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宇
2023年被定义为“消费提振年”。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较去年增长了8.4%。随着大众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全民眼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眼镜行业仍保持着稳健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眼镜及其零件产品出口达到572.43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去年增长6.2%。另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我国眼镜产品进出口总额73.90亿美元,其中,太阳镜及成镜出口额有近10%增长,镜片出口保持稳定,其他品类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贸易伙伴方面,欧盟、美国是我国眼镜行业前二大的出口目的地,今年均出现了5%左右的出口额下降。新兴市场增速明显,对东盟国家出口额同比增长8.23%,对RCEP区域出口额同比增加8.32%,对俄罗斯出口增长较大,同比增长90%,对澳大利亚出口额增长超20%。
对此,记者采访了丹阳的几家镜片企业,其负责人均表示,2023年丹阳镜片外销业务整体保持稳定,出口额稍有提升,业已形成明确的企业分工和竞争序列,但由于缺乏品牌,国内镜片企业仍处于供应链下端,镜片外销业务净利润较低。温州眼镜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在保持欧洲、美国等主力市场业务稳定的同时,东盟国家业务量增加明显,已引起企业普遍重视。
博士眼镜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2023年1~9月营业收入为9.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85%;归母净利润为9759.4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1.19%。净利润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离焦镜片营销推广效果显著,离焦镜片销量同比增长93.77%,暑期离焦镜片配镜量同比增长超过70%,自有品牌镜片销量同比增长62.90%。
除了意料之中近视管理镜片的爆火带动零售企业业绩增长之外,眼镜零售连锁企业在自有品牌矩阵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据记者调查了解,2023年,不少零售企业自主下单的产品占比超过50%,目的是以低成本,攫取更多利润。此外,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对于眼镜零售业绩的促进作用令人印象深刻。博士眼镜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线上平台交易总额达1.48亿元,本地生活平台共计实现团购券门店核销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74.97%,其中仅抖音平台就累计转化门店核销收入6134.49万元。
明月镜片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明月镜片2023年1~9月营业收入为5.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80%,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34%。明月镜片表示,功能性镜片占比进一步提升,常规镜片中的明星产品表现突出,产品聚焦策略效果显著,大单品持续领涨。康耐特光学的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营收8.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1.3%,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约34.3%。其中,1.74高折射率镜片营收同比增长23.1%,车房定制镜片业务同比增长22.5%。公司表示,受益于眼镜行业产品结构升级,近视管理、高折射率、功能性镜片增长显著。
2023年北京展期间其他镜片企业的情况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除了近视管理镜片持续大幅度增长之外,功能性镜片、高折镜片、清底色防蓝光镜片等特点鲜明的明星产品成为了销售主力。据记者统计,抗疲劳、高折射率、防蓝光三大品类在各大镜片企业的销售占比普遍在40%以上。2023年,消费市场从单光镜片、低端镜片到功能性镜片、中高端镜片的转变趋势明显。
2023年是中国眼科高歌猛进的一年,资本市场对于眼科医疗服务的复苏抱有巨大期待。开年之初,普瑞眼科、华厦眼科等上市公司股价交替领涨。到下半年,资本市场回归冷静,回归到比拼服务与产品的局面。全年眼科领域出现十余起融资,吸金超过11亿元,主要涉及视光门诊、眼科器械以及眼科医药等赛道。
爱尔眼科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1~9月营业收入为160.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95%,归母净利润3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97%。普瑞眼科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21.6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17亿元,同比增长达237.48%。华厦眼科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31.02亿元,同比增长22.98%,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增长32.07%。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国家近视防控战略、防盲治盲等政策推进实施,是眼科业务大火的主要原因。
2023年,眼镜行业业绩稳步增长,产品升级及创新有序进行,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于新产品、新服务的认可,给予了行业企业无比的信心。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深度开发,行业将迎来更多创新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