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崴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美育价值:教学优化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各种关于美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都在强调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足以见得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美育教育的重视。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深厚的美育价值。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创作和表演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对于个体发展、人格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音乐教育潜在的影响力和价值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个性化需求被忽视等问题,限制了音乐教育中美育作用的发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音乐教育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改进,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
音乐,作为一种跨越文化的艺术形式,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不仅是一门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美育的过程。深入挖掘高校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具有深远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个体对于美的感知、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够分辨音高、音色、节奏等元素,从而感知音乐中的美,使学生更加留意和欣赏周围的各种声音美。在感知音乐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学会欣赏音乐美。接触不同类型、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有机会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培养良好的审美品位,提升艺术素养。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尊重和接纳不同的审美观念,丰富自身审美体验。通过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育,还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创作音乐、编排舞蹈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自己的审美观念付诸实践,践行自己的审美价值观。
(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可通过歌词、旋律营造意境,可有效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当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演唱者、演奏者的情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直接触动人的内心。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演奏和欣赏音乐,能够使其深人体验各种情感,体验到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培养其对音乐作品中情感和意义的敏感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表演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为学生情感的宣泄口,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通过学习传统音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特性,比如:通过唐诗宋词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京剧体验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民间音乐领略中国民间音乐的丰富多样性。高校音乐教育中还包括多样化的国外音乐的学习,比如: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感受人性的觉醒;通过巴洛克音乐体验情感的夸张表达;等等。音乐教育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音乐教育的学习,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创作往往不受限于逻辑和语言的束缚,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可以自由地进行音乐创作,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音乐是用声音和节奏来创造美的艺术形式,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体验美的过程,各种音乐韵律的组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可能性。音乐创作和表演往往涉及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音乐的历史悠久,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和技巧。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探索精神可以推动学生尝试新的事物、探索新的领域,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价值还体现在对学生健康价值观塑造上。通过学习音乐家的生平、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音乐所传递的价值观,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取向。音乐教育中的团队合作、集体演奏等环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音樂教育可以成为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化思路
高校的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是多维度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关乎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教育、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高校应重视音乐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
(一)多元化采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并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技能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过于依赖识谱,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容易削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一些教师往往侧重音乐理论内容的讲授,缺乏对学生群体音乐艺术和思想层面的关注,注重学生对音乐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音乐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以《音乐欣赏》第四章中的《十面埋伏》这首曲子为例,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楚汉相争时期垓下之战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营造垓下之战的历史氛围,带领学生进入那个时代,感受曲子中表达的跌宕起伏的意境和英勇悲壮、无奈悲凉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对《十面埋伏》的音乐欣赏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比如,有的小组负责收集垓下之战的相关资料,有的小组负责了解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和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的生平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曲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听完曲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分析曲子的特点、探讨曲子所表达的情感等。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首曲子,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讨论,教师也可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也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主动探索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中外音乐简史》第四章《宋元时期的音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项目主体,可为“宋元时期的音乐文化与社会变迁”。教师可以将项目分解为不同的子项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划分为若干项目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子项目,如“宋词与音乐的联系”“宋元音乐在当代的影响与传承”等。学生根据得到的子项目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宋元音乐的资料,如音乐作品、历史文献、专家观点等,以便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各小组需要将搜集到的资料形成结果,制作成幻灯片,并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反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成育人合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势凸显出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传统的线下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往往被忽视,教学内容和方式没有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推荐,实现因材施教,且线上平台的建设还可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高校音乐教育实施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需要构建专门的线上音乐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线音乐平台应提供全面的课程管理功能,包括课程创建、课程安排、课程发布等,方便教师在线授课。平台应支持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如实时视频通话、语音聊天、文本聊天等,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在线交流和答疑。线上平台应具备作业管理功能模块,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批改在线作业,学生可以提交作业并查看批改结果,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平台应具备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为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平台应设立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乐谱资源、丰富的音频素材、音乐家演奏视频、教师教学视频、教学的教学课件等,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若学生在课上没有记牢知识点或没有跟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便可回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巩固知识点。教学平台还可提供在线乐谱编辑器等学习辅助工具,方便学生的音乐实践操作。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预习内容,包括相关乐谱、音频、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在线上平台发起讨论,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知识的内化。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以便更好地把控问题讨论方向。而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进行技巧指导和实地演练,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实践,现场点评和纠正学生的演奏技巧。在线下的课程中,教师也应积极使用线上的教学资源,丰富线下课堂教学内容。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演练活动,切实提升学生音乐技能
高校音乐教育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舞台表现力,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的实践演练活动,可建立音乐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场所,如音乐厅、排练室、录音棚等设施,满足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实践需求。高校应定期组织校内演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如音乐会、音乐节、文艺晚会等,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音乐表演,通过校内演出,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积累表演经验,增强自信心。高校也可以组织音乐竞赛,比赛能够让学生获得实战经验,更有动力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水平。为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节、音乐竞赛的积极性,高校可将学生的参与表现与平时成绩相挂钩,并提供相应的奖品。除了校内的实践演练,学校也可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社会性的音乐演出,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演出,为学生提供参加商演的渠道,等等。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演练,可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自信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高校应将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学分和课时,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演练。通过系统的实践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和方法。
(四)设置系统性音乐课程,充分发挥音乐美育价值
除了音乐专业,其他专业并没有关于音乐素养的系统性培养。即使高校开通了音乐相关的课程,但也仅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接触到系统性的音乐学习,音乐的美育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高校可将音乐课程设置为其他专业的通识课,每周提供1~2节课程,教学内容可为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课程可以结合不同音乐流派、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在美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仅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途径,更是塑造学生审美情操、情感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创造力、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除了音乐专业外,其他专业对音乐教育并不重视。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高校应将音乐教育设置为通识课程,教学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实践演练活动。通过以上方法,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美育价值,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造力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