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乐
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广东 茂名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展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财政部部署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为全国财政管理数字化指明了方向。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数字财政”列为数字政府支撑重点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广东财政则全面贯彻落实了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最高站位、最优方案、最强保障”推进“数字财政”建设。
公办中小学是国家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则是公办中小学管理中财政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切入点。现实中公办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财务管理理念、方式和工具与传统的财会工作模式相比有了一定提高,但在“数字财政”的新发展阶段仍面临了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
本文以广东省M市“数字财政”背景下公办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为例,就“数字财政”对公办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发展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建议,以推进公办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助推“数字财政”建设,为政府现代化治理提质增效。
广东“数字财政”指按照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和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有关部署要求,适应财政改革发展新需要,以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采取“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部署实施、统一数据应用,建立以全省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智能化、财政信息系统云化和省市系统部署集中化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数字财政系统建设全面覆盖省、市、县、镇(街)四级,系统功能全面覆盖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预算管理全流程核心业务,同步贯通决算和政府财务报告、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等业务。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和财会稽核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了公办中小学的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全口径编制四本预算,将部门收支全面纳入预算编制管理。建立省对市县预算安排审核机制,对重点支出、“三保”支出、民生支出、收入预算、风险防控、程序合规性等实施前置审核,提高市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加强项目储备,省、市、县三级项目入库实现全贯通、全覆盖,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明确纳入直达机制管理的资金,确保按要求做好资金分配方案的制定、报备和提前下达工作。
数字财政预算域、执行域、核算域都集中在一个系统中,一个账号就可以实现“一人多岗”,按需求切换单位,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电子化拨付、无纸化信息处理等,均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预算单位足不出户,资金即可直接实现“到人到企”。数字化核算突破了“数字财政”系统核算信息孤岛化难点,执行域与核算域、财政与预算单位无缝衔接,会计人员鼠标点击“自动生成”就能在会计核算模块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节省了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时间。
数字财政可以帮助和支持各部门、预算单位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控,清楚资金下达、支付的全过程,实时分析财政资金动态,实现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进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资金支付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数字财政的发展可以推动公办中小学财务管理创新。例如,数字化财务管理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财务大数据分析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和参考,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由于编制部门没有单独设置财务岗位,M市大部分公办中小学的财务人员是由任课教师兼任,缺乏深入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就算经过多轮业务培训,其依然无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难以适应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的需要。
M市公办中小学的财务人员多是兼职人员,流动性大。一种情况是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教师愿意做报账员,财务人员一年一换,出现轮流做财务人员或报账员一职由学校领导兼任的现象。另一种情况则是市直属学校专职的会计人员由于福利待遇低,财务人员职称晋升没有渠道,绩效工资低于一般教师,所以财务岗位很难留住人才。
(1)学校领导层财务管理意识淡薄。M市公办中小学多注重教学工作和安全工作,忽视了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意识不强。部分校长的财务知识较为欠缺,对于学校财务资金管理没有系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办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发展。尤其是财政结算中心集中核算的学校,该类学校单据的最终审签人不是校长,这就使学校校长和财务人员普遍认为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主体责任已转移到财政结算中心,学校不用对财务支出负责,而忽视了对财务工作的管理。
(2)学校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上线前,M市公办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就一直重点推行“一校一本”预算,以对财政部门预算进行有效补充。“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上线后,要求按照全口径编制四本预算,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但目前公办中小学的预算编制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领导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足、按项级科目的预算金额执行偏离较大等问题。部分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甚至是由财务部门全程包办,而实际开展业务、承担预算支出的责任部门则参与度过低。系统设置岗位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准确。
(3)财务信息安全保障性不够。“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上线,大大地提高了M市公办中小学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但由于系统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平台稳定性还待提高,尤其是项目库板块,其数据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卡顿或突发性故障,除了造成平台使用不流畅,影响工作效率外,还可能会造成数据失真或数据丢失。
(4)财务信息共享壁垒依然存在。“数字财政”系统实现了账务“全方位”监管,系统可随时调取数据,了解资金下达、支付的去向,实时分析财政资金动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系统的权限分配还有待完善以更好地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例如,M市公办中小学的省级转移支付资金通过数字财政下达,市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截至目前在系统上尚未有资金使用情况的查询权限,导致学校与主管部门不能较好地实现财务信息共享。
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教师兼职财务人员的专业不对口,易造成工作中对政策、规定等在理解与执行上的偏差,导致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因此,急需从政策上保障财务人员队伍的专业化或对口化,单独核定学校财务人员岗位和编制、拓宽晋升渠道,确保财务人员队伍稳定。为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建议在制定绩效考核政策时,可以根据财务人员是否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是否及时报账、入账等进行量化考核,单独核算工作量,让学校制定绩效考核时有据可依。同时为了吸引及保证财务人员的稳定性,应在职称评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使其安心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学校财务人员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例如,通过邀请财务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组织学校财务人员外出培训、兄弟学校间不定期开展交流学习、组织公益性会计类专项服务活动等,促进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政策动态。通过对学校财务人员思想道德、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建立一支品德优良、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复合型财务队伍,以确保公办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要。
公办中小学除了要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也要抓好财务管理工作,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举办有效培训,将相关财经政策和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先进理念的提升等内容作为培训重点,一方面,提高学校领导的责任感,使依法依规管财理财的意识在学校领导心中生根发芽。另一方面,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能够提高学校领导的思想意识,使其重视财务工作,规范学校财务管理,科学运用资金,以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
公办中小学应打破传统思维观念,提前规划好预算编制时间和项目入库管理工作,合理调动人事、业务、财务等部门人员通力协助,规范编制学校收支预算,科学运用预算资金,加强预算的分析与控制。同时,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建立健全的全面预算考核制度,注重预算执行效果的考核评价,并建立奖罚制度,提高学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应“数字财政”模式下全省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发展需要。
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及学校应高度重视互联网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为“数字财政”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公办中小学在处理财务信息数据时应使用正版的电脑软件系统,定期对电脑设备进行杀毒处理。同时,“数字财政”系统的运行环境必须严格控制在政务网模式下,禁止用户通过不安全的远程服务系统来操控政务网环境下的“数字财政”系统。切实加强系统用户角色的管理,以及实行实名制管理,用户登录系统采用UKEY和密码口令登录,根据岗位职责设置相应的系统权限,系统操作人员岗位变动时要及时变更用户操作权限,落实责任管理制度。
“数字财政”还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各主体要加强沟通,深入调研,形成通力合作,优化系统功能,同时举办培训活动,提高学校财务人员对系统的了解,更好地运用“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分工和权限分配,实现学校与主管部门、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效率,切实提高公办中小学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数字财政”是财务管理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对于公办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数字财政”可以提高公办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和透明度,增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推动财务管理创新,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公办中小学应加强数字安全保障与数据质量管理、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财务信息化水平,加强探索“数字财政”的创新应用,推动“数字财政”建设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