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高质量就业 擘画人才发展新蓝图

2024-04-30 05:06刘振思
上海工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社部技能型高技能

◎刘振思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 年伊始,人社部、全总等多部门先后发文,旨在积极促进就业市场的繁荣发展,培育更多高质量人才,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上海也在积极行动,围绕“2024 年新增就业岗位50 万个以上”的目标,全力促就业、稳就业。在被誉为“金三银四”的招聘季,一系列促就业举措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就业的制度保障。

人社部发布三文件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最低工资标准适用尚不明确、平台规则制定不够公开透明、维权服务渠道还需进一步畅通……”

为了解决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痛点问题,人社部日前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以下简称《保障指引》《公示指引》《指南》)等文件,意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按照《保障指引》,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劳动者实际工作地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平等协商制定劳动报酬规则。这意味着,根据最新政策,从事网约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纳入最低工资保障。

《保障指引》同时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企业应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合理报酬。

针对“超时工作”这一突出问题,《保障指引》首次引入“宽放时间”的概念,明确工作时间在累计接单时间基础上,需适当考虑劳动者必要的在线等单、服务准备、生理需求等因素,平台需保障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简而言之,这保障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休息权”,防止其过劳。

除此之外,《公示指引》还提出,要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和修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知情权和参与权。而所谓的“劳动规则”,则包括了平台企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网约服务,进行工作调度和劳动管理时所依据的规章制度、格式合同条款和算法规则等。

按照《公示指引》要求,平台企业制定或修订直接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规则,要提前通过应用程序弹窗等显著方式向劳动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采纳情况告知劳动者。确定实施前,至少提前七日向劳动者予以公示。

此外,《指南》还提出,平台企业要建立健全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申诉机制,鼓励平台企业成立由工会代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参加的企业内部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提供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纠纷调解服务。

“工会组织要积极吸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对企业履行用工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推动平台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领军人才培育 推选200 名大国工匠

日前,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

通知要求,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从2024 年起,力争用3 年左右时间,全国新培育领军人才1.5 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 万人次左右。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数字技能型领军人才,带动高技能人才整体发展。

与此同时,全国总工会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推选2024 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的通知》,决定在2024 年推选200 名左右大国工匠进行培育,培育期为2 年,示范引导各地、各行业积极支持培养1000名左右省部级工匠、5000 名左右市级工匠,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培养造就一大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带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培育期满,由全国总工会向完成培育任务并评价合格的入选对象颁发大国工匠证书,比照全国劳模标准为大国工匠落实走访慰问、健康体检、疗休养、就医服务等待遇。所在单位根据人选实际能力水平研究核定薪酬等待遇,并支持培育对象进一步发挥作用。

多方助力促就业 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5 万个以上

2 月28 日,上海市政府召开2024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暨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会议。会议提出,上海将优化就业促进工作体系,着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5 万个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

全力开展“乐业上海优+”行动,吸引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群体来上海就业创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帮扶,全力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精准服务和权益保障。全面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工作,精准提供人岗对接服务。建成350 个“15 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和一批综合性、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

同时,上海将聚焦产业和就业需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相关激励制度和补贴政策,更好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各类人群开展技能培训。

沪人社部门将会同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学历证书+若干技能证书”制度,探索开展“课证融通”试点,夯实职业院校培训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针对“3+6”产业以及城市运行保障所需紧缺急需的人才,完善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动态调整新技能培训目录。

全年拟开展职业培训120 万人次(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 万人次),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5 万人次。着力提高技能人才薪酬等待遇水平,定期发布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

做好就业工作,既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离不开劳动者自身的积极就业和主动提升劳动技能。政策为劳动者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和丰富的就业机会,而劳动者自身的努力和进取则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记者建议,劳动者应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要抓住就业机会,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人社部技能型高技能
人社部六大举措推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人社部就业扶贫专项组专职副组长、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 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社部印发通知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
2018,你的收入与此有关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