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心律失常,许多人都可能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曾经发生过。但多数是虚惊一场,因为医生检查说是生理性心律失常。生理性心律失常一种是呼吸性的心律不齐,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恢复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疗。另一种是非呼吸性心律不齐,因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紧张焦虑等原因,或使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所致;停用上述药物,改善睡眠,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适当用几天药物,也可恢复正常,人们不必为之恐惧。
但是,若是把所有的心律失常都误认为这样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医学上认为,病理性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所致。这话听起来有些绕嘴,说白了就是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它既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如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等。而且由于心脏搏动推动着全身的血液循环,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使器官组织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因而,心律失常可能会造成血流动力障碍,并因此而影响全身。而且人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和一些其他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所以心律失常的危害不容小觑。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等因素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心力衰竭。由此可见,病理性心律失常,无论是单独发病,还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都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组文章将帮助读者认识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并提出治疗和生活建议,希望有助于患者战胜疾病,赢得健康。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