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主直播“江上人生”,别样的爱让菜农喜笑颜开

2024-04-29 00:00:00一润
妇女生活 2024年2期
关键词:船主客轮忠县

重庆市忠县西山码头距离菜市场较远,菜农卖菜转运距离远且销售难。“渝忠客2180”船主秦大益、曹利芳于是开起直播,邀网友到西山码头现场采买

坚守,为了江边菜农

“来了!来了!……”

2023年10月的一天早晨,重庆市忠县西山码头的江边阶梯上,突然有人兴奋地指着江中越来越近的客轮嚷嚷起来。这些人都是来买菜的,有的提着菜篮子,有的举着手机拍照,有的在观看“渝忠客2180”客轮船主“一哥”或“船娘芳姐”的抖音直播。

“渝忠客2180”是当前忠县唯一一艘执行洋渡镇至忠县西山码头航线的客轮。秦大益和曹利芳是这艘客轮的船主,也是经营合伙人。两人分工不同,秦大益主要负责驾驶船舶,曹利芳则主要负责售票验票和保洁等船务工作。40多岁的秦大益是土生土长的洋渡镇人,祖孙三代均为船工。他18岁从父亲手中接过衣钵,开始在长江上跑船养家,至今已近30年。曹利芳是湖北人,嫁到忠县后,于2013年和秦大益合伙购买了一艘小型客渡船,经营洋渡镇至忠县的航线。

当时,忠县高速公路网尚不完善,当地群众到县城主要靠坐船。高峰时期,每天往返洋渡镇和忠县的客轮有近10艘、几十个班次,春运期间更是滚动发班。曹利芳回忆:“那时候坐船的人比较多,经营渡船收入还算可以。”

然而,2016年年底,经过洋渡镇的沿江高速公路通车,洋渡镇至县城的陆路距离由原来的100多公里缩短为40多公里,人们乘坐客车经高速公路进城只要50分钟左右,比乘船进城的时间少了一半。

客轮生意一天不如一天。2018年,执行洋渡镇至忠县航线的客轮仅剩2艘—— “渝忠客2180”和 “渝忠客1205”。秦大益和曹利芳合计之后,决定放弃之前的小渡船,从同行手中接过“渝忠客2180”,继续运营洋渡镇至忠县的航线。2020年春运结束后,“渝忠客1205”因经营不善无奈停运。“渝忠客2180”成了航线上最后的乡间客轮,一天平均载客60人不到,每人收取船票12元,而每出航一天的油费就要600多元,船员工资、船舶维护成本还得另算……秦大益和曹利芳尽力压缩成本,但仍入不敷出,两人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可他们心里也明白,尽管陆路交通方便了,但乡亲们仍然不能没有这条船:一方面,洋渡镇盛产蔬菜,沿江百姓有进城卖菜的习惯,客车空间有限,不能容纳扁担、背篼、箩筐和大量果蔬,也无法捎带活禽;另一方面,不少人居住在洋渡镇至县城的沿江区域,坐客车需步行很远且必须周转好几次,远没有在家门口坐船进城方便。因此,他们跑船的时候经常会有老人问他们:“你们会卖掉船吗?你们要是不跑了,我们怎么办呀?我们种的菜就要烂在地里了。”如果航线停运,这些种了大半辈子菜的老人进城卖菜就很不方便了。

秦大益和曹利芳商量后,决定为了沿江的菜农继续坚守。

直播,搭起交易平台

为了打发枯燥的行船生活,秦大益偶尔会拍摄一些沿途风光或工作场景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曹利芳觉得,“渝忠客2180”客轮迟早会退出长江,便也用拍短视频的方式记录每天的行船过程,想着以后可以回忆。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客船竟由此迎来了转机。

2022年6月,秦大益的儿子小秦大学毕业后回家暂住,跟着父亲跑船,拍下了客轮日复一日出航返航,以及乡村留守老人进城卖菜的琐碎日常。他把剪好的视频发在父亲的短视频账号“江上人生”上,配文:“洋渡镇至忠县水上公交船。几两碎银苦中求,忙忙碌碌几时休。”没想到,网友看到这条视频,留言称这样的场景太治愈,纷纷催更点赞。“渝忠客2180”就这样火了,喜欢和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让秦大益和曹利芳始料未及。

早上7点,秦大益在洋渡镇码头拉响船笛,曹利芳开始为乘客发放免费早餐。早上9点左右,客轮停靠县城码头,菜农们就或背或挑着农产品沿着码头边的台阶上行到临江路,然后转至城区菜市场销售。看到一些年老体弱的菜农携带的农产品太沉,秦大益便会帮他们背到或挑到公路边。而在上船、下船时,曹利芳也会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并帮老人们转运农产品。

2022年8月的一天,秦大益和曹利芳无意中发现,不少菜农当天早上搭船进城,下午1点多又垂头丧气地背着没卖完的菜回到船上。一打听,他们才知道事情原委。原来,以前菜农上岸后,徒步10多分钟,能在9点30分之前赶到巴王菜市场。但2020年2月之后,停靠点被调整到1公里外的西山码头,菜农下船后需徒步40多分钟才能到达巴王菜市场。由于错过了最佳销售时间,加上下午2点又得返回码头搭船回家,不少菜农没办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卖完菜。

当时,秦大益和曹利芳在短视频平台的粉丝量分别达到了50多万和30多万。他俩一合计,决定开直播帮菜农卖菜。可那些新鲜果蔬及活禽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挂“小黄车”,网友下单后也无法通过快递收货,两人一时犯了难。曹利芳脑筋一转:“不能网上下单,但我们可以通过直播让更多人来西山码头买菜啊!”

说干就干,从2022年8月下旬开始,小秦全程直播“渝忠客2180”的行程,并将菜农的瓜果蔬菜录入视频,曹利芳也用同样的方式,直播船舱内外的菜品。

从洋渡镇到忠县西山码头,“渝忠客2180”沿途停靠4个站点,乘客大多是农村留守老人,他们都是沿江菜农。接上最后一批乘客后,船舱外已堆满西瓜、玉米、小米椒、青菜等,还有鸡、鸭、鹅等活禽。曹利芳把颜色各异的蔬菜瓜果都拍进视频里,非常引人注目。

直播果然起了作用,来西山码头买菜的人越来越多。

曹利芳介绍,如今船一靠岸,就有人赶过来把老人的菜篓搬下去。周边区县的许多网友看了直播后,专程开车来西山码头买菜。菜农们刚到码头一会儿,菜就会被抢购一空。

爱心,传递给广大网友

“今天有新鲜的龙眼哟!”“船上有多只土鸭,有笨鸡蛋,有需要的赶紧来西山码头哟!”……直播中,秦大益和曹利芳热情地邀请县城网友到西山码头采购。

上午不到9点,就有大批市民来到西山码头,等着购买“渝忠客2180”上菜农们带来的农产品。由于大量人员的聚集,西山码头也一度成为“网红码头”。

在卖菜交易的人群中,秦大益和曹利芳也是重要的一员。每当客轮靠岸后,他们就帮年纪大的菜农把菜背到西山码头吆喝售卖;遇到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或家里有事不能来,他们就干脆帮老人售卖。一个个熟悉的乡亲,常常高兴地喊秦大益“秦船长”,喊曹利芳“曹妹儿”,并向他俩竖起大拇指。

71岁的村民余厚发背来的一背篓龙眼,很快销售一空。他数着钞票,显得有些激动:“谢谢你们这些好心人哟!”73岁的菜农冉隆权,种了15年藕,也整整坐了15年的船到县城卖菜。“前些年大家坐车我还是坐船,便宜又不用中途转,可是以前藕经常卖不完还得挑回去,现在我一到码头,藕就会被抢光,还不够卖的!这多亏了两位船主的直播啊!”说起卖藕,老人笑得合不拢嘴。75岁的李大爷是个单身汉,一直以种菜、卖菜为生。他笑呵呵地说:“船主直播帮了我的大忙,我今后再也不怕菜卖不掉了。”

秦大益和曹利芳都随身备有现金,看到一些年岁较大的菜农不会用微信收款,便及时帮忙兑换零钱;有时他们还用微信代为收款,然后再与菜农结算。

两位爱心船主的直播,不仅给沿江菜农带来了诸多方便与实惠,还影响了很多网友。一些网友得知不少菜农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择菜,然后再摸黑赶到码头乘船,长期无法吃上早饭,便付钱给秦大益和曹利芳,让他们为菜农代买早餐。一些网友看到坐船的老人都上了年纪,便以包船的方式让他们免费乘船。还有一些网友见有的老人衣衫单薄,便委托船主代买衣服和鞋袜送给老人……

曹利芳有一个本子,专门用来记录每一笔爱心捐款的来源和用途,做完善事之后,她会在上面打钩,写上日期,然后在直播中公布。笔者电话联系曹利芳采访时,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她说从去年开始直播后嗓子就变成这样了,一直没能恢复,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快乐心情:“这世上好心人还是很多的!”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船主客轮忠县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
下船比上船更重要
爱你(2016年13期)2016-11-26 18:06:44
下船比上船更重要
密码信和复印图
“岁月号”客轮: 船沉,疑存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