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绍良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也明确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路径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等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观点,也是重要战略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新时代的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殷切期望。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2018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要“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宣传报道,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日报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传阐释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线。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近年来,人民日报社积极探索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海内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主动宣介,深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思想内涵
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中国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深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思想内涵,深化对这一重大理念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总概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识和理论创新表达,是一种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民主模式。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急需构建起与理论逻辑体系匹配的传播叙事体系。需要围绕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协商民主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内容,构建立得住、说得清、讲得透的叙事体系,有效阐释这一重大理念的思想内涵。2023年人民日报推出2期整版理论报道,从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等框架和维度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读者深刻认识这一重大理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大意义。
完善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国际传播策略,保持耐心,久久为功。持续向世界展现在现有民主制度下中国繁荣发展的面貌,全过程人民民主终将被世界广泛认可。正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上持续不断的对外宣介,已成功破除“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在世界上被广泛接受。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是价值观的宣介,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更大耐心实现入脑入心。持续不断正面宣介,强化受众认知。人民日报近年推出的“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现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栏目,通过长流水、不断线的报道,生动呈现人民参与民主实践场景。重要节点集中宣介,用好全国两会等窗口主动设置议题。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一版刊发重点综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政治文明和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民主的奋斗历程,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进行深入阐述。2023年3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对其口播预告,3日报道见报后取得突出效果。
多元讲述,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的故事素材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新闻舆论工作。对外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要围绕核心、把握规律、优化表达。
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故事,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和治国理政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要呈现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统摄故事、以故事阐明思想。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对北京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近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兴起了一场以群众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市委书记每月召开市委专题会、区委(部门党组)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区委书记每月召开街乡党委书记点评会,街乡党委书记直接调度村社党组织书记,广大党员干部围着一线转、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2019年至今,12345热线累计受理民意诉求1.17亿件,解决率从53.1%提高到93.7%,满意率从64.6%提高到94.7%。
我们要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等核心概念,传播好中国人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生动故事,以此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内容传播体系,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用道理影响人。比如,2023年4月9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长篇通讯《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上海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民城市建设纪实》,讲述基层治理、基层选举、基层立法、城市管理、建议征集等方面的一个个故事,生动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群众身边。
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故事库”“事实库”,不断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中国的民主》等白皮书、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各地“小院议事厅”“板凳民主”……新时代以来,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民主实践案例,主流媒体要建立“故事库”“事实库”,长期跟踪、不断讲述。比如,一些省市信访办公室加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牌子,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挂牌成立3年多来,收到市民建议超16万条,报送市委市政府建议采纳率达98.5%。再如,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是人民日报为中央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搭建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目前31个省区市全部开展了“领导留言板”群众留言办理工作,覆盖100%的市州和县区,1.9万家职能单位入驻,党的十八大以来有420万件留言得到回复办理,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这些“故事库”“事实库”为我们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提供了线索、积累了素材。人民日报一直在探索创新讲好故事。比如,人民网推出动画风格融媒报道《人大代表建议从提出到落实,总共分几步?》,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程序具象化、形象化,呈现形式生动。
精准传播,持续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外宣介的传播效能
讲故事不仅是“陈情”,也是“说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
加强多元传播主体建设,把外宣的“话筒”递到更多人手上。一方面,建立自己的“常备战队”,培养真正有特长、有“几把刷子”的国际传播人才。另一方面,发掘和善用“外嘴外笔”。我们曾采访过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原副馆长、著名汉学家傅马利。他说,在只有贵族和教会拥有图书馆的时代,昂布罗修图书馆免费向民众开放,这就叫“为人民服务”。傅马利能讲好“为人民服务”的故事,也一定能讲好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让这样的“外嘴”多到中国走走看看,对中国了解得越深入,中国故事讲述得会越生动。近年来,人民日报社各外宣平台注重“借嘴”发声,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海外网策划了“驻华大使谈两会”融媒报道。同时,还应不断吸纳海外年轻人作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主体,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青年开展交流对话,有助消除误解,进一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向世界。
适应国外受众文化心理和接受习惯,注重“语言再造”和“概念转化”。对外转译绝不能“熬大锅菜”,要注重一国一策,加强国别外宣;翻译的语言转化也绝不能“硬邦邦”的,要有温度、让人易接受。比如,2023年8月28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报道《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其中提到“拍黄瓜”的案例。原来规定销售“拍黄瓜”必须有专门空间和消毒设施等。主题教育中,市场监管总局根据群众反映进行调研后决定对“拍黄瓜”这类简单食品制售行为取消专间等许可。做好国内优质报道的对外翻译转化,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工作。《环球时报》英文版在对外推送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中国概念,转化为国外受众更容易理解的《解决“拍黄瓜难题”彰显回应式治理》,通过“语言再造”实现了国际传播中的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从“一盘小菜”看制度优势,以“软视角”切入“硬话题”,推动好故事跨域多元传播,被外媒转载400多篇次。
再如,电视剧《山海情》引入埃及时,片名翻译颇费思量。中国人大多能理解:山是宁夏西海固的山,海是福建的海,背后反映了“全国一盘棋”东西部协作的深厚感情。但如按此直译,当地人难以理解山和海是什么、情是什么。后来,根据当地习惯译为《向幸福移民》,符合阿拉伯人认知,收视率创新高。“语言再造”和“概念转化”不仅限于不同语种间基于语言学的文字调整,其内核还在于从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和相通情感中找到共鸣,从而让报道为海外受众所认同。
人民日报社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的殷殷嘱托,在国际传播中既要当好“主力军”,更要争当“王牌军”,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