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融合路径研究

2024-04-29 23:16:50吴姗姗
秦智 2024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合路径思政教育

[摘要]革命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体系。如何将山西省的丰富革命历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效融合,是当前中国思政教育领域的一项关键课题。本文以山西省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融合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从高校思政老师的角度出发,将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机融合,以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

[关键词]山西省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合路径;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24

引言

山西省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承载着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的使命。如何将山西省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机融合,成为高校思政老师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山西省革命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山西省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积淀了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迹、纪念馆、革命文物等,都反映了山西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山西的革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与价值:

(一)历史深厚

山西省的革命历史源远流长,其根基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辛亥革命时期。当时,山西的人民积极参与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政治转型中,为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主权益而努力。这段历史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明白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与进步。山西省在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学生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感悟,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进一步坚定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

(二)多样性

山西省的革命历史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里的革命参与者不仅包括了军事领袖和政治家,还有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群众。他们的参与涵盖了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构成了一幅多彩多样的革命画卷。这种多样性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阶层和领域的参与者,深入思考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和机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价值观传承

山西省的革命文化传承了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等一系列高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山西的革命历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民众的无私奉献、革命志士的坚定信仰、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等。这些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研究山西的革命历史,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真谛,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这些高尚的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重要性

(一)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它向学生提供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认识,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方面的理论内容。通过深入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建立起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政治理论上的成熟,还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二)思想引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一门思想引领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洞察社会问题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增强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能够更有信心地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这门课程在塑造学生的政治性格和社会使命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培养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探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这种思辨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此外,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它鼓励学生勇于挑战现实,探索新的思想路径,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这门课程既是理论学习的工具,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创新的潜力,为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融合路径与方法

(一)课程内容整合

将山西省的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乃融合的首要路径。这一路径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山西省的革命历史,精心挑选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革命事件、杰出人物、重要地点等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大纲之中。通过选用具体的历史案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际历史中的实践运用,同时点燃学生对革命历史和理论的浓厚兴趣。举例而言,可以将山西省在抗日游击战中的英勇抵抗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相互交织,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中的阶级矛盾、革命战略和策略。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实际历史情境相结合,学生将更容易理解理论的现实应用,同时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一整合路径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并理解这些重要的社会和历史议题。因此,将山西省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机整合,可视为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一步。

(二)课程案例研究

建立以革命历史案例为基础的研究课程是深化山西省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融合的又一重要路径。这种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山西省的革命历史事件,通过深度研究来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参与者、决策过程等方面。关键之处在于,这些案例研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解释框架,让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工具来审视这些历史事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案例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革命历史事件,然后通过讨论、文献研究、采访等方式深入探究事件的各个方面。学生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社会变革理论等原理,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通过案例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际历史中的运用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提供有益启示。这种融合路径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程的深度和实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地考察与文化沉浸

为了深化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感受和理解,实地考察和文化沉浸成为不可或缺的路径。这一路径的核心在于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文化的历史沉淀和情感共鸣。学生可前往山西省的革命历史遗迹、纪念馆和革命博物馆,亲自走访这些历史见证的地方。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的氛围,与历史产生亲密联系。他们可以目睹革命领袖的生活环境、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都将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而感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如观看以革命为题材的电影、音乐会或参与相关文化节庆。这些活动能够通过艺术和娱乐的方式,将革命文化传递给学生,引发情感共鸣。学生将通过观影、聆听音乐、参与文化节庆等方式,更深刻地理解革命历史的内涵和人民精神的伟大。这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对革命文化充满敬意,并传承其内蕴的价值观。通过实地考察和文化沉浸,学生将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革命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情感体验相互交融,使思政教育更具亲近性和感染力。

(四)思辨性讨论与辩论

思辨性讨论和辩论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关于革命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入讨论。这一路径旨在通过激发学生之间的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的交流,推动他们更全面地理解理论原则,并培养辩证思维和问题分析的能力。通过参与思辨性讨论和辩论,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还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复杂的社会和历史问题。他们将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推动他们的思考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与同学们的互动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背景,培养跨学科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技能。此外,思辨性讨论和辩论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主动参与度。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内容的研究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这将有助于加强思政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不仅仅是理论的传递者,还能够成为积极思考和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能动者。思辨性讨论和辩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应用能力的有效路径。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将更全面地理解思政课程的内容,培养关键的思考和分析技能,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四、结语

总之,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定信仰、高尚情感和积极行动。高校思政老师应积极探索融合路径与方法,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价值,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的优秀青年,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缘.论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关联[J].西部学刊,2022(22):80-83.

[2]李立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政课整合路径研究[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2(1):143-158.

[3]李俊龙.革命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研究[D].陕西:西安工业大学,2022.

[4]王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考察与时代要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3):120-127+156.

[5]王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如何完成的?[J].中国报道,2021(12):32-34.

[6]张锋.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基本理论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21.

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山西省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JGSZ065)

吴姗姗(1989.8-),女,汉族,山西阳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合路径思政教育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8期)2017-02-23 00:05:14
浅议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人民论坛(2016年31期)2016-12-06 11:43:13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现代交际(2016年4期)2016-04-08 15: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