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自然,童心想世界。在写景时,大家经常运用拟人的写法,把景物当作人来写,让其有感情、会说笑……除了多描写、多运用比喻句,让眼前的景物更生动、更亲近外,在作家的优美语言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个“锦囊妙计”。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他这么想着,来到一个广场上。那里有几个孩子正在放风筝。风娃娃看见了,赶紧过去用力吹。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有的还翻起了跟头。不一会儿,风筝被吹得无影无踪,孩子们伤心极了。
风娃娃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就这样,风娃娃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他。
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
陆姝文
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有委屈的想法合情合理。
张老师
在描写想法时,作者还加了一个生动的词,你发现了吗?
黄思睿
是“转着想着”,这和我每次犯错被老师批评后的反应一样呀!
作家表达小秘诀
细致捕捉拟人化景物的动作—准确使用动词,写出拟人化景物内心的独白
在作文中,适当加入景物拟人化的心情描写,就像一锅汤里加入了盐一样,滋味肯定会更好。心理活动通常是由一连串事件触发的,在写人物心理前,要在头脑中铺好动静结合的画面,再采用“摄像头式”写法,增强画面动感,用来验证后面的想法是否合理。
提起“心理描写”,我们总会用上“心想”这个词,似乎只有直接写出“想”的,才是心理描写。其实,“想”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需要和语言、行为、表情等细节描写“联动”,添加形容词是最基础的做法,比如“高兴地想”“害羞地想”“转来转去地想”等,还可以借助一连串的神态、语言、动作来修饰心理活动。
陆姝文
有了前面的动词“摇摆”“折断”,风娃娃后面懊恼又调皮的形象才真实可信。
张老师
没错,事件在变,拟人化景物的想法也总在变,不管怎么变,记得心理活动要切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特征。
小 练 笔
大树妈妈和小树宝宝
大树妈妈有个顽皮的树宝宝。沉睡一冬后,他们在春姑娘的滋润下苏醒了,每天开心地看着人来人往。小树总是想,要是能飞上蓝天,和云朵姐姐玩耍该多好呀。想到这里,他扭动身体试图挣脱树妈妈的怀抱。
晚上,小树睡得正香,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把他吹得漫无目的地飞舞。不知道过了多久,风停了,小树看着四周陌生的环境,吓得哭起来—他想妈妈了,哭声吵醒了树妈妈,原来这只是个梦。
树妈妈温柔地说:“别怕,你踏踏实实地长大,等长成参天大树,就可以离蓝天白云更近啦!”
蒲公英旅行记
蒲公英妈妈有很多孩子,她每天都给孩子们讲她精彩的旅行故事。
这天,蒲公英妈妈正绘声绘色地讲着,风婆婆来了,她微笑着问大家有没有做好准备去探险。其他小蒲公英们兴奋地点头,只有一朵小小的蒲公英担心地说:离开温暖的家到处流浪,真是太可怕了。妈妈温柔地安慰她:“孩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要学会在没有妈妈的世界独立生活。”风婆婆也笑着推了小蒲公英一把,她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自己的旅途。
小蒲公英会在哪里安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