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选择定期去体检。然而看到报告上提示有乳腺结节,是不是有点心慌慌,不知道是不是很严重?别急,看完这一篇文章您就知道乳腺结节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正确应对了。
乳腺结节是指乳腺里发现了和周围正常腺体组织不太一样的局部改变。从病理上看,乳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其中良性结节大多数是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等乳腺良性小肿物的统称,恶性结节则可能提示是乳腺原位癌、乳腺浸润性癌等乳腺恶性肿瘤。
有些结节是女性朋友们自己或者医生在触摸检查时发现的,比如一些大小不一、触摸起来有点疼、月经前增大而月经后缩小甚至消失的肿块,或者一些摸着滑溜溜像玻璃弹珠一样活动的肿块。其实上述这些肿块大概率提示是良性结节。如果摸起来没有确切的边界,质地比较硬,推着无法很好地移动,早期不痛不痒,这些肿块可能提示是恶性结节。然而现在单纯通过触摸检查发现乳腺结节的比例其实非常小,大部分乳腺结节都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比如乳腺彩超、钼靶X线等发现的。这时要怎么快速判断乳腺结节的严重程度呢?
通常体检时乳腺彩超、钼靶报告上都会写着一串英文字母“BI-RADS”和数字,搞得大家一头雾水。其实这就是影像医生给乳腺结节划分的一个风险提示,用来告诉我们结节的严重程度有多高。
Bl-RADS分级标准0级:不确定,不能判定良恶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1级:无明显异常。2级:良性病变,建议每年复查。3级:良性可能性gt; 98%,需要随访3~6个月复查。4级:可疑恶性(需要组织学诊断),恶性可能gt;2%但小于95%,需要行病理活检。5级:高度提示恶性,恶性可能≥95%;需要进一步检查诊治。6级:活检已证实恶性,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通过这个分级,我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乳腺结节的严重程度,从而有一个初步的心理预期;再去找医生就诊解读,相信会得到一个清晰明了的诊治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结节和病人的不同情况,医生的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对乳腺增生类结节,由于有相当比例的乳腺增生是由于内分泌不平衡而产生的乳腺组织形态的聚集改变,比如月经前乳腺组织会增厚而出现疼痛结块,月经后则恢复正常状态;如果长期复旧不完全,就可能会形成一些小结节。但这些结节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恶变的概率极低,因此不必担心。随着定期随诊复查,如果发现恶性风险非常小,就没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其他类型的乳腺良性结节,一般有三个因素需要考虑。第一,如果超声、钼靶分级在4级以上,建议完善组织学病理,比如穿刺活检确认结节的性质。如果结论是乳腺纤维腺瘤,则可以考虑择期手术或随诊复查;如果结论是乳腺叶状肿瘤或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建议考虑尽快手术,因为二者都具有一定恶性潜能和复发风险,手术是早期治疗的最佳办法。第二,如果在随诊复查的过程中发现乳腺结节的生长速度过快(比如6个月内结节最大直径增长≥20%),也建议手术切除。第三,育龄期女性如果有生育计划,且1厘米以上的结节在复查过程中不断增大,也建议怀孕前行手术切除。因为在怀孕时体内的雌一孕激素水平会快速升高,有些本就有一定生长速度的结节受到雌一孕激素刺激,可能会快速增大甚至出现恶性风险。手术切除不仅可以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还可以在结节相对小的时候选择微创手术、美容切除缝合等多种方式,使准妈妈们没有手术瘢痕的烦恼。
另外,疾病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年龄、环境、饮食、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对乳腺结节的发展变化造成影响。而且要知道超声、钼靶等影像学检查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穿刺活检对体积较大的结节也只能通过取得其中一部分组织来判断性质,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影像、病理考虑良性结节时,医生也建议手术完整切除肿块的原因。我们身体里的细胞、器官就像是运转多年的机器、程序,随着年龄增大、使用次数增多,总会有出现BUG(程序错误)的概率,而且概率会逐渐增大;这些BUG就可能是突变的癌细胞。所以对年龄在40岁以上,尤其是具有其他高危因素,或复查有新发乳腺结节,穿刺病理和手术则是最佳选择,以便把恶性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除了手术,中医药对乳腺结节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对乳腺增生类的结节,通过中药内服外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除乳房疼痛,缩小或消除增生结节。对多发的乳腺纤维腺瘤或者多次手术仍不断有新发结节的患者,中医药也可以达到控制结节生长或增多的效果。如果把结节比作种子,乳腺比作土壤,中医药就是通过对患者乳腺环境或者说对体质的调整,把一块结节种子撒下去就会生长的土壤改变成有种子也长不起来的土壤。这样,就达到了我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是否适合中医药治疗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抉择。对医生认为必须手术的乳腺结节,还是希望大家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为了预防乳腺结节发生恶变,医生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调整您的生活方式。①养成作息规律、劳逸结合的生活习惯,尽量不熬夜,不过度劳累、消耗自己,使自身的激素水平稳定,不产生过度的波动。②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五谷杂粮,减少油炸、烧烤、腌制等食物的摄入,少吃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保持体重及体脂含量相对稳定;食品种类尽可能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③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尽量控制脾气,少生气,如果实在不开心可以通过和亲人朋友倾诉、发展兴趣爱好、适量运动等缓解不良情绪。④保持良好的家庭、夫妻、亲子关系,有助于减少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