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各地眼镜零售企业纷纷入驻抖音本地生活平台,通过“抖音团购”“直播带货”开启流量与品牌建设探索。此外,越来越多的眼镜企业在完善、丰富产品品类的同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跨界合作、品牌冠名等方式,多角度与消费者建立有效连接,实现品牌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眼镜企业积极探索营销新模式,有助于提升专业及服务新形象,蹚出行业增长的新路子。
为提振行业信心,致敬新时代征程上的奋斗者,引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眼镜协会指导,《中国眼镜科技杂志》主办的“2021~2022年度中国眼镜行业星光奖”颁奖典礼于2023年4月1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星光奖紧贴行业发展的脉搏,围绕增长力、发展力、口碑力、产品力、创新力、影响力等六个纬度,评选出了30家优秀眼镜企业,这不仅是行业迎接时代挑战的典范章程,更是属于中国眼镜行业的光荣与梦想。
为响应国家质量强国建设的号召,落实工信部“三品战略”和全面提升质量的要求,2023年3月,中国眼镜协会成立了“质量提升”专项小组,先后前往温州、玉环、临海、深圳、鹰潭、丹阳、宝丰等主要眼镜产区深入调研;同年7月,联合7家地方眼镜协(商)会发起了《中国眼镜行业“共筑质量诚信”倡议书》。近年来,我国眼镜行业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响应“共筑质量诚信”的倡议,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眼镜产业“质量提升”,全面打造行业创新升级的新动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23年4月13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由全国视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眼镜协会主办牵头成立了全国视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也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视光产业产教联盟,截至目前有104家共同体成员。全国视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政、校、行、企、研”的优势,整合全国视光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从而拓展行业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更好地服务视光行业产业发展。
2023年4月14~16日,第五届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天津成功举办,本次竞赛为国家级二类竞赛,受到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全国20个赛区的151名职业组选手、40个中高职院校的112名学生组选手进入决赛,最终共有78位选手获得表扬表彰。此外,大赛在组织、承办、人才培育和优秀裁判员等方面荣获中国轻工联多项殊荣。本次大赛不仅展示了中国眼视光技能人才的高超智慧、精湛技艺和职业素养,也将激励更多的视光从业者向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国工匠”目标迈进。
2023年,为规范近视防控市场和产品,针对目前微结构设计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镜片的普遍运用,中国眼镜协会质量标准专业委员组织相关企业,制定了微结构镜片的系列团体标准。据悉,关于微结构的相关定义、微结构区域光学要求和试验方法、微结构填充率要求和试验方法、计算公式等多项指标属国内外首次提出,填补了该类标准的空白。微结构眼镜镜片(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镜片)系列团体标准已于2024年1月1日实施。
2023年,中国眼镜行业呈现加速复苏态势,上海展、北京展等国际性眼镜展会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厦门、温州、台州等区域性展会百花齐放,此外,中国眼镜协会多次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展会,通过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中国眼镜的形象及国际竞争力。伴随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中国眼镜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而借助展会这一经济发展和文化经贸交流的平台,更全面地展示了眼镜行业的最新成果,彰显了中国眼镜韧性发展的活力与底气。
2023年,首届中国(丹阳)眼镜智能装备暨材料配件展览会、首届台州国际眼镜展暨中国(台州)“一带一路”跨国采购对接会、2023FAST深圳眼镜时尚周、2023中国(重庆)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五届中国(温州)眼镜工贸峰会等活动相继举行,展现了眼镜特色产区的实力和独特魅力。在眼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地方政府积极赋能打造“眼镜+”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促使我国眼镜产业走上多元化的发展布局。
2023年,在构筑眼镜文化产业的同时,丹阳眼镜产业正在实现眼镜产业从“制造+市场”,到“制造+市场+健康+文化”的模式转变,受到强烈关注,引发了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经济参考报、央视网等主流媒体,以及纽约日报、BBC网络快讯、美国新闻网等70余家海外媒体的广泛报道。丹阳眼镜出圈的背后,是“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产业突围,只有与科技进步同频共振,才能拓展出融合创新的广阔未来。
2023年12月29日,深圳市眼镜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揭牌,标志着全国首个眼镜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深圳是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市场的逐步开放也让业内不可避免地出现纠纷案例,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构建“政府+协会+企业”的多方调解联动机制,推进行业矛盾纠纷的化解,促进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