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峥
浙江浙经天策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具有以下明显特点:第一,潜在性。一般情况下风险很难被发现,只有产生了真正的损失后经过证实才能发现,是在审计中出现了失误,在初期不易被觉察,要尽早干预才能避免风险发展成为现实。第二,客观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审计的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纰漏,从而引发审计风险。第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审计前,还是在审计中都无法对相关风险进行精准的预测,这主要是因为引发审计风险的因素众多,且这些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危害程度也不确定。第四,复杂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非常多的内容,且审计评估事项又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再加上审计的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很容易出现多类的审计风险,这足以表明审计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诱发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客观原因,又包括主观原因,在审计中一旦审计方法不科学,且没有明确的审计制度作为指引,就很有可能在审计时出现审计责任界定不明确的问题,在审计中经常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大大提升了审计风险产生的概率。再加上,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有待提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很有可能会产生审计风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的来分析:第一,时效性不强。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采取离任审计的方式,这种审计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到领导干部职能作用的发挥,更加无法发挥出领导干部在任免中的参考作用。最为关键的是致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各项审计工作都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开展,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整改的难度。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时,由于任职时间的跨度比较大,无法聚焦审计的重点,不仅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且很难及时定责和追责。此外,就算在离任审计时发现了被审计领导干部未能履行经济责任,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致使各项审计整改工作贯彻落实不到位,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出其真正的职能作用。第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在于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以此才能保证审计的有效性,通过审计发现其中存在的经济问题。但由于审计主体和审计单位都属于政府机构,各单位、各个工作人员很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致使相关的审计单位无法独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工作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三,在审计时会出现被审计单位领导限制审计资源的获取,致使相关审计人员很难及时获取到相关的数据信息,也会阻碍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评价指标和体系存在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审查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且各个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要求不同区域要设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实现差异化的评价,在评价时要有侧重点。当前,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并未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从而导致审计结果缺乏可比性。
在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时,规范相关工作操作的流程至关重要,只有制定了规范的要求和标准,才能避免在审计中出现失误。在制定流程时要综合考量,不仅要考虑流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应考虑责任划分是否到位,保证审计的内容更为全面、科学。这就要求制定的制度要尽量细化,且将各方的责任落实到位,从根源上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在具体实施时要把握好以下要点:第一,构建统一的审计评价和结论标准。为了保证各项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就需要制定出统一的工作标准,从而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审计评价和结论标准的统一,能够促使审计工作在同一标准下开展,确保了审计工作的统一性。在统一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争取做到各项审计工作都能有法可依。第二,明确相关的责任,依据审计目标来将具体的审计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上,既能保证审计的透明,又能够将审计任务贯彻执行到位。在每个经济责任审计环节中各个岗位人员都要全程在岗,积极配合审计机构完成各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优化操作流程时要注重风险的管控,凸显出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将制度的约束作用发挥出来,以便于能及时发现审计中的不足和问题。此外,审计组和机关部门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友好的合作,尽快识别出审计中的风险,并对潜存的风险深入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众多,在审计时要把握好重点,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果。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的是被审计机构和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通过审计来明确这些机构和人员是否依照相关经济政策执行和落实,有无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是否履行好了相关的经济责任。在审计时要将以上内容作为重点,并侧重于对单位内部相关领导经济责任的审计。在审计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审计流程执行,并积极探索和优化审计的方式。为把握审计的重点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正式审计前要落实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先要详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其内部固有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数据报告,通过对数据报告的分析,尽快找出被审计单位或是机构存在的经济责任风险类型,并评估出风险影响程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目的在于,能为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第二,构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制度。一旦各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势必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提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概率。基于此,要求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和机构之间要密切联系,相互协调合作,以此才能掌握更多审计线索和数据,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便利。
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凸显出其独立性。第一,明确好审计部门的职责。各审计机关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审计机构进行完善,清晰划分相关的职能,从而保证审计组成员和被审计单位没有关联,确保审计人员能够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查阅审计资料,提升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尽快将审计结果送至相关的监管部门。第二,成立短期的审计小组。在成立小组前要先了解清楚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的审计力量统筹起来,并选派专业素养高的审计人员,以此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将各项审计工作任务落实到位。需要注意的是,审计机构以及审计小组在审计时要对各项政策性文件掌握清楚,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开展的重要经济业务活动。要求审计机构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系统且专业的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第三,要将政府的审计作用发挥出来。审计机构应该要调动社会审计力量,并加强与政府审计的合作,以此来不断强化审计监督的效果。
第一,灵活运用证据收集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证据收集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全面收集到所需资料。在证据收集时可采取抽查法、详查法等,抽查法指的是对部分会计资料和经济业务进行审查,依据抽查结果来判断被审计到位总体状况。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有良好信誉的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完善、会计基础良好、经济业务比较多,就可以使用抽查法。详查法指的是对审计单位全面调查,对相关会计资料详细风险。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内控薄弱、业务相对简单,或可能具有重大违纪行为的单位。第二,灵活运用审阅法。要求要详细、仔细地观察和阅读各项书面资料,尽快获取查账证据。在使用该方法时要基于相关的政策理论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审阅相关书面资料,目的在于对各项经济活动是否合理、正确进行鉴别。在审查各类书面资料时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以此来获取书面证据。第三,灵活运用账户分析法、核对法。账户分析法是基于账簿记录相关规律对应分析相关账户,如对银行存款账户与应收账款账户进行对应分析;核对法主要是对部分账簿与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与账簿是否一致等进行抽查,以明确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合法。第四,灵活运用分析程序法。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利用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对财务信息进行评估,借此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尽快判断审计的重点、线索和疑点。并在审计快要结束时,可借助此方法从整体层面对财务报表进行复核。
为了有效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有必要改进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审计机关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单位性质掌握清楚,将所索取到的相关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优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细化审计指标。要尽可能细化审计指标,细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以往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实际情况,进而来明确划分被审计单位的相应职责,确保制定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能够与单位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第二,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量化分析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到预算执行情况,还应考虑到财务收支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明确好定量指标。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借助数字技术,依据现有掌握的财务信息深挖背后的业务信息。为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设置的指标要尽量明确,对于干部廉洁自律可设置明确的指标,确保评价的有效性。第三,构建的指标要具有弹性。评价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依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构建弹性指标体系,既要保证指标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又能保证满足中央的最新指示和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为提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保障。应该要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制定出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培训时不仅要求审计人员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也应该要熟练掌握各项业务要点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能够提高工作的实践能力。此外,应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在审计中注重防范审计风险,尽量降低行政事业经营管理风险。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应该要注重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水平。此外,要不断发挥出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并创新审计方法,借助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来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舞弊行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各种类型的风险,如不能有效把控这些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经济责任审计职能的发挥,需注重对各类风险的防控。这就要求要结合风险特征、表现、成因,提出预防审计风险的策略,以此才能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预算改革,并有效杜绝贪污腐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