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春光醉人之际,翻到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画面色调明丽、柔和。太阳的光辉温暖和煦,照着碧绿的山,照着清澈灵动的水;软软的春风,带着青草和百花的混合香味。水边冰雪消融,泥土潮湿松软,燕子衔泥筑巢,轻盈贴地飞来飞去;太阳晒暖了水边的沙滩,正适合成双成对的鸳鸯相依相偎。
说起杜甫,我们眼前会立即浮现诗人的形象:瘦瘦的,总是皱着眉头、心事重重的模样。他写了很多长诗,记录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读起来很沉重,像《绝句》这样轻松明亮的诗,不多。
诗中描写的春意,都是能感受到的:山清水秀,燕子飞,鸳鸯睡,土地化冻成泥,这都是看到的,是视觉感受;“花草香”,这是嗅觉感受,闻到的;春风,这是触觉;“沙暖”,这是根据以往感受积累下来的经验。诗人沉浸在美妙的春色里,享受春光,他把这些具体的感受传达出来,就实实在在成为读者的享受,并且给了读者一个想象空间。
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正在读大学,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读诗。那天,一口气读了杜甫很多首诗,都是愁云笼罩的,读到这一首时,眼前豁然明亮,心情顿时轻松。当眼睛离开书本,发呆的时候,脑海里映现出来的,却是我上大学前离开村庄时一回头看到的景象——
粉红色的紫云英在天地间铺展开去,花海之间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小河边散落着一丛丛嫩绿的树丛,略带一点朦胧绿意的树丛环抱着一座座茅屋。微风带着田野里特有的香气,轻轻掠过面颊,偶尔,微风还带来一两声婉转鸟鸣。
我脑海的这幅画里,没有鸳鸯,没有燕子低飞,那是因为青春年少的我忽略了这番景象。虽然与杜甫《绝句》诗里描绘的并不完全一样,可相似度极高。在读诗之前,我还真没有回想过离别村庄那回首一望,是这首《绝句》为我唤回了记忆,创造了一个我自己的私密空间。从此以后,累了,烦了,郁闷了,我的心就会飞回到这里,得到片刻的休整。
感谢诗圣杜甫。
(作者简介:韩希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在《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代表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全注全译》(中华书局),《菜根谭评注》(中华书局)等十余部,发表各类散文随笔500余篇。《给孩子们的古诗》被评为2023年度十本好书之一。)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