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通过释放黏液参与眼泪的产生,这种黏液可以使眼泪黏附在眼球表面,保护其免受病原体侵害。然而,结膜并非金刚不坏之身。它很容易被感染或出现过敏反应。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好的人类结膜模型,限制了人们对结膜疾病及其健康功能的研究。为此,荷兰Hubrecht研究所的类器官研究团队在培养皿中培养出第一个人类结膜类器官模型,这个类器官能够模仿人类结膜的功能。
此外,研究人员利用该模型发现了结膜组织中的一种新细胞类型——Tuft细胞。Tuft细胞会在过敏条件下增多,因此可能在过敏反应中发挥作用。类器官模型还可以用来测试几种治疗结膜疾病的药物。
新开发的类器官模型为研究结膜疾病打开了大门。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类器官模型测试过敏或干眼病药物。从长远来看,它甚至有可能为眼部烧伤、眼癌及眼部遗传疾病患者培养可替换的结膜。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