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卫英/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委办公室
李 强 叶 静/相城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拥阳澄湖、西临太湖,千年来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为相城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了丰厚滋养。2023 年,相城立足区情农情,加快建设品质乡村,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全面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整体提升,着力打造诗意江南乡村建设典范。
依托丰富的自然物产,充分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多向推动农业供给、生态、文化、富民“四大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断增强农产品保障功能。紧抓“稻”“蟹”产业,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加强耕地统筹利用,提升耕地质量,深入推进主要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行动,2023 年化肥亩均使用量比2020 年削减1.8%。创建和提升一批生产水平高、示范技术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肥药减量增效、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新建一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进一步做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有序开发生态涵养产品。依托太湖、阳澄湖、盛泽湖等湖泊岸线以及农田、湿地、果园、花海等资源,结合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耕文化传承,建设美丽农田、美丽菜园、美丽乡村,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户外拓展、自驾旅居等业态,开发梦龙花海、阳澄渔谷、北太湖星空露营等产品,建设村上湖舍、大运河非遗学堂等一批手作艺术、学农劳动、文化研学、科普教育基地。
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立足乡村特色资源,面向市场多元化需求,挖掘特色产品,推动乡村特色资源加快转化增值。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将保护传统农耕文化、传统技艺、非遗文化与发展“赏花经济”“时令经济”“研学旅行经济”相融合,开发农业生产体验类、休闲服务类、生态观光类和人文创意类体验项目,举办“北太湖油菜花节”“冯梦龙村桃花节”等系列活动,累计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等省级以上休闲农业载体18 个,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11 亿元。
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通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富民增收、乡村治理、改革创新“五大协同”,系统破解乡村建设发展中均衡性、协同性、持续性、全面性等难题。
优化乡村发展空间。2023 年全面建设阳澄湖片区、“漕湖-鹅真荡”片区、春申西塘片区、北太湖片区四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覆盖行政村71 个。根据各片区先天禀赋、历史发展脉络与发展功能定位,合理编制片区与村庄规划,推动片区内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围绕“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美景,一片一特色”目标,打造具有跨市域、县域、镇域、村域分级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体系,形成全域规划、协同推进、梯次建设、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由点上开花、单兵作战,向多村抱团、镇村联动、全域示范的片区化转变,打造美丽乡村“百花园”。
提升乡村建设品质。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特色精品、康居、宜居乡村建设,打造具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优质苏式乡村集群。累计建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4 个、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6 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182个及特色康居示范区7 个,建设“环阳澄湖”“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深入开展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保持100%。全区各乡镇(街道)“15 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全覆盖。通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半径的有效覆盖,推动绿色出行、品质消费、体育健身、养老幼托等更加可及。
重塑乡村环境颜值。坚持在探索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上下功夫,累计获评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5 个。在乡村治理中大力推广运用“清单制”和“积分制”,以“草帽行动支部”活动、乡村治理约定工作、“村庄清洁日”等活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动力勃发,擦亮乡村“美丽面”;开展全区主干道沿线田容田貌、环境面貌整治行动,打造乡村“美丽线”;开展村庄微设计、微改造、微提升,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菜园”“美丽庭院”,探索实践更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精心呵护传统风貌,建设富有诗意的乡村环境。
坚持农村与城市“携手并进”,探索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要素的引入与发展,推动村民富、村庄美。
打造数字转型示范。探索构建数字乡村“相城模式”。开发“1+N+3+X”数字乡村统一业务平台,涵盖1 套主题库,N 个通用应用,区、镇、村3 级驾驶舱以及各地建设特色应用,并按照统一标准接入区级平台。打造“一镇一村一品”,重点建设灵峰村、莲花村、清水村、冯梦龙村、消泾村、迎湖村等数字乡村示范村,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治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特色管理。应用“遥感+AI+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小麦、水稻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的农情全监测与智能病虫测报,提升粮食全域管理能力。建设全区耕地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依托农业大数据资源,打造“蟹业云”全产业数字化平台和产业联动平台。
做强“土特产”精品。做强优质稻米、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产早收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全区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3%,其中地产创新水稻品种占比21.61%。实施中华绒螯蟹、青虾、罗氏沼虾、鲈鱼新品种研发培育工程,提升水产新品种竞争力。推动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深度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联动滨水空间和沿线村庄、文化、景观和服务资源,打造艺术湖田多要素集聚景观轴和文化渔乡发展融合带,推动文、产、村融合发展。推进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民宿、阳澄文创、都市农业四大创新集群融合化、矩阵式发展,提升“中国清水大闸蟹之乡”品牌影响力。
增强水乡发展动能。整合乡村内部资源要素,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存量资源,探索乡村内生式发展模式。围绕盘活存量资产、整合优质资源、激活沉淀资金,全面激发“三资”发展活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发展更加多元、资产资源分布结构更加合理、资金投入使用更加高效、监督管理更加精细。积极引导资本参与,创新金融服务,不断扩大村集体与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加快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非遗流芳、生态渔乡、骑行田园、红色渔家、诗画湖田、水网江南、昆韵新曲等美丽乡村活力风景线。强化乡村振兴“智力”人才培育,打造以“大国工匠”“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为引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