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元 伍海峰 周楚竣
初冬时节,喜马拉雅山脚下已然寒风呼啸。站在有着“藏东第一哨”美誉的珠普哨所,望着茫茫雪山,西藏军区某边防连中士韩世玉倍感骄傲。作为该连的一员,他以守卫在边防线为荣。
位于雪山深处的珠普哨所,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处于大雪封山期。长期以来,官兵巡逻执勤都是徒步,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祖国边防,筑起一道云端上的钢铁屏障。
戍边卫国是边防官兵扎根于此的意义,与之相比,恶劣的环境不值一提。这个连的每一位官兵都深知一个基本的道理:西藏的稳定关乎全国的稳定,西藏的发展关乎全国的发展。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的哨位,就是祖国的象征。”
张和武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执行巡逻任务时的场景。他跟随巡逻队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冰川,一路上摔倒数次,衣服被碎石划破,身上划出大大小小数道口子。强忍着伤痛,张和武坚持跟上巡逻队伍。抵达终点时,这个小伙子忽然感觉像迈过了一道坎儿,心中的使命感也随之油然而生。看着脚下走过的辽阔雪原,他第一次体会到作为边防军人的责任与使命。
与韩世玉同年入伍的战友张垒,为来到该连而感到骄傲。他形容在边防戍边,“刚入列是铁,千锤百炼后成钢”。王天翔记得第一次巡逻时,路上的风很大,他的帽子都被吹掉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后来,他想方设法“斗风”,戴小一号的帽子,很快对这条巡逻路也做到了如指掌。
位于雪山深处的珠普哨所管控的边境线长,进出境通道多,驻守在这里的官兵深知哨位是捍卫国家“永久利益”的第一道防线。为了守护边防线的稳定与安宁,战严寒、斗风沙、抗缺氧,早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是最近的一个点位,也是最好爬的!”出发前,连长向海洋一直这样说着,似乎在给这次的巡逻鼓劲。
巡逻出发当天吃过早饭,一切准备就绪,巡逻队一行在连长向海洋的带领下坐着巡逻车出发了。很快就进入了沟口,连长向海洋告诉我们:哨所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和当地的牧民关系极好。巡逻车只要开到沟口,当地牧民、护边员就会手拿工具在自己的家门口前等着,有的在通往哨所某点位方向的那条路上等着。“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在这个连队已经传为佳话。连队官兵和驻地牧民有事没事常走动,官兵经常会送给他们一些衣服、生活用品、药品等,牧民们也会把自己家的牛羊肉等食物送给连队官兵,时间一长,彼此就像一家人。
头顶上是蓝天白云,面前是完好无损的44号界碑,脚下是还没有完全融化的积雪。官兵们在这海拔4700多米与天相接的云端,呼吸着稀薄的空气,趴在雪地里进行长时间的潜伏、观察,向两边铁丝网延伸的方向巡逻并向上级报告。一连串的动作结束,连长命令一名战士将每次巡逻随身携带的党旗和国旗拿出来,他们在这蓝天白云之下、雪域高原之上重温入党誓词和军人誓词,铿锵的誓言、庄严的宣誓响彻云霄。
也有人说:“你们在这里戍边,又没有人看到,领导也不天天跟着,偶尔偷点懒也无所谓吧?到山脚下返回谁也不会知道。”
“不行!”连长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巡逻不只是给领导看的,领导越是看不到的地方,我们越是要做得更好。巡逻不只是让领导看到,我们的目标是确保边防稳定,确保祖国安宁。”
高原海拔高,太阳落山也晚。回去的路上,依旧是蓝天白云相随。笔者问官兵“在云端,不觉得苦和累吗?”官兵们说:“穿上军装,我骄傲。作为边防军人能够坚守云端为祖国戍边,我更自豪。”
这就是边防军人,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牺牲奉献“00后”早已成为习惯。
“00后”战士郭春龙初来连队时,一度不适应艰苦的环境。在城市里待久了,他习惯把“佛系”“躺平”等网络用语挂在嘴边。但在官兵奋力强军固防的氛围感染下,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拼搏向上,“牢牢钉在祖国边防线上”的信念也在郭春龙心中扎下根来。
很快,不甘落后的郭春龙也学着战友的样子加练体能。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他每天仰卧起坐、深蹲起立、俯卧撑“3个100”一个不少,每周负重5公里越野、冲山头、冲跑道“3个3次”一次不落……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春龙快速成长,在训练“龙虎榜”上持续霸榜。巡逻路上,他也常常冲到排头。
在该连指导员董容智看来,边防官兵身上传承着一种“战天斗地”的战斗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官兵们想得最多的,是挣脱自然束缚,突破发展瓶颈。”董容智说,“不能让冰雪封住思路、堵住出路!”
现在,和连里的前辈们一样,韩世玉和战友们抢着上珠普哨所,争相参加巡逻任务。在这座距离首都北京4000多公里的云端哨所,这群年轻的边防军人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手握钢枪走上边防哨位。站在雪山之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边防军人的使命,叫响一代代官兵共同的口号:“卫国戍边,青春无悔。”
(责任编辑: 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