从增强普惠金融供给主体积极性、完善普惠金融配套服务体系、提高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等方面着力,提升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普惠金融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因此,我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从2013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普惠金融”,到2016 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将普惠金融提升至国家金融战略层面,再到2020 年国家发改委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国下一阶段普惠金融的发展明确方向和目标,普惠金融在我国已经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河北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于2016 年、2020 年相继出台了《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发展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河北省在完善普惠金融机制、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推进普惠金融试点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0 年,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建设了河北省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共服务企业40,895 家,撮合对接金额累计377.59 亿元,成功放款金额累计43.81 亿元,成为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次创新性尝试。目前,河北省普惠金融整体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促进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对象不均阻碍普惠金融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受到金融排斥。目前,各银行机构推出的小微贷款产品主要是针对已经趋于成熟、有合格抵押品以及多年纳税记录的小微企业,而那些成立时间较短的初创型、科技型企业却缺少合适的产品支持其发展。现阶段,在河北省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上,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类信贷产品,需要有抵押和质押品的超过半数。除此之外的信用类贷款产品,大部分也在经营收入、成立时间、纳税额度以及法人的从业经验等方面设立了较为严格的条件,提高了贷款门槛,使得初创期的小微企业缺少合适的金融服务以支持其发展。二是涉农贷款向着非农化偏离。据河北银监局统计,2020 年辖内银行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仅略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城商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均低于其他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河北省农村地区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本应该服务于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但部分银行将资金用于商业化贷款,致使涉农贷款供应量下降,贷款方向朝着非农化偏离。

(二)金融科技发挥效果欠佳影响普惠金融深入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创新驱动力不足。具体表现为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优势。目前,河北省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缺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金融产品创新,使得农户可选择的银行普惠金融产品仅限于小额信贷、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小组联保贷款和抵押担保贷款。与城市金融产品相比,种类较为单一,多为生产型信贷服务,缺乏享受型信贷服务,无法满足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数字普惠金融与偏远贫困地区结合时,忽视地方实际情况。尽管近些年河北省偏远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某些地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如线上签约、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仍然发挥效果不佳,没有起到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的作用。

(三)农民金融常识匮乏限制普惠金融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对普惠金融的基本认知。目前,部分农民对于普惠金融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加之时常会受到网上报道的金融诈骗案件的影响,导致其不愿意甚至惧怕接受普惠金融提供的服务,从而对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耕之余,大部分青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务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因各种原因留守的人口基本不具有任何金融知识,其思想认识严重落后于市场发展,生活中基本全部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结算,缺乏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无法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

二、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相关问题原因分析

(一)普惠金融供给主体积极性不强导致服务对象失衡。造成普惠金融供给主体缺少积极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与弱势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征信数据依然以传统的信贷信息为主,对于其线上支付、网络社交、电子商务、政务数据、电力数据、第三方涉企数据等非信贷信息还缺少梳理与整合。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了银行机构的贷款风险,降低了弱势群体的获贷额度,还会把大量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客户拒之门外。二是缺少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政策。“赏罚分明”是保障普惠金融市场供给主体有序开展业务的重要原则。目前,河北省对于主要负责支持普惠金融的信用社支持力度较弱,缺少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激励政策,使得信用社为弱势群体提供贷款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风险,打击了其开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部分银行恶性竞争、重复优势客户导致的普惠信贷资源过度集中和过度授信等问题,相关部门也未能对其实施明确的惩治性措施,从而导致一部分普惠信贷资金被用于商业化贷款,并未真正服务于弱势群体。

(二)配套服务体系不足限制金融科技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风险监管体系仍存在缺陷。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的普惠金融产品创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金融机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这往往也给不法分子带来金融诈骗的便利。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其金融安全以及防范风险的意识比较淡薄,在数字化交易过程中,更有可能卷入到电信诈骗、高利贷等问题中,潜在风险较高,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问题严峻。对于上述问题,河北省在监管制度上仍然存在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进度较慢,有效化解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中积累的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并不完善,造成金融机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普惠金融创新的意愿不强。二是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河北省偏远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仍存在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设备更新缓慢等问题,使得部分金融机构在进行网络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数字普惠金融的交易缺乏便利性,成本高且效率低下,最终造成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和有效的保障。

(三)普惠金融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民金融常识匮乏。具备基础的普惠金融常识有助于农户更好地理解相关金融产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金融服务,提高其参与普惠金融的积极性。然而,由于涉农贷款风险较大,大部分银行对于农村客户的重视程度较低,进而对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宣传力度不够。同时,在实际宣传过程中,也缺少符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宣传手段,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基本都是通过知识手册来宣传普惠金融,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实际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导致大多数农户不熟悉普惠金融的理念,对普惠金融的看法较为片面,不愿意依托普惠金融进行金融交易,难以发挥普惠金融提高收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作用。

三、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建议

(一)增强普惠金融供给主体的积极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着力解决银行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要起到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通过搭建大数据采集、整合、分析中心,把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非信贷信息纳入到数据库中,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其信用情况。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政银数据联通共享通道,提升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而使银行机构可获得更丰富的外部数据接入,包括政府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等,让银行机构掌握更多信贷资金需求者的信息,增强其风控能力,消除信用数据层面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提高弱势群体的获贷率。二是完善普惠金融激励与惩戒机制。将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指标纳入对全省银行机构服务弱势群体的绩效评价,加快建立与银行机构普惠金融贷款占比挂钩的政策激励机制。对那些积极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并做出贡献的银行机构应予以一定的财政奖励、税收减免和风险补贴,从而减轻机构的运营压力,降低成本,提高银行对弱势群体放贷的积极性。对于存在恶性竞争、重复优势客户的银行机构应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督促其将普惠金融资源用于弱势群体的脱贫致富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二)完善普惠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补全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漏洞。通过依托大数据的优势,搭建资金流向检测平台和客户经营状况预警机制,从而及时发现金融机构在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金融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资金流向不合规、贷款用途被改变的情况,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要定期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打击金融诈骗,整顿市场秩序,对市场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予以排查和纠正,必要时进行一定的处罚,从而净化普惠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普惠金融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普惠金融配套服务体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载体是移动和固定网络,因此河北省应完善与之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政府可通过价格管制、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互联网供应商为中低收入和农村人口提供质优价廉的网络服务,提高弱势群体的触网率。同时,金融机构应为一些欠发达地区提供一些现代化设备,如刷卡设备、自助银行等,从而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有效地满足低收入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提高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在对普惠金融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和各大金融机构要起到带头作用,深入农村地区,积极开展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知识讲座和宣传工作,让农民增强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同时,在传统的宣传方式基础上,要探索更贴近农民,易于农民理解和接受的宣传方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要运用好网络媒体强大的推广传播能力,打造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知识宣传平台,让普惠金融潜移默化地融入农民的思想认识中。其次,要开展易于农民接受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联合银行网点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金融知识有奖竞猜,金融知识有礼问答等活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既有一定的趣味性也保证了宣传效果。最后,在宣传内容方面也要有侧重点,做到贴合农民的实际需要,避免只是泛泛而谈。例如,在进行实际宣传过程中,应侧重对惠农政策、普惠金融产品、信贷审批流程和有关要求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提高农民的金融实践能力,保证宣传的深度。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河北省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