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下绣花功夫精细治理,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推动城市更新模式创新,加强更新成本管控、资源统筹,完善“三师”负责制、规划土地、标准规范、财税金融等更新政策。大力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推动一批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等城市更新项目。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落实基层减负增能措施,优化基层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基层共建共治平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加强信访事项上门办理、人民建议征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加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动4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共享。完成13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提升改造苏州河中心城区沿岸、内环高架路沿线景观灯光,建成100个“美丽街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道路积水点改造。
筑牢城市安全底线。聚焦危化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特种设备、大型活动、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扎实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建设150个社区微型消防站,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优化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储备物资保障,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节选自2024年1月23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