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4年3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紧扣新形势下电力保供和转型目标,有序扩大配电网投资,协同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系统推进配电网与源荷储科学融合发展。基本原则:坚持安全供电、绿色发展、统筹衔接、科学管理。发展目标: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kW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 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兼容并蓄,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在具备条件地区推广车网协调互动和构网型新能源、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主配微网多级协同、海量资源聚合互动、多元用户即插即用,较好满足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及各类新业态发展需求。
补齐电网短板,夯实保供基础。全面提升供电保障能力:适度超前规划变配电布点,打造坚强灵活电网网架。提高装备能效和智能化水平:加快老旧和高耗能设备设施更新改造,2025年,电网企业全面淘汰S7(含S8)型和运行年限超25年且能效达不到准入水平的配电变压器;持续推进设备标准化建设,全面应用典型设计和标准物料;拓展网络通信、大数据、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快设备状态智能监测分析、电网灾害智能感知等技术应用;加强配电网层面源网荷储协同调控;挖掘电力数据价值,促进电网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合理提高核心区域和重要用户的相关线路、变电站建设标准,推进本地应急保障电源建设;加快修订完善台风、冻雨覆冰、大风舞动灾害的区域分布图,增强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提升承载能力,支撑转型发展。满足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网需求:有针对性加强配电网建设,建立可承载新能源规模的发布和预警机制。满足大规模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用电需求:开展不同场景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密度分析,建立配电网可接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容量的信息发布机制,引导充电设施合理分层接入中低压配电网。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引导分布式新能源根据自身运行需要合理配建新型储能或通过共享模式配置新型储能,推动长时电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技术应用。推动电力系统新业态健康发展:建设满足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就地消纳要求的分布式智能电网,推动微电网建设,合理配比源荷储容量。
强化全程管理,保障发展质量。统筹制定电网规划,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配电网规划环节的管理,组织电网企业编制规划并督促实施。优化项目投资管理,电网企业要聚焦电网主业,持续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协同推进工程建设,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专题解决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配套电网建设改造问题。完善调度运行机制,提升运维服务水平。
加强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有源配电网规划方法、运行机理、平衡方式,以及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模式的调度运行控制方法研究,完善相关标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健全市场交易机制,明确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主体、新业态的市场准入、出清、结算标准,鼓励多样化资源平等参与市场交易。持续优化电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建立健全电动汽车居民充电桩分时电价机制。完善财政金融政策。
加强组织保障,统筹推进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地方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和价格、住建、国土等相关主管部门,能源监管机构,各类电力企业,新业态项目单位,以及重要电力用户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压实各方工作责任,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要组织编制配电网规划,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和运行管理。持续开展监管评估,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予以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