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2024-04-29 06:18王庆娟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经营主体

王庆娟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指引带动之下,各个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不断增加,种类也在不断丰富,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是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效区别,在推动技术应用技术攻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类型和发展特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具体的发展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地助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帮助。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产品品质和种类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传统的个体农户难以满足大规模、高质量的农产品供应需求,因而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为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我国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这要求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涌现,为农业产业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科技与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地吸纳和运用科技成果,将先进的种植、养殖、农机等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就业的增加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依靠个体农户的传统经营模式,很难实现农村经济的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渠道,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类以及发展特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以个体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组织形式。个体农户是最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个体独立经营,自给自足为主,农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个体农户也在不断适应新形势,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经营规模等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农民合作社是由一群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共同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其特点是资本和劳动力相结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农民合作社可以集中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农业企业是农业经营主体中规模较大、资金投入较多的一类。它以经营农业生产和加工业务为主,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和市场优势。农业企业通常具备现代化的管理能力和科学技术支持,能够更好地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组织。农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专社(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它们以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目标,通过农民集资投资、产权共享和风险分担等方式,促进农民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农业合作社是一种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由一群农民自愿组成,共同从事农业生产、贸易和服务等活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是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发展。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以规模化经营、市场导向、专业化服务、技术创新和合作共赢为特点。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1、带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步伐

首先,促进农业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能够更好地投资和购买农业机械设备。他们能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其次,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备现代化的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高科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决策手段,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再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地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能获得更大的销售额和利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加速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品种的调整和结构优化,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通过与合作社、企业等组织合作,建立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这将加快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最后,推广农业技术和知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注重技术创新和知识学习,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其普及和应用。通过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农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和引领,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传播,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丰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以农业为核心,但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除了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务外,他们还可以拓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相关产业。通过多元化经营,能提高农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与市场的对接,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他们通过精细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等方式,创新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比如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参与农产品展销会等。这种创新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丰富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引入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通过科学、规范地管理,能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到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其他环节中。通过将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打通,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控制和品质保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最为重要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就业创业的机会增加。他们需要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和创业选择,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满足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逐渐涉足农村社区服务、农业科技咨询等领域,带动农村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3、加速农业经济规模扩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助规模化经营的优势,能实现更高的产出率和成本效益。规模经济效应可通过合理稳定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大面积集中种植或养殖,提高土地、劳动力、物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带动农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并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将技术推广作为重要手段,将先进技术传播给广大农民,促进农业经济规模扩张的全面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鉴工业化生产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实施现代化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确保供应稳定和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供应链管理,掌握市场信息和需求,调整生产结构,适应市场变化,推动农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另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市场导向,开拓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和市场份额。通过品牌建设、产品差异化和多样化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农业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给予了一系列支持和政策引导,包括财政补贴、便利融资、减免税费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有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克服资金、技术等困难,加速农业经济规模扩张的进程。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完善融资政策,加大信贷支持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出台专门的信贷政策和操作规程,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金融机构还应该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融资需求,创新信贷产品,如推出“农业产业链贷款”“农民合作社贷款”等特色产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适当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额度,充分满足其融资需求,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利率,减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负担,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建立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担保或贴息,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帮助其了解和掌握信贷政策、信贷产品和贷款流程,提高其融资能力。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2、重视人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和需求,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培训课程。可以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将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支持农民转型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和创业支持,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合作交流。可以组织专家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提高从事新型农业经营的吸引力。通过设立荣誉称号、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新型农业经营,形成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规范土地交易和市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至关重要。注重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期间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确保土地流转有法可依,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为土地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价格咨询、合同签订等一站式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要求土地流转双方签订正式的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土地流转的期限、用途、租金等事项,避免土地流转纠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不受损害。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防止非法转让、倒卖土地等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秩序。鼓励金融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贷款等金融产品,满足其土地流转的融资需求。加强对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土地流转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发展。

4、强化农业服务意识,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了强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补贴等措施,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次,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应推动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包括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机械设备租赁、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再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消化、吸收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科技支持。第四,提升农业培训服务质量。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优化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加贴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第五,搭建合作平台。政府应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搭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产品销售等合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第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解决其融资难题。同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风险。最后,加强品牌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消费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需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等方面。这些背景因素共同推动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276709 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财经服务中心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猜你喜欢
农产品经营主体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农产品争奇斗艳