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适老性建设方案研究
——以北京市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为例

2024-04-30 01:10杨莹张硕YANGYingZHANGShuo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3期
关键词:北苑东路清河

杨莹 张硕 YANG Ying ZHANG Shuo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为其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尤为重要。以北京市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为例,通过研究周边老年人滨水空间需求及清河下段现状,提出适老性优化建议,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滨水休闲场所。

老龄化;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治理

0 引言

2020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18.7%,对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1],可见,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而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滨水空间指江、河、湖、海与陆地接壤的地区,包括一定水域空间、岸线及与水体邻近的陆地空间[2]。城市滨水空间作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各项需求,对解决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尤为重要[3]。当前,空间适老性建设研究主要侧重于住宅区及公园等,针对城市滨水空间的适老性建设研究较少[4]。

清河发源于北京西山碧云寺,于朝阳区沙子营汇入温榆河,全长23.6km,流域面积203km2,是北京城区北部重要的防洪通道与生态走廊。近年来,随着清河生态环境的提升,市民对亲水、爱水、护水体验提出了更多需求,尤其是老年群体更青睐户外休闲活动[5],因此,清河成为周边区域老年群体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选取清河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区域,通过研究周边老年人滨水空间需求及清河现状,提出适老性优化建议,从而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滨水休闲场所。

1 老年人滨水空间需求

功能性是公共开放空间的基本问题。滨水空间需具有良好的适老性,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本文通过实地观察并与周边区域老年人进行谈话,了解并分析老年群体的滨水空间需求。

1)舒适性 舒适的休闲活动空间可为老年群体提供闲聊、休息、健身、打牌、下棋等活动便利。

2)多样性 多样性的滨水空间可使爱好相同的老年人聚集一处,提升其幸福感和归属感。

3)可达性 曾经的河道常为封闭式管理,设置围网、围栏等隔离措施。随着河道生态环境向好,人们对亲水、近水的需求增多,各地开始拆除河道围网,实现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对于老年人而言,陡峭的河坡、泥泞的道路等不利因素影响其亲水体验,因此,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空间连续性十分重要。

4)便利性 老年人在户外活动时需注重活动便利性,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为其提供更好的亲水体验。

5)安全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五感”衰退,判断力、感知力下降,无法及时识别风险与躲避危险。对于老年人而言,河道属于相对危险的区域,故在进行滨水空间建设优化时,安全应为第一考虑要素。

2 清河下段(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现状

2.1 道路交通拥堵

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为天通苑社区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之一,尤其是巡河路与太平庄东路路口处,根据2020年7月统计数据显示,该路口每日车流量达6000余辆,车速快,人车混行严重,常引发交通事故,滨水体验较差。

2.2 滨水空间割裂

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河坡较陡,仅在坡顶设置方砖作为人行步道,亲水体验较差,滨水空间使用率较低,且人行步道较窄,对老年人而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3 公共活动空间及服务设施匮乏

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两岸缺乏较大的休闲空间节点,现有公共空间形式简单,公共座椅、公共卫生间、垃圾箱等便民服务设施较少,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亲水游憩需求。

2.4 标识系统不完善

清河部分区域安装了河道行洪、限高、文明游河等标识标牌,未设置老年人路标、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关标识系统。

3 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适老性建设建议

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在不影响河道行洪功能的前提下,将滨河路改造为滨水慢行系统,对河道两岸进行生态治理,并将外环闸和沈家闸改造为休闲服务驿站,以提升清河两岸景观效果与周边居民的亲水体验。

工程建设范围为立水桥至温榆河河口段,其中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周边为北苑社区与天通苑社区,居民较多,对滨水空间需求强烈。本文以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为例,对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提出适老性建设建议。

3.1 增设公共活动空间,提升滨水空间类型多样性

在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河道两岸增设景观节点、钓鱼平台等公共活动空间,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广场舞、钓鱼等活动场所(见表1)。同时,将公共空间与周边公园进行连通,打造方便、快捷、可达的一体化景观,提升老年人亲水体验。

表1 增设景观节点统计

3.2 增设入口处亲水坡道,提升滨水空间可达性

在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中打造慢行路及滨水步道,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提升滨水空间的可达性,沿线构建多个景观节点及市政路与滨水步道入口。其中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共有景观节点、市政路与滨水步道入口49处,已有入口坡道17处,入口坡道占比约35%。由于大部分入口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故以不伐树、少移树及不影响行洪为前提,在慢行路适当区域改建入口处台阶或增设亲水坡道(见图1),并在适当位置增设扶手栏杆,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提升老年人的滨水活动体验。

1 融翠观水景观节点新增S形坡道效果

3.3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滨水活动便利性

除活动场地与道路外,老年人对户外基础设施需求较大。通过完善清河标识系统、增设休息座椅、设置公共卫生间与照明系统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亲水便利。

1)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有助于老年人快捷地使用各类便民设施,规避各类安全风险。在清河各个主路口、次路口、景观节点及重要配套设施处设置标识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方向指引,辅助其确定当前位置。标识应简单易懂,方便老年人辨识。

2)休息座椅 老年人体力下降,对休息座椅的需求较高,应在河道的景观节点、慢行路及滨水步道两侧等适宜区域,结合老年人行为特征合理布置休息座椅。

3)公共卫生间 老年人如厕频率较高,故在河道设置公共卫生间十分必要。清河为线性河道,现状无排水系统接入,设置公共卫生间存在一定困难。除将现有外环闸改造为公共卫生间外,还可选择适当位置新增移动式环保卫生间,其内应设置适老化扶手、栏杆等设施。

4)照明系统 随着老年人视力下降,其对夜间照明存在较高需求。若照明不足,则会极大降低老年人在滨水空间活动的安全性。基于此,在清河慢行路设置智慧灯杆等照明设施,既满足照明需求,又增加导览、一键报警等功能,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4 结语

以北京市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立水桥至北苑东路段)为例,研究老年人对滨水空间舒适性、多样性、可达性、便利性、安全性的需求。通过对清河交通道路拥堵、滨水空间割裂、公共活动空间及服务设施匮乏、标识标牌系统不完善等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水空间适老性优化建议:①增设公共活动空间,提升滨水空间类型多样性,通过构建景观节点,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活动空间;②增设入口处亲水坡道,提升滨水空间可达性,将市政路、慢行路、滨水步道有效连接,为老年人提供亲水、近水体验;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滨水活动便利性,通过布置标识标牌、增设休息座椅、设置公共卫生间与照明系统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滨水空间。

猜你喜欢
北苑东路清河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宋代福建北苑茶盛行的历史动因及影响探论
有趣的颜色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承传统振百年清河 重实践育清正少年
十里桃林平东路
文人大宅的礼赞——海航·豪庭北苑
国定东路下匝道桥梁预制拼装技术的回顾和思考
小精豆爆笑校园
逝去的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